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托书警喻韩滉

作者:欧阳子云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81
【字号】    
   标签: tags: ,

唐德宗年间任宰相的韩滉(其所绘的〈五牛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画的典范之作),曾经任浙西廉使,他为人强悍自负,常有图谋不轨的想法。

有一次,一个叫李顺的客商把船停泊在京口的码头上,半夜时分,江上起了大风,船缆被风刮断,船在江上漫无目地的漂流。天亮后,船漂到了一座山下后就停住了。

当风波刚有平息,李顺就登岸去寻求帮助。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径,他沿着这条小路走了五、六里地时,遇见一个头系黑头巾的人。

那人身穿古人的衣服与平常人的衣着大不相同,他引着李顺登上一座山来到一座宫殿前,只见楼台殿阁异常华丽,如同仙居。

进了宫殿的正门又穿过数重宫门,只见里面的庭殿十分宽敞。那人远远的朝大殿行礼,这时有人掀开大殿的帘子走出来对李顺说:“想请你给金陵的韩滉捎一封信,请不要惊异。”说罢取出一封信,李顺向其施礼并收下了信。

那领路人带他出了宫殿,送他回到船上。出于好奇李顺就问那领路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韩滉问我何人送的信,我该如何回答?”

领路人说:“这里是东海的仙岛广桑山,当年鲁国的宣父仲尼(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尊孔子为“宣父”)得道成了天界的仙官,就由他管辖这广桑岛。韩滉,就是他的弟子仲由所转世。韩滉为人刚强自恃,孔子怕他犯罪落入法网,所以捎信提醒他。”说罢领路人告辞而去。

李顺回到船中,这时有个仙界派来的使者告诫船里的人说:“好好坐着不要害怕,万万不可往船外看,很快就会到达你们来时的地方。”船里的人谁都不敢往外看,片刻间,船就到了京口码头,也不知道航行多少时间。

李顺找到韩滉的府衙,把信交给了韩滉。韩滉打开信一看,信上只有九个古文字根本就不认识。于是问李顺怎么回事,李顺就将在广桑仙岛的经过一一说给韩滉。韩滉觉得太怪异了,以为李顺妖言惑人就将他抓起来准备严刑拷问。

后来,韩滉广访懂得篆体、籀体字的人,他们也都不能辨认那几个字。

一天,一个身穿古人服装的人来拜见韩滉,自称擅长辨认古文。韩滉把那封信给他看。那人看完了信,立刻把信举过头顶向韩滉叩拜、祝贺道:“这是宣父孔丘的信,字是夏禹时代的蝌蚪文。这九个字是:‘告韩滉,谨臣节,勿妄动’。”(大意是:告诫韩滉,好好尽臣子的使命,不要轻举妄动。)

韩滉对那客人恭敬有加,那客人出门后不知去了何地。客人走后,韩滉神态惨淡的默坐着,过了很久终于明白,他回忆起了自己在广桑岛上当神仙的往事。于是重重的酬谢了李顺。自此韩滉谦恭谨慎,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朝延。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的彭定求,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喜读圣贤书,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敬信神佛,注重品行修养。从小常读诵有关修行及因果方面的善书,平日乐善好施,不仅自己行善,还向周围人劝善,讲因果报应的事例。
  • 姚文田考中状元后任职翰林院修撰、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等,他自题书房对联写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里的“旧家”二字指世家,读书世家亦被世人称之为“书香门第”,“不贪奢,有清操”。
  • 《列仙全传》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孙思邈的记载。孙思邈是华原人,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能够日诵千文,长大后喜欢读道家老子的书。
  • 明 仇英〈吹箫引凤〉图(公有领域)
    汉代以前,无论是横吹或竖吹的单管竹制乐器统称为笛或篴,称为箫者则是指编管的排箫。
  • 古人都很重视誓言,所以丈夫听接生婆发了这样的毒誓,就不再怀疑她了,反而怀疑.....
  • 在中原大地,从古至今传唱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浪漫的诗句;也流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气息。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