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馬券貼真跡五月北京春拍會亮相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北宋書法家黃庭堅手筆的「書蘇東坡馬券貼後贈李方叔真跡卷」,將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五月底的春拍會亮相。這件自紐約徵集回流的國寶,為近年中國徵集海外文物的重大收穫之一。

據表示,這件國寶級的珍品為紐約一名老華僑所珍藏。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今江西修水人,學問文章受知於蘇軾,與蘇軾並稱「蘇黃」,作為北宋書法大家,黃庭堅擅行、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黃庭堅早年以周越為師,後取法顏真卿、楊凝式、張旭、懷素,力追二王神髓。由於受元祐黨人案的牽連,黃庭堅書跡在世時即遭厄運,存世的墨跡僅三十餘件,以行書最多,次草書,楷書和行楷書極少。

代表作有大字草書「諸上座貼」「廉頗藺相如列傳」、「杜甫寄賀蘭詩」、「天民知命貼」等;「戎州貼」、「松風閣詩」、「寒山子龐居士詩」則是具代表性的大字行楷書作品。

「黃庭堅書蘇東坡馬券後贈李方叔真跡卷」為黃庭堅早期行楷書的典型巨作,全卷為手卷水墨絹本,全文為:「翰林蘇子瞻所得天馬,其所從來甚寵,加以妙墨作券,此馬價應十倍,方叔豆羹常不繼,將不能有此馬,禦以富貴之家,輒曰非良馬也,固不售,失天雖饒馬,其知名絕足亦持有之,豈求錫馬盡良?或又責方叔受翰林公惠,當乘之往來田間,安用汲索錢?此又不識蠐痛者從旁論砭疽。爾甚窮亦難忍,使有義士能捐二十萬並券與馬取之,不唯解方叔之倒縣,亦足以豪矣。眾不可,蓋遇人中磊磊者試以余書示之?元祐四年十月甲寅黃庭堅書贈李方叔。」

報導形容,手卷為行楷書體,筆法蒼勁老健,體勢挺拔,縱橫奇倔,奧拗清逸,突顯出用筆以側險取勢的特點,由此卷可窺出黃庭堅書法變化的軌跡。

「馬券貼」有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等宮廷內府收藏印,引首有張大千作水墨仙並讚辭,並有汪遲雲、梁啟超、羅爆、羅振玉、汪大燮、陳衡恪、徐乃昌、黃賓虹、王國維、鄭孝胥、王己千等名家的題跋及印鑑,經各路專家確定為極其罕見的真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卷在舊貨商店用兩美元48美分買下的舊文稿竟然是184年前一份正式印製的美國獨立宣言。 (w2007-02-26-voa17.cfm)
  • 據報導,中國大陸多家電視台推出的鑑定寶物節目受到觀眾歡迎,但節目內容引發諸多爭議,其中包括有仿造拙劣的假畫被當成真跡估價人民幣上百萬元等情況。專家說,這類電視節目嚴重擾亂收藏市場,應加以整頓。
  • (大紀元記者賴友容南縣報導)台南縣府文化局於16日下午在永康市洲仔尾舉辦規劃「鄭成功陵寢紀念公園」現場勘查與討論活動,當地的議員和地方人士希望縣府協助找回鄭成功當時在當地的相關歷史,並籌建紀念館。縣長蘇煥智指出,鄭成功的墳墓其實在洲仔尾一帶,意義重大,如能找到其古墓營造為文化遺產,必定帶給地方豐富的觀光資源。
  • 讀上海作家王安憶的新作《遍地梟雄》,不禁對作者刮目相看。在這部小說裡,作者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出發,深深地切入當今中國社會。它所揭示出的問題,至今尚未引起國人足夠的注意,更談不上有深入的瞭解,故而值得我們認真解讀。
  • 【大紀元4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九日電)媒體又傳出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快雪時晴帖」非王羲之真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今天說,在1996年出版的「故宮書畫菁華特輯」、2005年出版的「導讀故宮」、2007年出版的「物華天寶」都已說明是唐摹本。至於六十五萬館藏是否會再清點,林柏亭說,有規劃,但時間還沒有確定。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