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华﹕台湾总统选举观选札记

林保华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5月4日讯】这次台湾总统选举﹐有幸参加由青年团结会安排和接待﹑由海外学者组成的观选团到台湾实地参观﹐亲身体会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我曾在一九九六年参加由香港评论员组成的总统选举观选团﹐那时中共对台湾发射导弹﹐两岸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台湾内部选情并不太紧张﹐因为四组人参选﹐李登辉﹑连战一组稳操胜券﹐问题只是得票率能有多少而已。那次的观选团没有等到投票那天就结束﹐我到南部转了一圈﹐就回香港了。

这次选情比那次紧张得多。去年我去台湾三次﹐有关选举的话题一次比一次热烈﹐因此即使在美国﹐也通过媒体与网路密切观察选情﹐只差身在其中而已。这次观选团活动日期是三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但是我同太太三月五日就到达台北﹐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旅馆住﹐充份享受台湾众多电视频道提供的资讯﹐并且同媒体及各界朋友相聚﹐了解选举的另类资讯。旅馆旁边一条街布满补习班﹐因此虽然是黄金地段﹐仍然可以享受到提供给学子的廉宜美食。

到达台湾时﹐正好是二二八“手牵手﹐护台湾”活动刚刚过去﹐但是仍然是热门话题。早上一到﹐同朋友联络﹐就被告知那天晚上有““二二八牵手精彩镜头分享之夜”。晚上我们到大安森林公园参加活动﹐音乐亭看台坐满了人。我们也被邀请上台讲话﹐我是讲述那晚我们在纽约如何通宵不眠﹐越过高山﹐跨过大海﹐通过电视与网路分享台湾民众的感情﹐然后写下我的感受。大会开到一半﹐李登辉前总统到达会场﹐情绪high到高点﹐因为谁都知道﹐李登辉是这个活动的发起者。

三月十四日晚上﹐由李登辉担任董事长的群策会在台北的圆山饭店﹐举办“全民公投,台湾发声”论坛,会场挤入爆满民众,不少民众甚至站着听讲,除了饭店内另设四个视讯现场外,主办单位并在全台八个据点同步视讯连线。笔者也被邀请讲了两分钟话。

观选团的活动有五类﹕一是参观竞选总部和中选会﹐二是拜访台北﹑台中﹑高雄三个市政府﹐三是出席一些座谈会﹐四是参加造势大会﹐五是参观投票和开票。我们从台北到台中﹐再到高雄﹐然后沿原路回台北﹐主要还是在台北活动。我们参加造势大会安排在投票前夕的三月十九日晚上参观台北蓝﹑绿不同的造势晚会﹐没有想到那天下午两声枪响﹐晚上造势晚会全取消了。

除了台中市政府的官员对选情不愿表示看法之外﹐我们所接触的蓝绿成员都认为自己会赢。绿营认为自己会小赢﹐蓝营则比较乐观。三月十五日参观台北的国亲竞选总部﹐由国民党的林毓祥专员接待﹐他对选情非常乐观﹐表示要冲破百万大关﹐也就是国亲可能会赢一百万票。在二○○○年总统选举时﹐民调最高的连战最后竟以23%的得票率排名第三﹐因此对他们的乐观我是大泼冷水。去年十一月初在台北﹐就有一位资深报人对我说﹐《中国时报》刚做的一个民调﹐这次不用该报的名义﹐而是用台湾某某机构的名称﹐结果民调结果是扁吕第一次超过连宋。以前民进党的支持者都有不愿意表示自己政治立场的习惯﹐现在看来一样如此。如果说以前是因为害怕白色恐怖﹐现在则是对普遍倾向泛蓝的民调机构反感。而国民党的党工看来也还没有改变“报喜不报忧”的陋习。

我们南下台中拜访市政府﹐午饭后在台中公园附近﹐听到一部宣传车喊阿扁的竞选车队就在后面﹐我们全部屏息等候﹐果然一会儿鞭炮声大作﹐他的车队疾驰而过。在车队里居然还见到从纽约来台湾助选的朋友。(在台北的连宋总部也见到纽约来助选的朋友﹐可见海外对这场选举都非常关心。)没有想到三天后同一个下午﹐在台南市重演同样的拜票行动时﹐居然发生枪击事件﹐并且掀起长时间的政治风波。

八年前去过高雄﹐印象就是工业城市﹐比较乱。去年去了一次﹐这次再去﹐感到高雄在变﹐向人文方向努力﹐副市长林志坚同我们侃侃而谈﹐高雄是民进党执政﹐他们的施政成绩使他们对选情相当乐观。在参观绿营竞选总部时﹐国策顾问周平德突然驾到﹐送我们每人一本他的大作《大中国解体论》﹐他还挖苦吾尔开希说﹕我们谈过话﹐开希动不动指着我说“你们汉人”如何如何﹐可是他竟是统派﹗

研讨会有三场。第一场在世盟﹐世盟对中国民主运动一直很关心﹐同他们的会长饶颖奇见过几次面﹑同秘书长刘志同更是老朋友。第二场在阳明山的文化大学﹐第三场是选后同青年团结会的“元老”们。

最值得一记的是十九日下午在文化大学的座谈会。刚开始就传来陈水扁在台南被鞭炮弄伤的消息﹐一会儿则肯定说是被枪伤。座谈会上的泛蓝人士立刻咬定是选举花招。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在情况未明朗以前什么可能都有﹐不应该太早下结论。晚饭我们在阳明山吃﹐找了有电视看的地方吃饭﹐边吃便看便讨论。在得知陈水扁肚皮上有十一公分长的伤口时﹐我就断定不可能做假。要买凶打死或打伤一个对手容易﹐同凶徒单线联系比较容易保密。但是要伤自己风险太大﹐万一不小心被打死呢﹖如果做假﹐需要收买多少随扈和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其他行政人员﹐涉及这样多人有可能保密吗﹖

那时我想﹐如果第二天的投票取消﹐会延到什么时候呢﹖但是无论改到什么时候﹐我们肯定不会专程再来看投票了。但是结果蓝绿两个阵营都还是认为投票照常进行﹐显然他们认为对选情没有太大影响。哪里想到连宋输选以后﹐居然以此说明选举不公平。为什么不早说呢﹖如果胜选﹐会说不公平吗﹖

那晚蓝绿两个阵营都宣布取消当晚的造势晚会﹐我们晚上也就没有活动了。饭馆老板送我们泡温泉的票。我是没有心思泡﹐想早下山回旅馆观察选情。但是团里表决通过要留下泡温泉﹐我也只好留下来。

回到旅馆已经十一点﹐看电视播出“名嘴”陈文茜提出一大堆毫无根据的“疑点”﹐并且一口咬定枪击案是“苦肉计”和“阴谋”﹐声称有医院的护士检举﹐但是又拿不出具体的人和证据﹐使人反感﹐同台的台北市市长﹑蓝营选举总干事马英九显得十分尴尬。电视台还报导民进党支持者不顾造势大会取消而自发 涌入会场﹐我同太太就决定去看看。但是到那里人早已散去﹐再赶到民进党的竞选总部﹐只见门外聚集一堆人﹐路过的计程车鸣号致意。有一位市民主动找我聊天﹐他说上一届投票给民进党﹐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政党倾向﹐然而这次看到陈文茜胡说八道以后气不过叫了部计程车从新店赶过来表示对阿扁的支持。半夜十二点后﹐民进党副秘书长李应元带着党工从屋子里走出来高举标语牌到马路上﹐看牌子上的字句﹐竟是说半夜了﹐要支持者回家睡觉﹐不要影响周围民众的休息﹐民众才陆续散去。

第二天到一间小学看投票情况﹐我特别注意投票选举总统和投公投票的不同“摆设”。因为事先为投票的方式有许多争论﹐不同的“摆设”会影响投不投公投票。果然那里三个教室的不同布置﹐对不是太明了投公投票的民众会有不同影响。其中两个教室的布置﹐投完总统票后不容易从另外一条路去投公投票﹐很容易就放弃了。

傍晚。我们到中天电视台看选举结果。大多数电视台据说根据记者提供的数据都揭示连宋领先﹐在相当长时间内﹐国亲都领先扁吕一﹑二十万票。这一﹑二十万票可容易赶上吗﹖所以我都认为蓝营必胜无疑。但是到最后突然翻盘﹐扁吕领先﹐终于以三万票左右取胜。对蓝营支持者来说﹐这种突然翻盘的情况自是不容易接受﹐所以一经政治人物煽动﹐不管有没有证据﹐一些群众就“勇往直前”的抗争了。事后看一些报导﹐才知道因为大多数亲蓝的电视台认为连宋必胜无疑﹐所以不知道哪里来的数据先给他们领先﹐他们的数字远远领先中选会公布的开票数字。大概只有亲绿的民视是一开始就陈吕领先连宋。

二十日整晚到二十一日凌晨﹐就看着电视报导连宋一面喊冷静﹑理性﹐突然又煽动街头抗争的镜头﹐实在使人感到意外。连宋亲自带队操向总统府。而在高雄和台中﹐则由亲民党立委邱毅与沈智慧亲自带队冲击地检署而出现暴力事件。看着国民党籍的台中市长胡志强被迫出来支持情绪激动的民众﹐然后再呼吁他们一起冷静坐下﹐一方面为他担心﹐一方面也佩服他的政治智慧。六年前胡志强担任外交部长时曾去拜会过他。他担任台中市长后因为高血压而一度影响他的工作。不过马(马英九)立(桃园县长朱立伦)强(胡志强)已经是国民党年轻有为中生代的简称。但是这次选举中﹐宋楚瑜指责胡志强“辅选不力”﹐这次又面临暴力的压力﹐他的健康自然格外使人担心。

枪击案与民众对地检部门的冲击﹐使台湾的民主政治蒙上暴力阴影﹐事后暴力冲突越来越严重﹐还发展到以“革命”为号召冲击中央选举委员会。这种忽视法治而迷信暴力﹐表明某些政治人物严重缺乏法治的观念。而某些政治人物为了谋取权位而不惜煽动暴力﹐也表明民主思想还没有在他们身上生根。他们更没有去考虑一旦台湾发生动乱﹐是给中共“解放台湾”制造机会。可见台湾的民主和法治﹐不但还有一段路要走﹐对国家认同方面﹐也必须加强。

在这次观选过程中﹐也参与台湾的一些电视节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五日在路上来回时间要花七﹑八个小时参加由汪笨湖主持的“台湾心声”的节目。我在第二天凌晨赶回台北﹐休息一下就随团再南下台中。这个节目有非常高的收视率﹐是政治性的“烽烟”(叩应)节目﹐以高雄为基地﹐被誉为本土节目﹐基本上用台语进行。这天的节目在台湾中部的云林县虎尾镇的户外举行﹐三个小时的节目中﹐前段总统陈水扁坐在台上讲话并且回答民众的问题﹔后段则由行政院长游锡昆在台上。汪笨湖在台前引导﹐成千上万的民众表达了支持阿扁的强烈情绪。云林县长张荣味因连宋拜访﹐包括宋楚瑜朝他下跪后声明挺连宋﹐但是这次选举结果﹐云林县蓝营的票数低于绿营﹐这场户外大会应该起了一定的作用。汪笨湖在后来的节目中邀请原来比较偏蓝﹐后来因不满被陈文茜出卖的另一位主持人周玉蔻讨论选举后的形势﹐透露近来他到台北都要低调﹐免得被人打。可见在政治人物煽动下﹐台湾的言论自由空间有被暴力蚕食的危险﹐一些集会中追打不同意见的讲者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台湾的电视政论节目本来几乎被蓝营的“名嘴”垄断﹐他们缺乏对台湾的国家认同﹐对执政党的攻击无所不用其极﹐对中共则相当友好﹐对台湾的外交活动﹐对台美关系﹐对所谓“台谍案”等等﹐他们几乎同中共一个立场﹐因此早引起民众的不满。因此除了近年冒出一个汪笨湖外﹐由东吴大学教授谢志伟主持的“谢志伟呛声”﹐著名政治漫画家鱼夫的“鱼夫报到”﹐乃至阿扁的“国师”李鸿禧教授主持的“天佑台湾”﹐都是急起直追的为台湾主体发声的电视政论节目。

当然﹐除了要改变“一边倒”的舆论外﹐对阿扁更重要的是随着外围经济形势的好转﹐执政方面要取得更大成绩。在改革方面要更加大刀阔斧进行。而作为执政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庭﹐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面对抗争的群众﹐即使他们被某些政治人物所蒙蔽﹐也必须以宽大的胸怀听取意见﹐实现台湾内部的团结。(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保华:今年人大会议难解之梦
林保华:蒋彦永为六四上书 考验胡新政江民贼
林保华:香港民主派难跨“民族”关
《纪元专栏》 林保华﹕青春李骚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