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敏:高油价让谁欢喜让谁忧

陈思敏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3月26日讯】两会闭幕,GDP不再保8,油价则全面破8。距上次涨价才经过一个多月,本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度调涨汽、柴油的价格。面对突破8元关卡的成品油价,紧张的不只是司机,还有百姓的荷包。暴增的物流成本,同时辐射各行各业,不但拖累实体经济,每次高油价带动的物价齐飞,也总是煎熬民生焦虑。说涨就涨的油价,除了引发堆高CPI及推倒通胀骨牌的危机,更让消费者对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垄断地位,以及“只上不下”的定价机制,深感愤怒与无奈。

两会之前,“下调时机永远不成熟,上调时机随时都成熟”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就已上交涨价提议,并且蠢蠢欲动“该调了”的例行放话。在市场经济的价格反应成本,毫无问题。但垄断机制主导的价格操纵,却大大有问题。

日赚7.3亿,却经常把炼油亏损挂嘴边的“两桶油”,就是哭穷炼油板块的巨亏都因成品油价上调不到位。然而,按照现行“稳赚不赔”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作为最大受益者的“两桶油”,却把炼油亏损算在油价不能及时反应成本。同样是炼油,还要看“两桶油”脸色的民营炼厂,在夹缝求生还能盈利,为何霸占国内八成以上炼化市场的“两桶油”却老是亏本?既然是“原油加成本”的定价机制,对于涉及自采原油的关键成本,“两桶油”始终不曾公布。无论自采原油成本是多是少,“两桶油”最后都以与国际接轨为由,按最高国际油价入账。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的高额利差,既不为人知,也未写入财报。

除此之外,作为石化巨头的“两桶油”,仗势国企背景,彻底垄断市场的进口、开采、炼油及销售。为了抬高自采原油价格,在进口石油时,反向选择“买涨不买跌”。为了造假亏损财报,上游的采油板块按国际最高价和下游进行结算,并在账面上九弯十八拐的把炼油板块的上千亿盈利,移转探勘与生产板块,从而造成下游炼油业务的亏损。于是,一方面可以借口施压国家发改委提高油价,一方面又可以诉苦亏损向国家申请补贴。另外,每当调价前一定会出现停止大单销售的“两桶油”,待价格上涨,囤积的油因时间差,再额外大赚一票。

所以,炼油业务年年喊赔的“两桶油”,在去年依然大手笔合计派发387亿元的红包,更不要说天价的工资奖金以及天价的三公消费。

难以服众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这些垄断国企的特权暴利、自肥高薪,并非努力经营而得,全是剥削民脂民膏。但不管几桶油,最可恶的莫过于有关当局对垄断国企的包庇与护短。长期以来,从不过问国企财报编制不实的审计署;还有言之凿凿,要在2011年限期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发改委。

发改委的调价过程非常不透明,三大油企的炼油成本更是标准的黑箱作业。只见,高油价的一边是赚得一塌糊涂,营收领衔国内A股市场,红利派发更是诱人的垄断国企;另一边则是收入仅有欧美国家十几分之一,却负担着比其贵上5至6倍的高油价的弱势消费者。即便如此,这些胃口养大的国企高管及领导,还是贪得无餍。在市井小民为高油价所苦的时候,发改委官员还要火上浇油的说:“已经推迟了调涨的时间及降低了调涨的幅度。”

言下之意,早就该调,而且调幅原本更高。

难道,就如短命贪官吕清海,在担任神马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职务期间,把一个好端端的百亿国企搞垮时的大放厥词:“反正都是共产党的钞票!”

相关新闻
中国油价提升的影响
中国油价涨涨涨 怨声四起
中国油价大涨 中港货柜车怒堵深圳加油站
中国油价调涨 两大石油巨头“逼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