李青莲: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魅力之所在

李青莲

人气 2279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09日讯】

一.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包拯同朝)。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藤子京同榜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政知事(副宰相)。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五年(1045),贬放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集》。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作者贬居邓州,这年六月,藤子京(名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进士,两人是好友,此时贬居岳州),重修岳阳楼,写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请名作家所绘的《洞庭晚秋图》一幅,连同亲拟的《求记书》一并寄去。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是看图写的)。

岳阳古称巴陵。就是岳阳城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楼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记”是一种文体,属散文类。作者借为岳阳楼作记,一方面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旷达胸襟,另一方面慰勉、规劝友人。
  
二.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连接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晴晚阴,景象变化多端。这些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像,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者和诗人,大多在这里会聚,观赏自然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阴雨连绵,连月不开,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群星隐去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诽谤,害怕被讥讽的情怀,满目萧条的景象,使人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色湖光上下映照,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鸥鸟时飞时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和平地上的兰花,茂盛而青绿。有时烟雾全部消散,明月朗照千里,水中浮光闪着金光,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应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全忘了,端起酒杯面对清风,那真是喜气洋洋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而喜,不因自己而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没有
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作品赏析

本文借描写岳阳楼,以景言志,以物抒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和以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旷达胸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章构思独特:全文分为六段,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巧妙地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将画面,诗情,理趣融为一体。

第一段:写作记的缘由。以点明时间起笔,然后写藤子京“嫡守”叙事中赞颂了藤子京谪守巴陵的政绩显着,短时间内就达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兴”。说明藤子京不同于一般的“迁客”,暗赞他虽然身处遭贬的逆境,但仍“不以己悲”的境界与胸怀,表达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下文抒情设伏;自然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第二段:概括描写雄伟的壮阔的洞庭湖美景,一“衔”一“吞”赋予洞庭湖以美的生命力。先总写“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写作范围。然后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描写了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汹涌及景象的变化多端。虽寥寥几笔,字字写景,一副湖山辉映,烟波浩淼的洞庭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用“然则”句引出“迁客骚人”。但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段末设问句承上启下,由景入情,自然引出下文对阴、晴两种不同景物的描绘,从而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三段:写物暗则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埋伏笔。本段作者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绘,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先写昼景:连绵的阴雨,令人胆寒的阴风,恐怖的浊浪,天色昏暗,交通阻绝,竭力渲染了诸景皆黯淡悲凉气氛;后写暮景:虎啸令人战栗,猿啼催人泪下,触景生情,登楼而悲,心境的凄楚到了极点,可谓悲怆(chuang)欲绝!

第四段:写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埋伏笔。本段与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先写白天。描绘了天水相连的晴朗,轻捷的水鸟,闲适的游鱼,有色有香的小草兰花,动静相宜,渲染了自由闲适、富有生机的气氛。后写夜景。再次写天写水,有动有静,此时不再有恐怖凄凉的虎啸猿啼,却有悠扬动听的渔歌飘荡在湖面夜空,渲染了万物俱明的喜悦气氛,触景生情,登楼而喜,心境的喜悦到了极点!可谓喜不自禁!

以上两段是排比段,作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于景,字字皆景却声声有情,情景交融。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阐明“古仁人之心”,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对上文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否定,表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作者用“嗟夫”一声感叹转入议论,描绘了与“迁客骚人”“物暗则悲,景明则喜”的那种为私的心境截然不同的“古仁人”的那种为他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实也是作者心志的表明—-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接着用“然则”句转折,很自然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结尾在诘问中表示与此类人同道,表达了自己志向的坚定不移,同时劝勉友人,警策后人。

第六段:写作记的时间,与篇首呼应。

五.作品的魅力

《岳阳楼记》之所以脍炙人口,感人至深,成为传世名篇,一是作品的艺术魅力。一方面作者将叙述、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文章开头简要记述了作记缘由,接着把波澜壮阔的洞庭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继而,生动描绘了一“阴”一“晴”两种不同的景象,并说明了“迁客骚人”由景而生的悲喜情感,最后借探求“古仁人之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叙事简洁、描绘生动、抒情适度、议论准确,很自然的使画意、诗情、理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语言凝练、生动优美;多处骈文,对仗工整;四句短语,音调铿锵;合辙押韵、音律和谐;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是现代白话文所不具备的,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文章简短,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动静相宜,明暗对衬,文词简约,音律和谐;叙事简洁,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议论精辟,不愧为千古佳作。

二是作者的人格魅力。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范仲淹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涌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的称颂。可见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一方面是他自幼的心语,一生行为的准则;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展现;是他以利民为宗旨,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博大胸襟的体现。没有这些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因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另一方面,作者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不只是他自己恪守的仕途进退原则,更主要的是他指出了为官之道,它有利国计民生。他本人是这种为官之道的践行者。史书记载,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后只为人民疾苦为念,所以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产。在朝为官,以天下为己任,力图救治时弊。敢于直言劝谏,敢于为民请命,屡遭贬黜,全不在意,无怨无悔,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真正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谓忧国忧民。

范仲淹所倡导的这种为官之道,在当今中共体制下已荡然无存。打着为民的幌子,行的都是害民的举措。民谣有曰:“房改把你腰包掏空,教改能把家长逼疯,医改慢慢给你送终。”可谓祸国殃民。权利被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权钱、权色、权利交易比比皆是;良知与道德被金钱泯灭;原则与正义被利益抹去。正如民谣所说:“大官小官无官正,反腐倡廉未见行。”如今的中国社会,官员腐败,民心涣散,道义无存,万象混乱,又岂能“政通人和”。传统何时回归,古风何日重现,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因为事关你我他。

相关新闻
中国文学史演义:谢灵运纵情山水诗
中国文学史演义:韩退之古文起八代
中国文学史演义:柳宗元妙笔记永州
中国文学史演义:苏东坡雄豪赋赤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