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美:混沌情势中 看见印度的机会

林丽美

人气 9

【大纪元12月23日讯】 印度,一个“混沌”与“机会”并存的市场,一个“去了,前途未卜”,但“不去,可能会后悔”的地方。看来人们宁可选择相信后者,印度成了政治与企业的朝圣之地。

写这篇稿的前三小时,法新社传来一则短短的讯息—印度东部的洽蒂司加尔省,十七日发生戏剧性的大规模越狱,囚犯发起暴动,制伏狱警后,共有二九九名支持共产党叛军的囚犯成功脱逃。目前印度警方布下天罗地网,追缉这些逃犯,担心纵虎归山危害社会,后果不堪设想。印度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严重的边界问题,也形同埋伏的定时炸弹。

经济上,印度今年的股市表现超过四○%,曾飙破一万九千点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不过,月前,为了防堵投机客,印度证管会宣布,计划禁止外国投资人购买和境内公司挂钩图利的“境外衍生商品”;也就是要限制没有在印度证管会登记的国外基金,以参与凭证购买股票等的方式,炒作股市。政策方向球一丢出,隔天印度股市盘中跌幅曾超过九%,暴跌一五○八点,暂停交易一小时。最近全球的股灾中,印度股市也无可幸免,最近的跌幅高居亚洲最大、也是全球最大。

有钱人越来越多

拥有十一亿人口的印度,有一半是二十五岁以下;快速成长的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已和美国的人口不相上下;印度的有钱人口,快速增加、股市涨幅惊人、企业民营化政策,以及英语系国家的优势,都让人不敢忽视这个新兴市场。尤其是现在美国经济成长明显趋缓,更加强印度的“朝圣”风气,政治家带着企业家来探路;企业界派先遣部队来签约、寻求合作伙伴,推销产品。

这种风情,颇像多年前大家蜂拥到中国的模样。今年前来印度朝圣的包括墨西哥总统Felipe Calderon Hinojosa(他是二十二年来第一位访问印度的墨西哥元首)、德国女总理梅克尔、巴西总统鲁拉、美国财政部长宝森、此刻正在印度访问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企业代表团、由政府官员领军的罗马尼亚中小企业访问团,及由贸易发展部长带队的芬兰访问团等,可谓车水马龙。

印度的企业家更是像在上一堂地理课,他们的事业地图不断增加新国名,冰岛、马尔他、塞普路斯、千里达、乌干达、越南、哈萨克、莫三鼻克,这些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地名,现在他们的企业代表团,竟然一一出现在他们的办公室。

印度走一遭 投资客出手

美国的房地产大王川普,此刻也正在孟买访问,没有想到这样印度走一遭,就立刻决定要来印度投资房地产;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和印度最大的房地产公司DLF,携手合作创立资产管理事业;意大利飞雅特汽车公司在此宣布,将引进罗密欧汽车到印度市场;德国的草药食品公司在新德里,作产品发表会。多如过江之鲫的访问团,到底会为印度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没有人知道。显然也没有人想错过这一班经济列车。

北欧前来印度探路与设厂办的人,愈来愈多,芬兰航空公司现在每周有十二航班,往来于赫尔辛基和印度之间。荷兰女王碧翠(Beatrix),十月间带着包括已合并成功的法航—荷航公司等八家荷兰最重要企业的执行长,第二次访印度,让企业界有机会接触到印度的重要官员,以后好办事。前来印度“朝圣”的,不仅是政治界或企业界人士,连学术界及研究单位也纷纷来访。两个月前,犹他州州立大学行政单位和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也来凑一脚。

崭新的印度国际机场旁,就是贫民窟;走出一晚五百美元的五星级饭店,门外就是打光脚的小乞丐;最豪华饭店的灯光,常常尴尬地无力闪烁着。最近一美国访问团的人员,趁着假日到著名的泰姬马哈陵观光一番,遇到躺在路上抗议示威的队伍,把长长的路封死一半,没有看到半个警察前来疏导交通,回到新德里的旅馆已近午夜。怪的是,这样的社会,也有它的机制运作,示威的人群堵住一半的路,另一半的路,自然就变成两线道,只是速度变得很蜗牛而已。这样混沌与机会并存的现象,令老外啧啧称奇,将它称为“印度现象”。

印度贫瘠的基础建设、政治派系的斗争、出口备受中国的威胁和去年外人直接投资高达七百亿美元的中国相较,很难令人相信它的经济会是下一个中国。印度今年的外人直接投资金额,为一九五亿美元,预计明年要达到三百亿美元。

明年经济高成长

印度政府预估,明年经济成长率应该可以达到和这两年一样的水准九%。但是印度货币卢比(Rupee)去年兑美元升值了一五%,而通货膨胀率则是一○%以上,虽然不像菲律宾披索(peso)、巴西里拉(real)或土耳其里拉(lira)的升幅那般惊人,但是也让在印度投资的企业,浑身不舒服。

除了货币升值之外,印度的企业免税期限,将在二○○九年截止;而且资讯人才也有短缺的现象,印度工业学校每年发出了二十万张的证照、学校毕业生每年有二十五万名,只有一半适用。这种现象,造就了资讯人才的炙手可热,经常换工作、薪资水准不断提高,一年增加一○%至一五%之间,其中高阶管理人才的薪水,很快就要和西方国家齐头并进了。再者,中欧国家的崛起,很快就会成为印度的竞争者,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印度的资讯业大厂不敢怠慢,积极投资技术研发、并购其他企业与外国企业合纵连横,想办法让自己快速升级,不让时代的巨轮淘汰。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丽美:物价涨风何时了?
林丽美:美国经济 摇摇欲坠
林丽美:美元忽弱忽强 后市多空难料
王赫:中国金融业的双重风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