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117
【字号】    
   标签: tags:

文天祥〈正气歌〉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中华民族文化是神传文化,气节是神传给人的重要做人理念,凭着正气与信念,中华民族得以传承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品格和节操,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如此。

信念是气节的源泉。先贤孟子在战国时那礼坏乐崩的年代,以弘扬道德为己任。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阻他说:“您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不但徒劳无功,反而还会带来灾难。齐国不能与天下人为敌,只有仁者才能无敌于天下!”

孟子倡导仁政,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当别人问他为何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时,孟子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和崇高气节,既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社会价值取向,成为衡量人们为人处世的人格标准。

北宋的范仲淹是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心忧天下的又一典型。史载,范仲淹“每感论国事,时至泣下,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范仲淹敢于犯颜直谏,虽屡遭贬谪,依然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

他在〈岳阳楼记〉中阐述他的为官做人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历来成大事者,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够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不与社会浊流同流合污,节操自持,不坠青云之志。

任何时代都有这样有风骨的人,他们的事迹永留青史,被后人永远怀念和景仰。从特定意义上说,我国一部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气节与信念写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义列传。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陆游的民族大义;郑板桥写竹画竹,高风亮节……可谓不胜枚举。这些人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砥柱。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关心百姓疾苦,为后人做出了楷模。

当今时代,物欲横流,社会风气一落千丈。宇宙“真、善、忍”大法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在复兴伟大神传文化的今天,神韵艺术团以纯真、至善、至美的演出向人们展现了中国神传文化之美,通过艺术的表现传递真理和普及真理,使人领悟到人生、生命、宇宙之诸多奥义与真谛……,博得了东西方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人们的一致感佩与赞赏。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实践真理、维护正义,用各种形式传播善,唤起更多世人的觉醒。正是:辗转尘世几沧桑,何幸今朝沐法光。生命永纯归善念,广传真相正气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人们所见所闻皆是春意盎然...
  • 传统儒、释、道文化皆从因缘、因果关系,来探讨人生意义和归宿问题。
  • 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说起李白,几乎无人不晓,人们赞赏他的辉煌艺术成就,更敬佩他一身浩气,济苍生、报国家,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 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刘庭式,当时的苏东坡,很赏识、敬重他的人品。
  •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大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杜甫崇高的艺术成就,源于他仁爱、无私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他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揭露黑暗势力,用诗歌反映出一代文人道德良知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中华传统文化是神传之半神文化,半神文化当然有它的神迹在。据古人留下的文艺专著和其它记录中,半神文化的神迹表现遍布历代的诗、画、乐等文艺形式中。
  • 成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