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降雪 秋变奏

品真茶人 谈高山茶的省思(下)

品真 白宜芳撰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2月26日讯
(三) 台湾高山茶逐年下滑的省思

台湾上百年前即有高山茶,但那时茶山的农户,都是属于茶菜果竹兼作、自给自足的农业时代,著名的如嘉义梅山乡龙眼林,当地耆宿口传茶品:一眼二顶三埔中,在清代梅山龙眼林茶已闻名遐迩,其品质甚至超过冻顶茶,第一是龙眼林、第二冻顶、三是名间的埔中茶;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有一派清初制茶古法,在龙眼林已传了两百年历史,香火已到了第八代,是现今福建武夷山早已失传的手工药茶古法乌龙。

现代的高山茶,起因于冻顶山半球型乌龙的转型,当然也有比赛茶进入颠峰期的推波助澜,如民国70年(1981年)的雾社、卢山茶,72年(1983年)阿里山石桌茶,有幸喝到当年高山茶的朋友,都会惊为天人!那丰富的胶质与森林的芬多精,源自幼树新栽的零污染茶园,后来茶就愈种愈高、愈深山,大约在十年前(1994年)我涉猎的高山茶品目相当繁杂,基本上都找有机茶、野化茶;如当时的阿里山石桌品质较差时,我们找到了眠月线2000公尺塔山的自然茶,其香韵有如法国香水般优雅(台北茶人程医师形容),我们这里主要说明:当初许多顶尖的高山好茶,因坡地、植被滥垦,加上农药、化肥甚至除草剂的引用,茶质在2~3年内极速下滑,有些茶园甚至有万劫不复的沧桑感,栽茶辟园并不见得会破坏高山,但必须遵照古法及有机、野化管理才行。

茶树生长受日照、雨水、云雾、昼夜温差及四季嬗替的影响,古代智慧的中国人,将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从立春至大寒,进退有序、周而复始,茶农采茶顺应天时与气候条件安排做茶,奈何近几年来节气与气温大乱,该冷不冷、该热不热,如今年初春三月竟然下起罕见的春雪来,台湾山坡地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茶园皆受害严重,原本绿油油的嫩芽冻伤坏死,此时茶树本能的从下面再度发芽长叶子,第二次的芽叶已不具有正春茶气,滋味较淡薄、无力,而海拔1600~1800米的奇莱山麓野化茶刚好躲过此劫,做出来的品质与往年类似,原因是:奇莱茶拥有大片森林做保护,没放肥料、野化生长缓慢的关系,三月天茶芽尚未形成,下过雪对野茶的影响很低的。

今年台茶多灾多难,8、9月多次台风袭击,平日滥垦、水土不保的茶园惨遭崩毁命运,而中、低海拔茶园所制的秋茶,味道偏涩而淡,连野化成长的奇莱秋、冬茶也受到干预,记得九月中旬秋茶刚寄来,每次泡每次难喝,不是淡而空泛就是苦而啬心,此茶明显感染到台风的狂野与激水,品饮时有不安、阻涩的感受,末世人类无端造恶,当大自然反扑人类时,“茶”真的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你!



11月下旬冬茶上市,回顾全台9月份到11月中旬的天候可算平平,开汤鉴赏奇莱冬茶,赫然发现第一泡有点难喝,还有秋台雨尾扫到的感觉,可是第二泡、第三泡…愈来愈好喝,仍保有往年鲜爽、静谧的特质,毕竟森林边缘的茶,根底较深厚,比起一般的冬茶要有质感、有厚度,茶案几经演练,发现今年冬茶不怕久浸,要浸个1~2分钟以上茶汤才会平顺好喝!



此时想起了奇莱秋茶,此茶经2~3个月自然陈放后,再度开汤审评,发现秋茶已能平顺表现,其内在物质如苦、涩…等经自行沉淀、调节,茶汤变得香气幽雅、汤水结实,我想我还是没买错,忠实选择有机茶、野化茶朴实真味的同时,我们得先接受天灾天谴所带来的苦果与变数,因为茶本身毕竟净洁无污染,好似善良的修行人,度过921大地震、龙王台风一般,茶经过时间的洗练与沉淀,依然能散发出茶之原质与甘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品绿茶‧寻古风
茶文化:安心又安神的天目茶碗
重返枫丹白露
重返枫丹白露 人气 26
千江印月 万象叙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