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多义士

作者: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义婢

有一个婢女名叫妙聪,是明代保安(今陕西怀来县西北新保安)右卫指挥张孟哲家中的婢女。

永乐年间,张孟哲被征调去防卫宣府。适逢北方盗贼侵入保安地区,张孟哲的府中遭到强盗劫掠而他又不在家。张孟哲的妻子李氏与张孟哲的妹妹,她们二人为了免受强盗们的污辱,双双跳井,想以死来守住自己的贞洁。

婢女妙聪,也跟随其后,跃进井里。秒聪到了井中,发现姑嫂二人并未死,她想到李氏已经怀孕,担心水凉会伤害李氏本身和腹中的婴儿,于是她背起李氏使其不至沾水受凉。妙聪就这样硬撑下去,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

盗贼退去后,张孟哲的弟弟张仲哲,在井内找到妙聪等主婢三人。他用粗绳将嫂嫂与妹妹拉出井来,她二人安然无恙。而婢女妙聪从井里被救出后,发现她的身体还僵硬的作托背状,已经死去很久了。

她是用自己的身心,一直在托背着女主人,真是生死不变其身心啊!
(事据清代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义仆赵延嗣

赵邻几好学、善著述,宋太宗提拔他为知制诰。可他过了一年就死了,他儿子赵来之也有文才,后来因出差死于塞外。他家里极其贫穷,剩下三个女儿都很幼小,没有田地养活自己。

赵家有个仆人名叫赵延嗣,侍奉赵邻几很久,忠义不忍离去。他费尽心力营办衣服和食物以供给三个女儿,无论怎样劳苦都不躲避。

这样做了十几年,赵家三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这时,赵延嗣来到京都寻访赵邻几旧日的朋友,想请他们帮忙让赵邻几的三个女儿出嫁。找了许久,赵延嗣终于见到翰林学士宋白和侍郎杨徽之。赵延嗣忍不住放声大哭,详细说明赵邻几三个女儿的凄苦情况。

宋、杨二人大吃一惊,对这位义仆深为感佩说:“我们穿的是儒者的衣服,戴的是儒者的帽子,和赵邻几是朋友却不能抚恤他的遗孤,远远赶不上你呀!”便迎接赵家的三个女儿进京,选择优秀的士人把她们嫁出去了。

赵家三个女儿都有了归宿,赵延嗣这才离开赵家。

有一位学者石介先生,专门为赵延嗣写了传文,用以激励天下的人。
(事据宋.李元纲《厚德录》)

义妾

张氏,是明代南京人。松江(今上海松江)商人杨玉山到南京贩卖货物时纳她作妾,两个人共同生活了一个月,但好景不长,杨的正妻妒忌心特强,张氏被逐回家。

张氏被逐出杨门以后,她闭门隐居独自一个人生活。而杨玉山还常与她往来,并赠给她数以千计的财物。

二十多年后,杨玉山获罪服劳役,丧尽家中财产,终日抑郁不快,致使双目失明。

张氏知道这些情况以后不及多想,径直来到杨玉山家,先拜见了女主人杨妻,之后手捧杨玉山的衣袖大哭不止。哭罢,拿出先前杨玉山给她的全部财物,包括金银和珍珠首饰,拿来给杨妻的两个女儿置办嫁妆,送她们出嫁;又替杨妻生的两个儿子娶了妻子。

这些大事办完以后,她继续留下来服侍杨玉山,为他煎汤熬药。一年后杨玉山亡故,张氏仍不肯离去又留守灵柩,直到服丧结束。

张氏的父母强令她回到娘家,因她是被丈夫和杨妻逐出之人,有理由离开杨家。但是张氏没有离去,为杨玉山守节一直到死,终生不再见一个外人。她说:“她要从一而终,守志为幸”。(事据清.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忠义刺客

五代时,葛从简任忠武节度使,为人十分横霸。他听说许州有一富人,家中有一条玉带,很想据为己有但却无从得手。

于是,葛从简就派遣两个刺客夜入那富人家中,要刺客杀死富人取来玉带。

晚上,那两个刺客越墙进院隐藏在树林中,见富人夫妇相敬如宾,言谈举止皆合于仁义。二人叹道:“葛从简节度使要我们杀这样的人,为的是想要玉带,像这样的人才是可耻可恶。如果我们杀害了仁义之人,我们肯定逃不脱灾祸。”

于是,那两位刺客从暗处出来对富人告以实情,建议他们快把玉带献出以免引来杀身之祸。之后,这两个刺客跳墙而走,不知道何处去了。(事据明.刘昌《县笥琐探》)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命由天定,但人如何做,是向善还是行恶,这是很关键的......
  • 韩琦面对小人仍能用诚心对待,浅浅与之交往,但是不会身陷其中......
  •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篇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能够忍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开阔和目光长远的象征。勾践忍辱得以复国,韩信忍辱而成就大业。
  • 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凡眼泪的问题大都与肝有关。迎风流泪,是肝气的收敛不足;泪眼汪汪,不但是肝收敛功能不好,更是肺气不足,无法通畅水道的缘故,也有些是泪囊阻塞;干眼症,是肝血不足,又阳气虚所致。
  • 忠孝节义”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一个家庭和睦的关键就在于长幼有序,母慈子孝。一个人在家恪守孝道,出门才能以待亲之心善待他人。“重义”则是严格遵循正义原则和道德规范,在自己的利益得失面前讲究“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甚至将“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所以有“舍生取义”的说法。以下讲述的正是关于尽孝重义的实际例子:
  • 元之因喝酒过度醉死,三天后竟活过来了,告诉人们他去了和神国!
  • 仆人离开陆家后,陆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当他踏上庄前水沟上的木板时,发现板上有七个被虫蛀的小孔,他这才悟出所谓“七星桥”,原来就是这个有七个小孔的小板桥。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