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玻璃琴 穿越时空 抚人心弦

文|文谦
font print 人气: 342
【字号】    
   标签: tags:

美国开国之父之一、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创造了许多著名的卓越发明,最广为人知的如他从天上引电,从无形到有形,发明避雷针。在他所有的发明中,最被忽视的是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与贡献:被富兰克林自己声称“给予他最大的愉悦”的玻璃琴(Glass Armonica)。

“Armonica”源于意大利词,意为“和声”。玻璃琴将不同音高、由大渐小的玻璃杯盘侧向排列,穿于一水平轴上,轴端以杠杆连踏板,踩动踏板使半浸于浅水槽中的玻璃杯盘旋转,以手指摩擦湿润的杯盘上部边缘发音。

引贝多芬莫扎特为之谱曲

18 世纪,西方音乐历史渐渐达到顶峰时期。1721年,西方音乐之父、伟大的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谱写了《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erg Concertos);1741年,巴洛克歌剧大师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谱写了大型神剧《弥赛亚》(Messiah)。
富兰克林的发明细胞也自然受了那样艺术氛围的熏陶与激发。当年,富兰克林在欣赏作曲家亨德尔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Handel’s Water Music)时,感受到那轻柔纯净的音色,便得到灵感启迪,创造发明了玻璃琴(Glass armonica)。于1762年由玛丽安•戴维斯 (Marianne Davies) 首次公开以之演奏后,玻璃琴开始在欧洲广为流行。

音乐大师莫扎特、亨德尔、贝多芬、施特劳斯 (Richard Strauss)和其他一百多位作曲家皆为玻璃琴谱过曲。其中一些曲目经过改编可以在更为传统的乐器上演奏,所以完全保留了下来。

欧洲上流社会旋即着迷于玻璃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Marie Antoinette) 从小师从玛丽安•戴维斯学玻璃琴。卡米尔•圣桑 (Camille Saint-Saëns) 在他的《动物狂欢节系列室内乐组曲》(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中(第七乐章水族馆(Aquarium) 和第十四乐章终曲(Finale))也用了玻璃琴作为击乐的一部分。

天籁之音 抚人心弦

至今,人们仍怀念着富兰克林和玻璃琴。美国杂志Etude在1927年发表了杂志封面照 片,想像着富兰克林抚动玻璃琴演奏;欧洲网站还有模仿富兰克林抚动玻璃琴演奏的视频,曲目为《Dance on the Sugar Plum Fairy》(糖梅仙子之舞),音色优雅超凡,温润甜美。可弹奏出完美的和声,既有悠远绵长之弦乐,似多个小提琴在转合徜徉;又有清脆之击声,似大小风铃在轻击回响。

玻璃琴的多数音色都在1000赫兹到4000赫兹这一范围之内,这和我们大脑“不太能够确定”的声音范围一致,难以确定这一声音从哪儿来,也难以辨别出用以产生这一声音的材料和技巧。 说是天外传来的天籁之音,实不为过。

富兰克林将玻璃琴的音色描述为“无与伦比的甜美”。Henry William Brands 在其所着富兰克林传中记载了富兰克林在写给意大利神父詹巴迪斯塔•贝加利亚 (Giambattista Beccaria) 的信中,这样说道:

“这个乐器的妙处在于, 它的音调比起其他乐器是无与伦比的甜美,演奏者可随心所欲通过指尖力度的变化,来使其音调更丰满或更柔和,并且想要延续多长就可多长,还有,你只需要校准音一次之后便毋需劳驾再来调音。”

(Benjamin Franklin’s full quotation, written in a letter to Giambattista Beccaria , an Italian priest and electrician, is:“The advantages of this instrument are that its tones are incomparably sweet beyond those of any other; that they may be swelled and softened at pleasure by stronger or weaker pressures of the finger, and continued to any length; and that the instrument, once well tuned, never again wants tuning. ”)

丹尼斯•詹姆士 (Dennis James) 在2013年将玻璃琴乐在美国公演,他还录制了一张全玻璃琴乐演奏的专辑《Cristal: Glass Music Through the Ages》,制作人包括格莱美制作人获奖者约翰•波耶兰(John Boylan)。

James年幼时就爱上玻璃琴:“我六岁时参观费城的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玻璃器乐。在城里著名的科技博物馆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玻璃琴就放置在进口圆形大厅的陈列柜里。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被深深迷住的情景。”

据介绍,富兰克林在幼年时, 受到父亲的音乐启蒙, 非常喜欢音乐, 学会了演奏竖琴、吉他、小提琴及其他一些乐器。长大后他还喜欢为熟悉的曲子填词, 有些歌词还在朋友之间广为流传。富兰克林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朋友聚会时, 他有时高歌一曲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有时弹奏一曲为朋友助兴。

富兰克林的玻璃琴声穿越两百多年的时空,于今仍在抚动人的心弦,令人真切的感受到来自上天神明的温暖祝福。

从天上接引电

1748 年,42岁的富兰克林从成功的印刷业退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科学发明和服务公众事务中。1752年7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费城做了一次轰动当时科学界的用风筝吸取天电的实验。富兰克林用孩童玩具那样简单的一把钥匙,开启了当时人们心目中不可知的宇宙奥秘的一扇门。

1752 年7月,富兰克林与儿子威廉在一间四面开敞的木棚里,进行引接雷电的实验。首先他将丝绸做成风筝,顶端缚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再用一条长长的绳子系着风筝。绳子另一端末梢系着充作绝缘的绸带,因为人躲在木棚里,绸带一直保持干燥,绸带的另一端握在手中。绸带与风筝交接处,挂上一串钥匙作为断路器以避免触电。风筝升上高空,当闪电击中风筝后,他们父子看到绳上纤维竖立起来!
富兰克林禁不住伸出去摸一下,突然指尖与钥匙间发生火花,他的左半身麻了一下,富兰克林兴奋地告诉儿子说: “这就是电!!”这就是他们要找的电!

富兰克林关于电风筝的叙述12月21日在英国王家学会宣读,并几乎是马上就在当年的《学会记录》上发表,随后便是从大洋彼岸的法国传来了对他的赞扬。

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的朋友、英国王家学会的普利斯特里如此描述富兰克林关于电的奇妙经历: “在频繁地从上方的铃吸取火花和为电瓶充电后,一天夜里,我被楼梯上响亮的劈啪声惊醒了。我跳了起来,开门出去,我察觉到那铜球不是像往常那样在铃之间颤动,而是被支开,离开两只铃有一定的距离;当那火通过时,有时候很响亮、迅疾的劈啪声从一只铃到另一只铃,有时候呈一条连续不断、浓稠的白色溪流,看上去 有我的手指般粗细,这时,整个楼梯亮如白昼,人们可以捡得起一根针来。”那些铃在富兰克林的家里响了好些年。

富兰克林竖起一根铁竿用来取电做实验,也用它来保护自己的房屋,成为最早的关于避雷针实际应用的实验。后来法院和市政大楼的屋顶安装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的重大贡献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是奇迹,他成了电学上的巨匠。1753年11月30日,王家学会“以其神奇的电学实验和观察”授予他哥德弗雷•科普利爵士金质奖章(Copley Medal)。他的电学论文被译成法文、德文(1758年)和意大利文(1774年)。他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名人。

享誉欧洲 折冲樽俎

富兰克林的科学发明,使他闻名于英国王家学会科学界,随后走入了法国王家科学学会,这些不仅对他而更是对未来的美国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也许沉浸在探索大自然之道和服务于公众的富兰克林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即将到来的二十年中,已不可能再像科学家一样,全然置身事外。

1775年,美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独立战争。当美国人民为独立和自由在国内抗争的时候,他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因曾得到英、法上流社会尊崇的声誉,也被时代放到一个独特的位置。

其中居功至伟的,便是富兰克林在任美国驻法大使期间折冲樽俎,促成了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该和约客观上标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主要国家对新生美国的承认、以及为美国争取到了被时人称道的“极为慷慨大方的(exceedingly generous)”领土主权和疆界扩展。

集富兰克林一生,以其睿智和责任、荣誉和承担,为开创美利坚殚精竭虑,同华盛顿、杰弗逊等一同被后世尊崇为开国之父。同时,他的玻璃琴,他的电闪火花般的众多天才发明,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宝藏,以及无限的艺术享受和遐思。

参考文献:《Heart Blood of the World: The Hydrocrystalophone》By Stephen C. Alesi,Walter Isaacson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 Ronald W. Clark著作
《Benjamin Franklin : A Biography》)

责任编辑: 古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富兰克林老人公寓中国书画班、美国西画班合作,日前在波士顿该公寓第二次联合举办老人书画作品展览会﹐由办公室负责人Mary Lou和波士顿书画家黄镜明、油画家Hal 共同主持。约有五+位热心人士和书画爱好者观赏。
  • 印刷学徒,后来成为作家、实业家、放风筝导电的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家,又成为美国邮政局长,外交家 。他就是美国建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他的一生像在是展现未来这个国家的人民引以为豪的性格,一位成功美国人想要具备特质的集大成者。
  • 班杰明.富兰克林是他父亲十七名子女中最小的儿子。 他上学8至10岁,十二岁时在他兄长的出版社当学徒。 十七岁时出走到费城 ,数月后到伦敦 ,在一家印刷厂内工作。 后来在一名商人帮助下回到费城 ,成立了他自己的印刷公司,出版报纸,并且发表自己的文章,在当地的社会中得到相当的尊重。 之后他出版的一本箴言书籍《穷理查年鉴》Poor Richard,令他大受欢迎。
  • 曾有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无限感慨说,美国的这群开国元勋(the Founding Fathers,又称国父群),这样的人出一个就不容易,而这地方居然一出就是一大群。参与决定1776年美国独立的自然非等闲之辈,而不管是富兰克林、华盛顿还是杰斐逊,如果稍加了解,就会清楚地看到,美利坚这些国父,自始至终都在维护道德、公义与自由。日前,美国在线杂志“财政时报”(The Fiscal Times)对12位国父如数家珍。
  •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当代举足轻重的作家、思想家、 科学家、发明家、邮政局长、外交家,而这些竟起步于印刷学徒工。顺着他年少的足迹,于小事处见精神,其两百多年前的思想和智慧于今读来仍启迪良多,本文整理多部传记之细节,以益读者。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尽管莫札特的生命短暂(1756年─1791年),但他创作了六百多部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品; 他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管弦乐作品、歌剧、合唱音乐和歌曲。 他创作的歌曲鲜为人知,经常被大众忽视,其实他的歌曲有其独特的美感和音乐趣味。
  • 香港拥有一百年的殖民史,东西文化交汇,曾和很多文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1974年,台湾诗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写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后他有11年时间在港度过,这段时间是他的黄金创作期,沙田山居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一贯讷言的杰斐逊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样偶然地,被约翰‧亚当斯提名,将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律师拎出来,加入了以富兰克林老人为首的写作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要起草一份宣扬议会主旨,且有理有据的文书,代表美国大陆议会向宗主国和全世界宣布:思来想去,美国独立!
  • 没有任何托马斯·杰弗逊夫人的画像留下来,根据零星的据说,她是一位性情活泼,少女感十足的女性。托玛斯的妻子玛莎和他感情甚笃,玛莎歌声曼妙,艺术修养极好,身为主妇,她为托玛斯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常常在托玛斯拉琴的时候,她弹琴唱歌相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