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的老和尚

作者:晨晨
font print 人气: 301
【字号】    
   标签: tags:

时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巨响,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做打算吧!”和尚恳求着说:“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他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行个方便。”

仆人说:“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烧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到了庙里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事情原委。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与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都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明白,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僧人因为一念,让自己免遭杀戮,贼人也因此改过自新了......
  • 人能一心向善,遵循天理,济人利人,才会有好的机遇和前程。天地神明鉴察,丝毫不爽。境由心造,境随心转,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取决于自己心念行为的结果,因为天道对于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 人生在世,寿夭贪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积德来改运。所以说,心为一身之主,心善则命善,心恶则命恶,欲知吉凶祸福,但问自心便知。
  • 有一天,这个衙役在门口,忽然看见被他误刺而死的那位出外人,他立即把门关起来,躲在门后偷看....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