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明

作者 :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气: 163
【字号】    
   标签: tags:

提起古代,我们现代人大多会认为那是一个很封建、传统,生活节奏又很缓慢的古老时期。而且古代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非常迷信神鬼、占卜之事。以致,我们一提到鬼神,现代人大多会认为那是古人的丰富想像而已。

无论我们对古代的印象如何,但从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工艺、文物、种种科学发明、古典文集等等,都悄悄的在颠覆我们现代人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评价。

比如,连科学巨擘爱因斯坦都要研究的《易经》,目前众多专家依然在研究的八卦、《河图》、《洛书》,欧美的医学专家进行着能证明中国古代医学所认为经络存在的科研实验,享誉世界的老子《道德经》,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修炼文化、审美价值、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哲学思想、舞蹈、音乐等等,都给我们这个世界注入不灭不息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活力,推动世界的改善。

千百年时间的造化,尽管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样貌,世界的格局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这些不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是否可以说明一点,也就是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现代科学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绝对、僵化的。

如果我们以一个形成的固有的观念去衡量看待古文化、古文明,是否并不妥当?因为我们的观念是在现有社会教育中形成的。

中国留下的古文明中包涵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包涵着人对天地的敬畏和感恩。以这样谦卑的心态、祥和的内在,创作出的文明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至今,中国古文明带给人们的神秘、惊讶、内涵和不朽的传奇,不仅令我们匪夷所思,也为现代人从事艺术创作、科学研究,提供很大的思想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不尽的灵感源泉。

其实想想,现代人之所以难以理解古文明,是因为我们多数站在“古人怎么可能创造出这么高技巧的东西”以这样一个观点来衡量。也许,我们的观念被现有的物质紧紧的束缚阻隔着,而不肯想“为什么古人就不能比现代人高明有智慧”。

这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正好说明,我们人一旦养成某种思想观念后,便会在有意无意中,束缚我们认识外界的事物,阻碍认识我们华夏祖先创下的文明。

回首看看,那些无法解开的现象,难以读懂,解释的古籍,也许只需要人类改变一下现在固有的观念即可。反思文明,认识文明,如果人类敢于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很多费解的现象,比如,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医学、人体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完全站在道德信仰的基点上来看待,也许就不再难以理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河南省,郑州市。有一位名医,心存济世、到处救人,不辞劳苦。遇有穷人请他治病,他即步行而去。如给他雇车,他即辞说,臀部生疮,不能乘车;如招待他吃饭,他即说吃斋,只吃蔬菜豆腐,不吃荤腥,其意是不令贫民多费钱;如富人请他去医病,他也乘车,他也吃肉 。
  • 《诗经.周颂》中有许多赞颂、感恩之祷,周人相信敬虔的祈祷必蒙上帝垂听。如赞颂上天的光辉普照,永恒无限:“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感恩上帝造就生命,生人、养人、佑人,赐人规范,趋避诸善诸恶之道,如:“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立君师以佑民,立君以长之,立师以教之,以安定四方之民,如:“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意思是昊天有成命,文武两王受之。
  • B>一、一张字条释纠纷
  • 在今天这个环境下,说起礼乐文明,这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抽像的概念。而我所谓之“抽像”,并非哲学意义上对某一事物在本质上的萃取与总结,那样的抽像反倒是好事。而今人对礼乐的“抽像”,却是完全抽掉了她的本象,既不知其表,更不识其本,这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 古语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已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儒家讲“人心不仁,天心不佑”;道家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
  • 人们通常把中国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大类。但细究起来,其实,写意和写意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这里的“写意画”的“写意”与中国传统艺术之“写意”有着本质的区别。
  • “藏字石”经过专家们三次考察、鉴定,又有中共官方高层笔杆的定调,迅速引起中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美国《侨报》、香港《南华早报》、《天津日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十多家报纸,中央电视台一、七、十套节目、旅游卫视、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以及《中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近100家网站媒体先后对掌布“救星石”进行了报导,平塘奇石旅游热随起。
  • 约,南朝人,南齐东昏侯永元年间任司徒左长史。沈约左目重瞳,腰有紫痣,聪明过人,发明四声谱,藏书二万卷,是著名文人。
  • 古人认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提出人生归属问题。意在警醒世人:且莫费尽心机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积德行善,修道向善才是真正心灵的归宿。如《南柯太守传》讲述一东平人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甚有政绩,荣耀一时,后有檀萝国军来侵,淳于棼战败,不久公主亦病死,淳于棼遭国王疑忌而遣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