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闻解析宋元绘画从状物形转换表我意过程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钻研美术史的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方闻 (Wen Fong),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发表“宋元绘画典范的解构:‘形似再现’终结后中国绘画的再生”专题演讲,他从美术史的观点,分析宋元绘画从“状物形”向“表我意”模式的转换和流变。

国立故宫博物院庆祝正馆重新启用,推出“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书特展”,并将于五日至八日举办“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邀请到四十余位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从典范性的角度探讨宋代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和出版事业等的各种面向。

中央研究院院士方闻在专题演讲中指出,虽然中国艺术不像欧美艺术史,并没有“科学模拟”的发明,能把解剖学和单点透视学应用到人物或山水画上来处理空间的概念,但在北宋(西元九六0─一一二七年)期间,中国山水画也自有不同的技巧来“掌握形似再现”(或“掌握幻觉”)。

中国和西方人对绘画有基本不同的看法,方闻表示,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曾指出,中国的书写系统,建立在五千多汉字上,而不是拼音的字母,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维方式”。因为在中国视觉世界中,文字(“图识”)和绘画(“图形”),同时是“图载”表意的图像符号,因此中国艺术指为“书画同源”。

中国画画关键在于书法用笔,方闻指出,“笔迹”和“墨迹”同是书画艺术家延伸自身风采意涵的技法。北宋晚期宫廷画院领导者宋徽宗(西元一一一0年至一一二六年)模拟再现性的“雀竹图”,用书法技巧来“状物形”,使其对自然对象的“模拟”一变而为“表吾意”的一件精品。

可是,在元初文人画家赵孟頫“木石图”中,他展示独特表现性书法用笔的结构,要甚于其对自然“状物形”的模拟。方闻说,赵孟頫每一笔的式样皆承载了艺术历史性的渊源。其形式结构转达了个人历史“传承性”的含意。因此,元代文人画家的“用笔”结构,不单是“风格”的外型,更有标志“符号性”的内容意涵。

在中国艺术史发展中,从汉朝到南宋(西元二世纪到十三世纪晚期),是以“神似”做为绘画最高的标准,艺术创造全仗天才赋助(“人为万物之灵”,所以能画),方闻指出,宋代以后的文人画,常用临摹或艺术史批评来领悟有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于变化。

十世纪时代,山水画优势地位确立,范宽(活动于西元九六0年至一0三0年)的“谿山行旅图”是郭熙(活动于西元一0一0年至一0九0年)所谓“高远”山水构图的体现。方闻说,“谿山行旅图”画面正中有宽舒垂直的大山“主”峰,两边有左右相对侍从的“客”峰。这种图像跟象形“山”字相对照,使人想起六世纪四川万佛寺石碑造像的“须弥山”,它被视为世界的中轴,在前面中心有一坐佛。

方闻说,柯罗 (Corot)或莫奈 (Monet)所作西方风景画画使观众在“单点透视”镜头中立即获到视觉的享受,而隐居山林的范宽却要求观众在漫步荒山小径中,做出对生活的思虑,用前后移动的散点透视来观察风景,分别用上下左右移动,时而快速上升、时而摇摆不定的视觉来测验神思。

尽管在传统中国艺术史上,范宽和郭熙“模式”的建立有不同划时代的要义,从郭熙“早春图”到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后者解构了郭熙的“用笔语言”(brush idiom),完成个性化、书法性的变革—从宋到元模式上的转换,概括学界对中国绘画史从宋代“状物形”到宋后“表吾意”所作的分析。这种宋以后由“状物形”向“表我意”模式的转换,通过个性的多“变”,为中国绘画史带来了一种新的多元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