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的大象

作者:望辛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5888
【字號】    
   標籤: tags: ,

宋朝時期,始興郡的陽山縣(在今廣東省境內)有個獵人在野外打獵,他已經獵獲一些野兔、山雞之類的野物,正準備回家。忽然有一頭大象向他走來,他急忙向後躲避,但已經來不及了,大象很快就來到他的面前,接著大象用大鼻子將獵人捲起。這時獵人只好閉上雙眼任憑大象擺布了。

大象將獵人帶到深山裡,被捲在象鼻中的獵人覺得大象沒有害他之意,於是就睜開眼睛向周圍觀看。不一會兒,他發現又有一頭大象趴在他面前,這頭象的腳上扎了個有三尺多長的大刺,扎刺的地方流血不止。這時,捲獵人的大象鬆開鼻子將他輕輕放在地上。

獵人看著被刺扎傷的大象,覺得於心不忍。於是,他鼓起勇氣走上前伸出雙手,用力將大象腳上的大刺拔出來,並拔些草給大象擦了擦腳上的血污。

這時受傷的大象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與捲獵人的那頭大象相互依偎來回走了一陣子,好像非常歡喜。

又過了一會兒,捲獵人的大象伏在地上,不停地搖動鼻子向獵人示意。獵人明白牠的意思就騎上象背。大象站起來馱著獵人走了很長一段路,最後來到一片潮濕的土地上。大象用鼻子從濕地裡挖出幾顆象牙捲入鼻中,又馱著獵人回到當初與獵人相遇的地方,將獵人和象牙一齊放在地上。

獵人知道大象是用象牙向他報恩,覺得這頭象也許通人語,於是他就對大象說︰「我家有幾畝薄田,種出的莊稼經常被大象禍害。如果你能記住我的恩情,就不要再來踐踏我家的莊稼了。」大象聽了又來回走了幾步並點了點頭,從此之後,獵人家的莊稼再也沒有受到大象的禍害了。@*

資料來源:宋.劉敬叔《異苑》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山西臨汾人王亶望,是江蘇巡撫王師的兒子,因舉人捐資而獲知縣職務,被派往甘肅掌管山丹、皋蘭諸縣。吏部選授他為雲南武定知府,並帶他朝見皇上,皇上仍命他到甘肅等待補缺,後授為寧夏知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轉任甘肅布政使。
  • 秋時期,孔子50多歲時,帶著他的弟子周遊列國。有一次,他帶領弟子子路、子貢離開衛國,在去陳國的道路上,遇見一個採桑婦女。孔子見這女子體態很美站在桑樹旁,便觸景生情順口吟道︰「南枝窈窕北枝長。」採桑女子聽了淡淡一笑,隨後接了一句也吟道︰「夫子行陳必絕糧。」
  • 唐至德二年(757),王常進終南山正好遇見大風雨,只好在山中過夜。半夜雨停了,月白風清。王常望天感嘆說:「我想治國安邦,手裡卻沒有絲毫權力,也沒有任何資助;我想救天下饑寒的人,自己卻缺衣少食。看來說什麼神靈佑護好心的人,純屬胡說啊!」
  • 王羲之不滿十歲時,由於他聰明伶俐,天資活潑,因此很受大將軍王敦的疼愛。王敦常常將其帶到軍營中,玩累了就讓他睡在軍帳內。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