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爱宗:老祖宗的言论环境比我们今天差吗?

昝爱宗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5日讯】就言论环境而言,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吗?

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有一个一概而论、大而化之的结果,而应该从国民的普遍生活水平,未成年人的普遍受教育水平,政治多元化与经济多元化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正义能否普遍实现等多方面加以验证。否则,仅仅是一句话就说今天是盛世,今天就是最好的时代,而回避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就容易走“就是好、就是好”的“文革”老路。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其政治上的最好时代,往往比经济上的最好时代,更能够青史留名,名扬千古。经济上落后,只能说明政府的无能;政治上的落后,则说明这个国家的落后和腐败。

政治清明和民间言路畅通,是政治上最好时代的标志之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则是政治上最黑暗的标志之一。民众为什么要指责执政者呢?这决不会是吃饱了撑的,而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肚子吃不饱饭而“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国最早记录春秋各国史料的《国语》之《周语上》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周厉王在位时是公元前878年-842年,当时国民之所以冒险指责他,是以为他暴虐无道,实行的是恐怖的暴政。厉王派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指责朝政的人,只要巫师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从此“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仅仅是相互眼神致意。但这都是表像,民众相互不敢讲话的背后是人人心中都燃烧着怒火。“谤由虐生”,这就是说明国民们在压抑之后将是“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如果为王者仅仅揪住“谤”而追究责任、打击报复、杀头了事,而不反思问题的症结,最后的结局就是周厉王的结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幸好,民众仅仅是将国王流放于边远的彘地,而不是“一报还一报”的杀头。

民众迫于暴政者的淫威,不敢再说什么了,恰恰是为政者最危险的时候,堵塞民众的口,其后患比堵塞河道还严重。被堵塞的河流而溃决泛滥,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塞言路是同样的道理。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国相邹忌规劝齐威王防止被蒙蔽而接受批评意见。齐威王接受规劝,并在历史上带了一个好头,这也是历史上明君的良好形象。齐威王是这样下命令的:大小官员和老百姓,凡是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就可得到头等奖赏;能够上奏章劝谏我的,就可以得到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就可以得到三等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见《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可见,为王者纳谏除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至于“即使有人想提意见,也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了”,遂政治清明,国民安生。

齐威王的故事是在公元前318年前发生的,距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我们今天向执政者发言,能够得到相应的安全保障吗?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吗?这个我不敢奢望,我只是希望一些逆耳言论、批评言论能够不在网上删除、能够公开出版就够了。作为作者,能够写出有灼见的真话,能够在公众之间进行比较广泛的交流,便是最大的希望了。至于应得的稿费也可以不在乎。

就今天而言,任何堵塞言论的行为也都是愚民之举,退步之举。“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湿地、平地和可灌溉的地)也,衣食于是乎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以后,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国语》中的这段话说明,“民之有口”是与“土之有山川”作类比的,说明公开言路只有益而无害。但如果人人都不敢言,不敢公开指责腐败和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执政者,而迫使“百姓之口壅塞”,“民智无法开启”,之后能够支援这个国家的也就是破坏性的革命了,这个国家的政治也就越来越没有希望了。

--源自《议报》166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昝爱宗:读着《中国青年报》成长的人声援卢跃刚说真话
昝爱宗: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选择退休是国家之福
昝爱宗:中国作家的胆子是被自己吓小的
昝爱宗:爱国不是爱皇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