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费者自保 业者建议详阅契约注意个资保护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7日报导】手机消费纠纷专题系列四之四(中央社记者徐毓莉台北二十七日电)到通讯行购买手机发生争议,有时问题可能在消费者“只看到优惠而没看到义务”,台湾电信业者表示,消费者到通讯行买手机办理门号申租,应该把握看详细、问清楚原则,不要随便相信店家口头承诺,详细阅读契约后再签约,并注意个人资料的保护,才不会落入不肖业者的陷阱。

购买手机发生消费争议,选择诉讼不但耗费时日,经济效益也不高,远传电信、台湾大哥大等业者建议,消费者最好直接前往电信业者的直营或特约服务中心,服务人员会有详细说明,也会提醒消费者签订契约时将所有讯息看清楚,对消费者较有保障。

台湾国内手机通路商联强发言人林俊坚表示,联强对于经销商有分级管理机制,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供货优惠价,藉以管理经销商的品质,对于一些冒用联强招牌招揽消费者的经销商,联强也会依法处理。

林俊坚说,台湾手机经销通路与以往已有很大的差别,品质不佳的经销者很快会被淘汰出局,只有具规模、有品牌才能生存。任何市场都有“不肖分子”存在,但绝大多数业者都想永续经营,且部分消费争议问题未必出在通讯行,而是消费者“事后反悔”,将通讯行发生的消费纠纷完全归咎于业者,也未必公平。他提醒,消费者选择交易对象时,应该多打听,寻找可以信赖的业者。

台湾中华电信也指出,在与一些消费者接触后发现,有些通讯行在办理代办业务时,会清楚、负责地告诉消费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只是“不肖通讯行”难以防范,消费者在委托办理时,应该多询问,如果业者说法含糊,就要提高警觉。

对于消保单位建议,通讯行在涉及门号搭售上,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应该规范电信业者,订定出符合哪种条件的通讯行才能搭售门号。

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营运管理处长陈国龙表示,NCC是电信业者主管机关,如果电信业者在契约内容或过程中有明显疏失,对消费者不公平,主管机关当然能够处理,但消费者也应该知道,签订契约属于自主行为,如果在通讯行游说下,消费者就签下多个门号契约,谁能阻止消费者?

用户个人资料外泄是到通讯行办理门号申租、续约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电信业者表示,曾有通讯行将用户身份证资料影印,再去办理其他电信业者的门号,以赚取门号佣金。

“洗手机”的状况也令中华电信头痛,中华电信表示,有些恶劣的通讯行,会以人头户资料向中华电信申办,且因为申办高资费门号无需预缴费用,通讯行把手机拿走后,下个月账单寄给了被假冒身份的用户,用户莫名奇妙多了一笔账单,再向中华电信申诉被人冒名,经查证后证实用户被冒名申办,中华电信只能将相关资料送电信警察调查。

中华电信指出,不肖通讯者难以防范,消费者到通讯行办理,要注意将相关细节问清楚。例如:有无其他额外费用、费率内容、违约金规定等,都要问清楚、看详细;提供个人证件时,要注明个人资料仅限申办某电信业者门号使用,以免成为不肖通讯行的“肥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