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巧计筑塘防海潮

作者:易德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19
【字号】    
   标签: tags:

清雍正年间,台风和大潮同时在钱塘江口南北一带发生,酿成一次大灾。杭州湾南北绝大部分的海塘都遭到严重破坏,生命、财产损失十分惨重,各地亦纷纷奏报海水冲决堤防、农田淹没、家园被毁,告急文书连连。

雍正皇帝紧急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先后派出两任钦差大臣进行海塘重建工程。

第一任钦差是个贪官,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筑了一条土塘,一场七、八级大风就把土塘冲散,因此被皇帝革职杀头;第二任是位清官,他用泥石混合筑海塘,但因天候不佳而耽误工程,秋汛时海塘还未造好就被冲毁,自知无法交差就投海自尽了。

满朝文武大臣谁也不敢接这烫手山芋,而雍正皇帝也急得坐立难安时,只有太仆寺卿俞兆岳对皇帝说:“臣愿担任第三任江南海塘总督。”皇帝问:“你一年内能筑好海塘吗?”俞兆岳说:“臣保证能完成海塘重建工程。”

俞兆岳刚到任,就驾着小船把砻糠撒在潮水中,退潮时砻糠就留在海滩上,轻易就测出海潮能到达的位置,也巧妙确定了新建海塘的基线走向。随后他征集几万民工,将糯米饭拌桐油,浇裹上等青石,再撮石灰合缝,也就筑起了一条底宽三丈、高一丈,共四十多里长的石塘。

由于日夜赶工,不到冬至,海塘就只剩下戚家墩到金山嘴一段三里路还未完成。但此时朝廷所拨筑塘经费却用完了,于是俞兆岳派人火速上京请求增补经费。可是公差去了一个多月才回来,没想到经费没下来,还被人参劾说他贪污筑塘经费。

俞兆岳暗暗叫苦心想:“难道我也要步上前任钦差大人的后尘吗?”他不知不觉地走到金山嘴工地,只见三三两两的民工在挑土。一打听,原来当地民工都到一个姓赵的大地主家交租去了。

俞兆岳到任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知道姓赵的地主十分刻薄,为富不仁,他规定交租超过冬至日,就要一石还一石三,交不出就会被他逼得家破人亡,所以当地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叫他赵石三。

现在离冬至只有三天,民工们怕赵家加租,所以都去交租没来上工。他不由得怒从心起,随之转念一想便心生一计。

这候俞兆岳见到一老一小两人,吃力地挑着一筐稻谷去赵家交租。俞兆岳上前就接过小孩的担子说:“你年纪小,让我帮你挑吧!”老者见俞兆岳与筑塘民工一般穿着,相貌也和蔼,就说:“那就谢谢你了。”

(大纪元图片库)

俞兆岳跟着交租人群进了赵家大门,院子里交租人络绎不绝,金黄色的稻谷一筐筐堆满了赵家大院,地主赵石三正捧着水烟筒来回巡视。赵家量谷的斛子比别人家大一圈,家丁们量谷时,又在斛子上加了个满头,每斛最起码要多出十斤。

俞兆岳看了就走上前用袖子把满头抚平,嘴里还说:“这样做也太亏心了。”地主赵石三见这个干瘪老头竟敢在自己庄园上撒野,不由得大怒:“来人呀,快把他绑起来!”家丁们冲上去就把俞兆岳绑起来,又加一把十几斤重的大铁锁,将他锁在大门匾额“九思堂”下的独脚旗杆上。交租的人惊呆了,都不敢出声。

天黑人们都散去了,老人偷偷跑到旗杆下想救走俞兆岳。俞兆岳却对他说:“不要救我,你快去给我找枝笔来。”不一会,老人找了枝破笔来,俞兆岳就在老者手心写了几个字,叫他马上去县衙击鼓鸣冤,并把手心的字给县官看。

老人一口气跑到县衙连夜击鼓,知县老爷在睡梦中听到鼓声,知道出了急事,立即起来升堂。见到老人就问:“为何半夜击鼓?”老人忙举起手掌说:“请县老爷看我手心的字便知。”县官一看,只见手心上写着“钦差俞兆岳落难九思堂”,立即吓得魂飞魄散忙问:“钦差大人现在哪里?”

这下子倒让老人听糊涂了:“不是钦差大人,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呀!”县官急着说:“他就是钦差大人俞兆岳呀!快说,他现在在哪里?”老人吓得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回答:“他…他被赵石三用铁锁,锁在九思堂前的独脚旗杆下。”县官听了连说:“这下糟了!”连忙带着衙役赶往九思堂,同时把赵石三家围得水泄不通。

赵石三半夜被吵醒,家丁告之外面被官兵包围,不知发生什么事情。他披衣出门一看是县官,县官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好大胆子,竟敢把钦差大人锁了,还不快放人!”赵石三一听,犹如晴天霹雳!连忙带人到俞兆岳面前,跪在地上不断地打自己嘴巴连说:“望大人恕罪,望大人饶命!”

知县见了对赵石三喝道:“还不快给钦差大人开锁!”赵石三这才大梦初醒,赶快拿来钥匙亲自要给俞兆岳开锁。

但见俞兆岳一脸严肃,并不搭理赵石三,知县着急地说:“下官该死,治理不严,恳请大人原谅!此事如何处置,一切听大人吩咐。”俞兆岳这才缓缓开口说:“赵石三鱼肉百姓、捆绑钦差,罪该万死!愿受责还是受罚?”

赵石三忙问:“受责如何,受罚又如何?”俞兆岳说:“受责,就是满门抄斩;受罚,就是罚你筑三里海塘。”赵石三心想:“满门抄斩,就家破人亡什么也不剩了;筑三里海塘,虽损失万贯家财,但日后可东山再起。”于是连忙说:“我愿受罚,我愿受罚!”俞兆岳这才让赵石三把铁锁打开。

谁知修筑这三里海塘,用的是上等青石,又要用糯米、桐油、石灰拌合,造价昂贵,寸寸海塘寸寸金,费用大得惊人。等到海塘完工,赵石三早已倾家荡产,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了。

俞兆岳筑海塘终于大功告成,这坚固的石海塘,二百多年来,抵挡了无数次台风海潮的袭击,保护数百万人民的家产和安全。俞兆岳筑塘的事迹,也在当地百姓的心中世代流传。@*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鄢懋卿官居左副部御史,是最高监察长官之一,又是权倾朝廷的大奸臣严嵩的干儿子。他不但官位显赫,又有丞相严嵩做他后台,尤其那“钦差”大帽子一戴,就更加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了。如此人物下来巡视,谁不望而生畏呢?
  • 元之因喝酒过度醉死,三天后竟活过来了,告诉人们他去了和神国!
  • 仆人离开陆家后,陆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当他踏上庄前水沟上的木板时,发现板上有七个被虫蛀的小孔,他这才悟出所谓“七星桥”,原来就是这个有七个小孔的小板桥。
  • 北朝到隋朝时期的梁彦光,曾担任岐州刺史。岐州的风俗质朴,梁彦光用不扰民的方式治理,百姓安居,政绩被评为天下第一。他转任相州刺史时,仍用在岐州的宽仁之政治理。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