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的形成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17日讯】

  锦歌原称做“歌仔”,是很早就盛行在大陆漳州一带的一种民间小调,是以七字或五字组成一句,每四句组成一段的一种民歌,由于是用方言俚语演唱,所以极其通俗的流行在农民及市民的业余演唱之中,随着大量的移民,自然而然的也传到台湾,经过不少歌唱的改良和变化之后,最后转变成有故事性的歌剧,并且依故事人物的类型分配角色,同时也受到其他大戏剧种的影响,增加了台步、身段、音乐、服装、脸谱、而成为一种特有歌剧,宜兰地区统称之为“本地歌仔”。而大陆的“歌仔”,也在民国三十八年之后正名为“锦歌”。

  综合以上的介绍我们得到了一个对所谓歌仔戏形成的概念,那就是随着大陆的移民,闽南乡土歌谣“锦歌”和乡土小戏“车鼓”也流入台湾各地。

  而在宜兰一带喜欢唱歌的人特别多,大约距今约一百多年前,有来自闽南而擅长锦歌和车鼓的艺人,他们开班授徒,教出不少出色的弟子。于是在原来锦歌基础上变化得更动听、更适合演唱故事,于是风靡宜兰,宜兰人就把它叫做“本地歌仔”,但在宜兰地区也被改用歌仔戏来演唱,于是当它参加在阵头行列演出时就被称作“歌仔阵”,虽尚属小戏形式,然而歌仔戏已可以说粗具雏形。

  粗具歌仔戏雏形的“歌仔阵”,当它在阵头中停下来,以“竹篙趖”演出时,尚是“落地扫”的性质,虽然是演出像“陈三五娘”、“山伯英台”的故事,但仍取其滑稽诙谐的部分以维系小戏共有的特色;而当它由平地广场而登上高筑舞台时,则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此“歌仔阵”渐渐由平地转移到舞台,演出剧情也由滑稽散出而为全本戏,但音乐舞蹈大抵保持原来的样子,这就是宜兰人现在所称的“本地歌仔”。“老歌仔戏”虽尚属丑扮踏谣,但乡土的歌仔戏至此可以宣告成立。

资料来源:中华文化天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发心援手播仁风, 济弱扶危土地公。 远近闻名多应验, 信使回馈紫南宫。
  • 韩信的忠义,在我看来不仅是气节,更是大智慧。至于说结局,我以为那不重要,反正终究是要离开,早晚而已。这世界上当过皇帝的人数不胜数,但在浑浑浊世,始终能保持一身干净,有几人真做到了?
  • 嗨 止步快点止步 你已入侵我领域 上面有我小宝贝 嗨 止步快点止步 为我宝贝的安全 不能再前进一步
  • 出梅入伏祝融张,竹傍幽泉菡萏香。时有狂风催骤雨,灾由人祸善心防。
  •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诸子谋。 秦皇汉武三国义,唐诗宋词盛世游。 大元拓疆大明兴,大清之后共和收。 百年红祸一朝灭,中华复兴再起头。
  • 台湾花莲夏季的稻田和雾山(Shutterstock)
    大雨过后更骄阳, 老翁摇扇树荫凉。 天道酬勤谢炎帝, 乡邻同乐食新粮。
  • 空旷的大殿悄无声息,高高的清池舞榭,红莲妖娆,纱幔迷濛,左侧依稀立着一个窈窕袅娜的粉红身影。
  • 真理何煌煌 心头落暖阳 万古尘烟渺 沐浴大法光
  • 事情过了一个月,我才知道,不是区上没有通知我,而是我的大学名额下到公社时,被人替换了。
  • 自由之地作证,见证我们信靠神。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深感爱,独立的日子我们团结一致,我们的自由比太阳更耀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