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

font print 人气: 128
【字号】    
   标签: tags: , ,

临清地方,有一个屠夫在市场上买了一头牛,准备牵回去宰杀。

这头牛颇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因此,任屠夫怎么鞭打,它死也不肯走,直到牛的力气用尽了,才让屠夫强拖着离去。

当他们经过一家钱庄时,牛突然向着钱庄的老板跪了下来,并且双眼不停的流泪。钱庄老板看了不禁起了恻隐之心,就向屠夫询问,屠夫告诉他这头牛是以八千钱买的,准备回家宰杀。

钱庄老板建议原价将牛买下,想不到这个屠夫为人十分歹毒,他对牛的怕死、不愿跟他走起了嗔恨心,恨这头牛这么刁蛮,因此坚决不肯卖。

钱庄老板向他讲好话又加了许多钱,屠夫仍不答应,并恶狠狠的说:“这头牛太可恶,我恨死它了!不把它杀掉我怎么能解恨?你就是出再高的价钱,我也不卖!”这头牛听完了屠夫的话,立刻自动爬起来跟随屠夫离去。

之后,屠夫杀了牛,把牛肉烹煮在一口大锅里,然后就上床睡觉。

五更时分,屠夫起床察看锅里的牛肉是否煮熟了。过了很久他也没回来,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到厨房找他,哪知道,屠夫已自己跌入锅中,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烂了。

俗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居心太过歹毒,等于自找绝路”,这些有益的话,听得进心中是有好处的。

(事据《阅微草堂笔记》)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