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一斤十二两

作者:晓辉
font print 人气: 269
【字号】    
   标签: tags: ,

古时两湖之地有一个读书人,心地正直。恰好阴曹地府第七殿缺人,玉皇大帝就任命他暂时代理。这样,每隔数日他就到冥府处理事情。主要工作是简阅文簿,不需要判案。

在翻阅文簿时,他看到每个人因为所造业力不同,所得到的惩罚或福报也各不相同。他每次看到有人受刀山剑树的残酷之刑时,就马上派左右去救。但却愈救愈不止,根本没有办法挽救那些人。

一天,读书人在翻看文簿时,看到在其妻子的名下载着一条罪状,称她偷了邻居家的一只鸡,连毛一共重一斤十二两。于是他将这一页折起来,以便将来查找。

回到阳间后,他诘问他的妻子是否偷了邻居家的鸡。最初,他的妻子还抵赖不愿意承认。待他将阴间所见告诉了妻子,妻子才承认说,是因为邻居家的鸡吃了她所晒的粮食,她失手误将鸡打死。因为害怕邻妇责骂,所以将鸡藏了起来,并将此事隐瞒。

夫妻俩遂将死鸡挖出来,用秤一称,刚好一斤十二两。夫妻二人十分惊异,于是按照市价,拿去赔偿邻居,并承认了过错。

几日后,读书人又来到冥府。打开曾经折叠的文簿,发现折痕依旧,但其妻子的罪状已无踪影。

神目如电,即使一件小的过错,都会被记录在案,遭受惩罚,更何况犯了大错的报应,那就难以想像了。

(取材明朝《见闻录白话》)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人汪道鼎述说:华亭县韩漱山,富而好礼,见义必为,乡里都称他是大善人。相传他家族致富的缘由,有一段足以讽人劝世的...
  • 清代绿营兵军中就有游击将军一职,秩从三品,位次参将。这位吕姓游击将军是山东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许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人会没有贪念,或者至少会被抑制;但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难能可贵。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