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百年“中华民国水彩大展”

【水彩行家】百年水彩大展作品赏析

从建国百年“中华民国水彩大展”看水彩画界展现的使命感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编辑部
font print 人气: 333
【字号】    
   标签: tags:

第一次由两个立案的水彩画团体与国立历史博物馆合作办理的建国百年“中华民国水彩大展”此刻正在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继2006年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与历史博物馆、台湾师大美术系合作举办“风生水起-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2008年的“台湾水彩100年大展”,以纪念石川钦一郎来台推动水彩教育100年,这几项大展之后,再一次展现国立历史博物馆对水彩的重视,为当代台湾水彩画界展现一股蓬勃的力量。


成志伟 监察院的巴洛克风景


吴冠德 走过百年水彩画布72X91


李招治 合欢之雪(55x75cm)


李焜培 兰屿东清


李晓宁 骄傲


林怀安 南海路四十九号


洪东标 都会年轮


范植正 关渡渔舟


徐素霞 庙会八音


张明祺 垦丁大尖山牧场(56x76cm)

从上述的水彩大展中,前辈画家的精彩作品展,得以让我们回顾台湾水彩筚路蓝缕的发展,在历史博物馆以其崇高的殿堂来肯定功成名就的画家,在论资排辈中我们绝不能忽略年轻新秀所作的努力;我们观察2010年对岸的中国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我们惊见所有展出的作品一律以审查展出,许多大陆的前辈名家经过审查后得以入选展出,并不享有“邀请展出”之头衔,一切以作品良莠为标准,打破论资排辈的优惠条件;公平竞争与积极投入让作品水准大大提高让许多年轻新秀作品受审展出并获奖;这些特色值得我们借镜;当我们回顾十九世纪的西方美术史,不难发现许多画家受到肯定便是来自于公平竞争的沙龙美展,也有在体制外自己发展而有成效的大师,双轨发展成了美术史的脉络。因此我们如能开拓更多舞台,鼓励新秀与前辈共同切磋,并作良性竞争,让更多画家积极投入,水彩的表现应将更蓬勃;在展览机制中建立一个多轨制模式,应该是未来必走的方向。


郭心漪 台中旱溪乐成宫


陈显章-东门忆旧

欣逢建国一百年,在这个值得庆贺的年度里,由两个特质不同的立案团体共同来推动这项大展,展现水彩画团体的合作,彼此捐弃成见和门派,展现携手合作的诚意,大胆的尝试以舍弃辈分、资历、年纪的差异,一切以画作的创作的主题和水平作标准,全部展品均以开放性的公开甄件来首开先例,由优秀的画家和学术界大老来共同审查,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必须忍受质疑和批评,但今天不作,或许明天将会后悔。


曾己议 自来水博物馆


程振文.百年岁月


刘淑美 春耕(56x76cm)


订定主题的展出除了配合建国百年的正面意义外,也正好可以提供观赏者以专注情绪来欣赏画作,可以清晰的目睹和对照各家在创作理念和风格上的差异,并以此为先河,实现未来以不同的主题作区隔,成为展出的特点,让专注于各类主题的画家得以各领风骚,能以常态且多面貌的形式展现水彩的魅力。


邓国强 内洞瀑布


冯金叶 淡水金色的故乡

水彩以平易近人的特色在台湾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推动上有重要的贡献和地位,但“易学难精”的特质让许多画家望而却步,这样高难度的创作显然没有受到社会更高度的尊重,近年来颇受到冷落,让许多从事水彩创作的画家郁闷不已,因此特别感谢两个立案协会洪东标理事长、黄进龙理事长和历史博物馆巴东主任积极的协商下,在这个时间点,来共同举办这项展览,展现对水彩这个小画种的关怀,也展现水彩画届的使命感,也为提升水彩艺术的成就与促成国民美术的风气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杨美女 太鲁阁国家公园


林毓修 跨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杉林溪森林游乐区的自然教育中心在2011年六月五日正式落成开幕,基于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特别邀集会内许多著名水彩画家共同以台湾地区大自然中常见的鸟类为主题展出作品30件,其中包含以杉林溪地区所见的鸟类为代表;这些作品多是协会在这一年多来,以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里参访杉林溪的园区中所见到的鸟类,再加上以台湾常见的鸟类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这个展出在杉林溪红楼二楼展场共展出两个月,这里由参展画家的作品中各精选一幅与同好分享。
  • “面对澄澈如镜的溪水,让人不知不觉地放下杂念、沉淀心灵。水彩画本身以水为介,水的谦卑、包容、化解、柔韧、渗透、浸蚀、变化多端…等特性,使创作媒材与描绘对象的特性合而为一。 艺术创作也如明镜般澄澈的溪水,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人格…都会自然地在作品中映出最真实的样貌。” -《吴冠德写于此展创作自述》
  • 李老师的作品,由硬而软,看似很薄而不薄,很松却不松,有理性却看不出理性,有规则却看不出规则,很大胆却看不出大胆,有股温柔的魄力,水分挥洒淋漓,色彩的发挥尤其伶俐,而线条和形色、分离的表现方式更是特殊而高招,温文、感性、隐藏的理性,是非凡人所能比拟的,而愿意提携后进的胸怀,更富藏了艺术大师的风范。
  • 艺术界尊称的“经典大师”刘文炜教授,任教台湾师大美术系逾五十年,桃李满天下。独创各种精辟美学理论,如“物理和心理的色感系统分析”、“刘氏三面法”、“宇宙的秩序”、“素描的诠释”、“气韵生动的阐释”、“物相观察解析法”及“芝麻法”……句句真言,扣入学知界心域。
  • 北魏战马图技法过程示范...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