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请胡、温清夜扪心

——为紫阳送行

伊川

标签:

【大纪元1月22日讯】报载,在闻知赵紫阳逝世,赵的女儿王雁南说:他终于自由了。金庸先生为之潸然泪下。金大侠——查良镛先生在武侠小说领域里独领风骚,近年来在香港和其他社会事务上也多所发言。在香港的政治版图里,他是被划为“亲中派”的——他近年的言行常常被媒体舆论诟病的地方,恰恰正是当“跟跟派”,为了附和北京当局的意图而不惜时时以假面目示人,少见独立、真诚的见解与发言。所以,媒体上有“金大侠变金无侠——金庸犹在,侠气尽失”之议。这一回,赵紫阳之死,“他终于自由了”一语,显然触动了金庸的良知深处,这泪水流得真实、感人,令人动容。由此,也想到当今北京政坛上的那些头头脑脑们,不知当此紫阳远行之日,清夜们心,心底的良知,会不会稍稍受到触动?

当今为政者——胡锦涛,温家宝,一个被称作“团派”,由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一手提拔起来、当年党内知名的“团派三胡”之一(即:胡耀邦、胡启立、胡锦涛)。温家宝,则是哪怕不愿意也要被戴上标签的“赵派”。赵紫阳任总理和总书记期间一直备受重用而平步青云,温家宝最知名的事件,当然是必将载入史册的陪同行将下台的赵紫阳深夜探望八九天安门广场示威学生,赵紫阳说“我来晚了”那个含泪带血的的历史画面。未来的中国历史一定会写下这一笔:论到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是三位缺一不可的设计者和奠基人。“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中国老百姓的这句民谣,甚至远在邓小平真正复出以前的七十年代末期,就广为流传了。赵紫阳当时是救民于水火的人民的功臣,也是拯救共产党政权危机的执政党的功臣。如果没有胡耀邦和赵紫阳作为左右手,在十年文革刚刚结束、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浩劫废墟上,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路线的主要设计者,怎么可能施展开拳脚,以农村改革、设立经济特区作为突破口,把中国推向了持续二十余年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大增的繁荣之路。未来的历史也必将会记下这一笔:邓小平的历史功罪之中,抹不掉“六四”天安门广场下令开枪、屠杀学生和平民百姓这一笔,也抹不掉另外一笔——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不惜把辅助自己为改革开放开山创业披荆斩棘的左右手——胡耀邦、赵紫阳,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先后砍掉。可以说,胡耀邦,是被邓小平的错误(包括党内保守派的夹攻)逼死的;赵紫阳,则为了和平理性、按照民主程序解决问题,避免平民百姓的流血牺牲,而最终失掉自由,被囚禁终生,死不瞑目。胡耀邦,赵紫阳,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迈向民主、自由的现代化之路上,最杰出也最悲壮、最沉重也最惨烈的两块奠基石。作为与胡耀邦和赵紫阳有着如此密切个人关系的后辈继任人——胡锦涛与温家宝,清夜扪心,将要以何种面目,面对自己的业已驾鹤西去的老恩师、老上级和老长辈呢?

很显然,胡耀邦、赵紫阳的个人不幸,是中国式政治——所谓“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必然结局。赵紫阳的被幽禁至死,把目光稍稍推前,可以让人想起晚清开明皇帝光绪,被“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幽禁瀛台、泣血而终的故事;把目光稍稍推后,则让人想到前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的遭遇——因为与毛泽东本人一言不合,以一国之尊之身,竟然遭到以“叛徒、汉奸、工贼”的罪名,落到暗无天日裸尸而死、骨灰无存的悲惨下场!可以说,无论光绪或者刘少奇,胡耀邦或者赵紫阳,都是为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而死的,百年来的历史,生死隐然一线,要这样连起来看。今天,赵紫阳又带着先人的未竟之业,抱憾远行了。百年来多少先烈、先人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专制皇权的巨影始终无以摆脱,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政治思维的改革,便成为今天赵紫阳逝世以后,留下的最大一笔历史遗产、历史负担和历史欠账,同时,也成为新一代继任者胡锦涛、温家宝面对的最大一个历史课题、历史空间和历史资源。明确地说,实行政治改革,通过政治改革真正为中国人民造福,正是历史留给胡、温一代的领导人,几乎是唯一的、可以青史留名的挥洒空间。胡锦涛和温家宝,有没有基本的历史感呢?如果说“历史感”太玄,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未来离任后的“历史定位”呢?还是为了眼前权益的保住权位,再去做那些为祸自由民主、同时为祸中国老百姓的违心事、诛心事、伤天害理之事呢?

——“他终于自由了。”紫阳远去,为紫阳送行。胡锦涛、温家宝们,清夜扪心,像金庸金大侠落泪一样,叩问一下自己的良知吧!

2005/1/20

──转自《观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伊川﹕又见“有吏夜捉人”
伊川﹕对邓小平就应该“两个凡是”吗?
伊川﹕一叶知秋话政改
伊川: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