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诗韵 谈咏春古诗词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646
【字号】    
   标签: tags:

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人们所见所闻皆是春意盎然。因春光春景处处皆可入诗,自古以来,诗人们写了大量吟咏春天的诗词歌赋,托物言志,展示出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春”的诗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非常丰富,这与“春”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几乎用尽,春天具有代表性或与春有一定关联的所有景象,如梅花、春风、春雨、春草、杨柳、春花等等。

春的向往和希望

◎梅花

被誉为报春的使者,“东风第一枝”。梅花在严寒中最先绽放,然后引出百花香满园,梅的这种不畏冰雪严寒、敢为天下先的特质,受到人们的赞赏。

唐太宗写道:“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守岁〉),描写出冬春交替,余雪化尽,新年的梅花早早吐出新芽的情景。宋朝诗人陈亮写道:“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梅花〉),赞美梅花的高标逸韵。宋朝诗人舒亶写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虞美人〉),渴望着友人给自己寄来一束江南报春的梅花,也预示着温暖的春天不久也会来到北方。

◎春风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四首〉)、“腊雪化为流水去,春风吹出好山来”(南唐.孟宾于〈雪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僧志南〈绝句〉),这些诗句描绘出和煦的春风吹过,无穷的春意萦绕在眼前,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春雨

如唐朝诗人杜甫在著名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赞美春雨的诗,把雨拟人化,说它“好雨”、“知时节”,因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它默默无闻的滋润着万物。后来,人们常用春雨比喻潜移默化的善化他人或感化的力量。

春蕴含无限生机

◎春草

“春”就是繁荣昌盛之意,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如晋朝诗人谢灵运写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描绘出春天绿草悄然萌发细芽,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唐朝诗人韩愈写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描绘出春雨中,绵绵芳草,寸接天涯,远看一片青翠,近处却看不真切,若有似无,令人遐想无穷。

◎杨柳

初春天气,杨柳含苞待放,在路边、堤边、水面上,在碧玉雕刻的六曲栏杆之外,到处都是鹅黄柳绿。如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意是说,初春的杨柳翠绿晶莹,像是碧玉妆饰而成,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可知道这细嫩精巧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而杨柳这一随处可生的木本植物,在广袤大地上无处不在昭示着春天的来临。而这“剪刀”还要裁制出各种绚丽缤纷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新妆。

◎鸟语花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描绘出鸟鸣婉转的春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描绘出百花争妍的美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菩萨蛮〉),描绘出一湾春水初生时的风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描绘出春暖人间,鸭子们在水中欢腾、搅动着春水,正带着春天的暖意,缓缓而来,富有意趣,春意灵动。

◎春和景明

如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出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景色,和儿童们在大好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二月天气,草长莺飞,长长的柳枝轻拂堤岸,郊野雾气袅袅,一群活泼的儿童在青绿山水中、柳烟中奔跑,风筝在蓝天上飘摇。他们的欢声笑语,充满朝气。春天把生机和欢乐带到了人间。

蕴涵的理想境界

◎世外仙源

晋朝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诗并记〉,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个“怡然有余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的世外仙界,是不受尘世污染的世外桃源,令人心驰神往。

这里的人们天性真淳,有着超然物外、超然世外的宁静和怡然。诗人描绘出一个返朴归真,“纯然古风”的理想境界,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古朴典雅的人文意识,及清新雅致的自然风韵色彩幽然而出。

◎探求永恒

唐朝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春日江水,初开已涨,浩大无垠,“春江潮水连海平”;月夜的春江,“江天一色无纤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引发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层思索,感慨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渴望追求光明和永恒。

春晖无边,温暖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特别是在经过了萧瑟的冬天之后,春天更加弥足珍贵。人们赞美春的万物萌生,春色满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诗的作者是北宋易学家邵雍,他字尧夫,谥号康节..............
  • 李白他的名号“青莲居士”,还是自称“谪仙”,都表示他的生命来源非同一般。他妈妈生他之时梦见太白金星..............
  • 中华大地被称之为神州,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伏羲、神农三位神人的出现,神也将陶器制造传给了人。陶瓷中蕴含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凝聚着历史的真实;各个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制作工艺以及装饰,其工艺水准和艺术品味以及独特的韵味和魅力,都无不体现出不同朝代之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显生动、开朗、写实的风格,西安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生动逼真,充分显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艺。
  • 汉代时期的陶制品无论在质地、品种、工艺以及装饰手法等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
  •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这与当时朝廷对手工业发展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管理。
  •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业大有进步,宋代陶瓷清丽高雅,色泽柔美自然,造型简练,挺拔秀丽。
  • 元朝陶瓷业基本上承袭了前代旧制,但出现了青花、釉里红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自明朝开始,景德镇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瓷都。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