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飞天”舞蹈家

来自飞天艺术学院的210号选手杨美莲在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决赛中表演。(爱德华/大纪元)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家们必须具备的一样功夫是“身轻如燕”,尤其是女性舞蹈演员,她们高超的技艺,常常体现在那落地无声、宛如云中飞翔的飘逸身姿上。

飞天”一词是跟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飞天”在佛教中的含义是天上掌管音乐和舞蹈的神,每当天上举行盛大的佛会时,她们就凌空飞舞,以舞蹈、音乐和鲜花礼赞神明。在敦煌壁画的创作过程中,她们的形象被虔诚的工匠亲眼目睹并描摹、雕刻、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她们的身姿柔软得不可思议,曲折盘旋成凡人难以想像的角度,随风翻转飞翔。

其实,在佛教未曾传入中国之前,“飞天”——“飞舞的天仙”这个词汇也已经有了神州本土的模糊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来自春秋时代的两名女子。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两位女子,她们一个叫旋娟,一个叫提谟,都是技艺超群的舞蹈家。她们被广延国的国君送给燕昭王,成为燕国宫中的舞女。旋娟和提谟长得非常美丽,冰肌玉骨、体态轻盈、吐气如兰,燕昭王很喜欢她们,时常召唤她们来跳舞,并且给她们的舞蹈起了名字,叫做《萦尘》和《集羽》,意思是她们跳起舞来和飞尘、羽毛一样轻盈。燕昭王又试着将四五寸的木屑铺在地上,二女在上面跳舞跳了很久,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后来,昭王发现,在她们跳舞时,会有白色鸾凤衔着千茎穗飞来,落地就开花结果,收获时一茎子实就能装满一车。燕昭王终于知道,这两名女子并非凡人,于是让她们居住在崇霞台上,派侍卫时刻保护着她们。到燕昭王末年时,没有人再见过这两名女子。人们说,这是因为燕昭王一直在寻找修练成仙之法,他的虔诚感动了上天,才派遣两名仙女下凡展现神迹。

中国文化是敬仰神、追寻神的文化,华夏的艺术始终在模仿着神,每一样古老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与神仙的世界相通,都曾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过神迹。舞蹈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旋娟、提谟和燕昭王都已逝去了数千年,传统舞蹈中“轻身欲飞天”这一审美标准依然被神韵的舞蹈家们不断诠释着、实践着、超越着,使人们感受到传统之美中“天人合一”的境界。(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神韵网站授权转载,版权归神韵艺术团所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2020年3月15日,神韵艺术团在佛州威尼斯表演艺术中心(Venice Performing Arts Center)的第四场演出,为Mark Manges先生带去了很多惊喜,他连连称赞这是 一场完美的演出,展示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中。
  • 3月16日下午,神韵艺术团在美国威尼斯表演艺术中心( Venice Performing Arts Center)今年在当地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圆满落幕,精彩的演出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 在中国古典舞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许多与武术类似的动作,如“弓箭步、大射雁、大刀花、飞脚”等动作,这些动作只听名字就充满了武打的意味。其实中国古典舞的身法的确是来源于武术,舞蹈与武术同宗同源,舞蹈武用是武术,武术文用是舞蹈。舞蹈采纳了许多武术的身法,然后将肢体动作拉长放缓,变成富有美感、韵律感的观赏性表演,完全没有了武术强硬的特质,反而会以美的形式唤起人们的崇慕之心。历史上,许多智者发现了武舞相通的特性,并将用于两军对战的武术化为观赏性的舞蹈,如商汤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南北朝的《兰陵王入阵曲》等,而历史上最著名的武舞当属唐太宗时的《秦王破阵乐》。
  •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追溯历史,艺术的起源往往与信仰有关。当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太过强烈时,就会将其表达出来,用歌声、用图画、用舞蹈。在上古时期,人们对神明的敬仰之心、虔诚之意超越于其它的任何一种感情,因此,在任何一种人类艺术的滥觞阶段,我们最常看见的就是描绘天国神佛的作品。
  • 仁政可以改变人心,地方上的猛兽野禽,比如老虎也能感应到官员的仁政高德吗?东汉的刘昆和宋均在史上都留下了“渡虎”奇迹──老虎自动渡河离去的奇迹,这些奇迹真的发生了!
  • 这里要说一说一次诡异的蝗灾,发生在唐朝末年,蝗虫大量袭击淮南扬州,还出现不寻常的行动,就是攻击画像吃画中人头。《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这件蝗灾。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不久前,媒体报导,日本HSK事务局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箱上,印有汉文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有网友为其传达的爱心和情意所感动。这几句诗蕴涵的典故,也同样传为佳话。
  • 蝗虫灾是天人感应吗?暴政、贪敛和征战之地、之时多蝗灾,甚至下蝗虫雨。正气凛凛的清官之地、孝子之地,蝗虫也敬而远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