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蘇東坡除了是宋代重要的文學家,更精通養生之道,著有「上張安道養生訣論」、「問養生」等。而他的養生祕訣則包含飲食節制、擦腳。
治療阿玆海默症雖然已有愈來愈多的藥物可選擇,但是尚無根治的希望,因此如何預防是重要的課題。
在世界各地,要度過炎炎夏季都離不開冰鎮飲料和冰淇淋,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夏季吃冰可以提振精神,但它們真能幫身體降溫嗎?昆士蘭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後研究員彼得‧波特弗利特(Peter Poortvliet)近期在學術網站theconversation.com發文探討這一問題,結論有點令人吃驚。譯文略有刪節。
每週三的早餐是Nootrobox工程師保羅‧貝內杰里(Paul Benigeri)最享受的一餐飯,原因在於,「我已經60小時沒吃飯了」。間歇禁食是矽谷的一股新興風潮,禁食時間從14小時到幾天不等,在初創企業中越加流行,雖然聽上去像是一種折磨,但這些年輕創業者們卻樂此不疲。
夏天天熱,愛喝冰涼甜飲消暑的人數激增,而胃食道逆流患者也大增。一名40歲、以甜酸飲料當水喝的張女士最近常出現聲音沙啞失聲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胃食道逆流症。
你或許正注視著臉上的皺紋,並絕望的看著出現的第一個老人斑,但你所看到的臉確實與你實際年齡相當嗎?
人們太累了才會疲倦,如果是毫無由來地就出現疲勞現象,而且時間長,此為疾病引起的疲勞。
華盛頓開業的律師馬勒爾(Bill Marler)花了20年宣導人們造成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生病的原因,他注意到一些主要的飲食罪魁禍是生牡蠣、預切水果和蔬菜、生芽菜、生肉、生雞蛋及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和果汁。
大多數人在吃雞肉或雞蛋時,常常存在許多對食物安全的疑問,尤其是對於西方超市中的放養雞(free-range)認為等同華人的野放雞或走地雞。我們請家禽營養學講師劉芸向讀者講述我們餐桌上的雞和雞蛋的重要事實。
注重養身的讀者或許聽說過,中國古人及長輩們常說夏天應去除冰品,改喝熱飲,秋冬才不易生病。而西方年長者也有熱飲可去暑氣的說法。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表明,酷熱夏季喝熱飲,確實能降低體內儲存的熱量,產生冷卻身體的效果。
在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宣布又有4人因大腸桿菌污染麵粉而發病後,本週一(25日),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宣布擴大規模召回某些品牌和批次的麵粉製品。迄今為止,全美已有21個州的46人疑似因帶菌麵粉而致病。通用磨坊表示,染病者都是食用了生麵團或麵糊,或是在處理生麵粉或生麵團後沒洗手。
立委挑燈夜戰,將連續表決81.5小時。醫師提醒,熬夜應避免吃甜食,以免胃食道逆流,且飲食要清淡,多喝水增加代謝。有心血管病史應休息,以免猝死。
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遭受25年的偏頭痛折磨後,終於找到觸發她偏頭痛的食物而回歸正常的生活。原來她患了牛奶和玉米不耐症。
大家都知道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簡稱 BMR)越好,越不容易胖,因為基礎代謝率約占了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至70%,只靠不吃來減肥反而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提升基礎代謝率,研究指出只要提高攝氏1度基礎體溫(Basal body temperature簡稱BBT),基礎代謝率會上升12%。
喝太多汽水(又稱碳酸飲料)不利健康已廣為人知,而瑞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日常飲用汽水或其它含糖飲料,容易讓肝臟周圍區域的膽囊和膽管長出惡性瘤。
英國政府早前計劃開徵糖稅以遏制兒童肥胖問題,但最新的研究發現,脂肪才是肥胖的主因。
多數人可能都聽過鮪魚肚、游泳圈、啤酒肚等形容腹部脂肪的名詞。肥胖不僅僅是外表不美觀,更可能是健康處於危險之境的表徵。更嚴重的是,腹部內臟四周的脂肪對身體健康也深具危險性。英國最新一項小型實驗結果顯示,傳統的飲食兼運動控制,才是健康且有效的減重方法。
近年的醫學研究已將攝入紅肉與多種疾病關聯起來,最近,美國一個研究小組基於一份針對華人的大規模調查發現,發現食用紅肉最多的一組人罹患終末期腎病(ESRD)的風險要大40%。研究人員還確提出,每週只攝入一份精瘦紅肉——最好是草飼畜肉,可以降低60%以上的風險。
聞癌色變,人們都知道癌症的可怕。最常見的幾種癌症都和人們的生活和飲食方式有關。據估計,有超過一半的癌症患者,如果改變生活方式,本來可以健健康康。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12年有超過1,400萬新增癌症病例,導致全世界每年超過820萬人死亡。報告預計,這一數字在今後的20年還會飆升。 致癌食品 大幅增加患癌機率 科學已經證明,致癌食品會大幅增加患癌機...
吃魚有助於腦部發育,想懷個聰明健康的寶寶,孕婦的飲食最好包括魚類;可是,不少孕婦擔憂魚受到重金屬殘留的汙染,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本文匯總專家的看法,探討在吃魚和不吃魚之間,孕婦究竟該如何拿捏?而吃魚時,需注意哪些食安問題?
豆類減肥法在減肥界的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他們是專家建議減肥人士吃的天然食物,另一方面,豆類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許多減肥方法鼓勵人們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許多身體的不適,都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所造成。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調整日常生活方式,就能對,狀況產生重大影響,更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
速食麵(又稱方便麵或泡麵)是大學宿舍學生的熱門食物,也是人們為了追求方便和快速最容易想到的餐點。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方便麵人均消費量,美國也相去不遠,緊跟著中國大陸\香港、印尼、日本、印度和越南之後,排名世界第六位。
和親友閒談時,問及他們的生活願景,很多時候他們都會答說:減肥。雖然考量往往是很膚淺的——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穿泳衣或夏裝時顯得身材更好呢?其實,減肥、特別是減肚腩的好處遠遠不只是鏡中形象,本文介紹的15種燃燒脂肪的食物可幫你更輕鬆地達致目標。
經濟條件提升,日常飲食總是少不了魚魚肉肉,現又正臨夏天,許多上班族下班後經常和同事或三五好友相約喝一杯,熱炒、海鮮加上啤酒,尿酸堆積多了,痛風就會找上門,腎臟功能也會漸漸退化。要如何降尿酸?專家推薦3道家常湯品,沒有聚會的日子就可在家自我保養。
人體確實需要微量的糖份來運作,然而,有人估計,美國成年人每年糖的吸收量將近130磅,這些糖份吃進人體,確實造成身體不小的負擔;而東方國家近年的經濟條件提升,糖吸收量也有急起直追的趨勢。有些人甚至無法控制攝取過多甜食,即使自覺進食糖過量,仍想繼續吃,患上所謂的「糖上癮症」。
住在美國多年,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韓國泡菜會和德國泡菜一樣著名,特別是最近各媒體在討論發酵食物時也多次提到韓國的泡菜。
如何合理地調配膳食,從而達到保健強身、益壽抗病的目的,東、西方走的是不同的科學發展路線。古代中國講的是人與神的聯繫,走的是人體、生命、宇宙的科學這條道路。傳統中華文化重視食物的屬性,選取適宜的食品以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的協調平衡。以下讓我們來一窺古人強調的食療和其中奧秘之處。
食物有著「相生相剋」的食用屬性,當搭配得宜時,可以得起到「1加1大於2」的養生和抗病效益。據此,本文針對熱門蔬果,介紹平日餐飲中如何做聰明的組合,促使養分吸收及抗氧化功效達到最大化,提升人體對抗病魔的本錢。
加工食品中發現的很多討厭成分都與延長保質期和調味有關,這些成分成了真材實料的替代品,還申請專利。食品企業最大的考慮是利潤,即便付出健康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本人列出十種生活中最常見的不健康成分。購買食品時看標籤,避免它們進入人體,是防老防病的必要舉措。
共有約 8322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