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杀手的告白》序

震撼的告白

文/朱敬一
【字号】    
   标签: tags:

古今中外历史的重大事件,多数是由帝王将相所主宰。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观察,当然就会以“本纪”、“列传”等大人物的故事作历史主轴。数百年前,若干欧洲的史学家开始从平民的角度看历史变迁;有些人着眼于民间文化与民俗演进,更有人专注研究人民与帝王将相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这样的矛盾可能存在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也可能在殖民帝国主义者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综合而言,我们可以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去描述此类对立矛盾。

在资本主义发达、全球化逐渐蔚为风潮之后,前述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似乎又有了崭新的面向。在20世纪下半,“武力”已经不是剥削者常用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资讯与专业优势。要在印尼设发电厂、要在沙乌地阿拉伯处理垃圾,不咨询发电厂与垃圾处理的先进国家,要咨询谁呢?于是,这些具资讯优势的先进国,乃得以经济顾问的名义,进驻落后国家,美其名为解救当地居民,实则嘉惠欧美母国。

而实际推动这样经济咨询的专家顾问,其实正扮演“经济杀手”的角色。他们为欧美的大公司寻找对象、进驻评估、大力游说,最后当然是完成一笔笔交易。而真正从这些交易受惠的,正是这些经济先进国。相反的,落后国家的经济,却因为此类高度倚赖的“开发计划”,而受到狙杀。

作者柏金斯是极少数(可能是唯一)对这样的“资本帝国主义”实际参与,事后却感到懊悔的人。他细腻而赤裸的描述,正如国外书评所述,令人读来“震撼而不安”。读者会感到不安,因为我们都有恻隐之心,都不愿见“每一百元厄瓜多尔的销货收入只有两块五毛用于投入当地卫生、教育”,其余都落入少数美国商人或当地政要的口袋。这样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让所有具同情心、同理心的人感到难过。难道人类文明的发展,竟不能自数千年来“剥削与被剥削”的历史纠结中脱离?难道20世纪民族主义所带给各殖民地的国家主权,竟也不敌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变相剥削?

作为经济学家,我们客观地分析人类基于自利私心的市场运作,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柏金斯所描述的景象,确实是全球资本主义自由运作的可能均衡。一个经济均衡竟然如此丑陋,虽说是客观的分析,却也难掩经济学家主观的失望。从历史的总体面来看,我很难期待在可见的未来,人类能超越统治/被统治、剥削/被剥削的矛盾。这不是悲观的历史决定论,而是人类自私本性的延伸推论。

但是从个体面来看,每一个人仍然不应放弃“致良知”的努力,寻觅自己本然即具的人文关怀,对于世间的不公不义提出批判、检讨。虽然这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是人类历史不也经常因为我们的执著、努力,而有向上向善的些许动力吗?柏金斯坦荡深刻的告白,不但展现作者的良知,也是对读者的召唤。

如果你我读完之后,也感到如书评所说的震撼与不安,那么作者良知的召唤,也就不是空谷之音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 若菱今天依约来到老人的小屋中,脸色凝重,不太好看。老人若无其事地问她:“怎么样,拜访我的学生们还顺利吗?”
  • 对于女性来说,以小资本创业,通常是一段非常艰难的开始。受限于资金与规模,以及未必对女性创业友善的大环境,女性创业要迈向成功之路其实并不平坦。然而,如果女性创业者能放大格局,以宏观的视野,敏感地嗅觉社会的趋势,抓住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那么成功的概率将大为提升。
  • 了解了张雅媛过去工作的背景之后,便不难理解这个看似纤弱的女子为何能独排众议,勇闯网海,在网路上为自己开创出另一番职业机缘。有些女人,是为现实环境所迫,不得不创业以糊口持家,张雅媛的创业成功,则来自于她对工作不停歇的热情与创意!
  • 有人说: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处处都有压力,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话是不错,问题是我们怎样认知和面对压力﹖诚如作者张德聪教授所讲的:“压力不一定是不好的”。他指出,压力有如多刺的玫瑰,“玫瑰花艳丽却多剌,喜欢者喜见其花,厌恶者恨其刺,喜恶在一念之间”。
  • 压力是好是坏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如同“万物静观皆自得”,我们面对压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感受有其独特性。压力并不一定不好,就像人的身体会有疼痛,一个人如果被刺伤,感觉痛是一种防卫反应,让我们可以及时处理,或避免受到更大伤害,如果不感觉痛才麻烦。
  • 在近来所谓健康热潮、减肥热潮中,早起是最基本的方法。它不需要额外花费,而且不只对健康有好处,还能使头脑运转速度变快、养成积极的态度。关于早起的效用,书籍、杂志、电视节目中都谈论很多,近年来因为大脑生理学与心理学等领域的发达,早起的好处也得到了科学的证明。
  • 日夜周期是由循环机能、睡眠、体温、副肾皮质荷尔蒙的作用、尿量、尿中的磷酸、钠、钾的量以及代谢速度等形成,这种节奏并非二十四小时都如此。 由此可知这种节奏是根据细胞代谢规律所产生的。与地球的自转相互配合,每天一边做出些微的调整,一边适应环境。
  • 费欧娜第一次来求诊时,静静坐在诊疗椅上,没看我,也没说半句话,只是从皮包里拿出女儿写的那封信,仿佛在说:“这封信已足以说明一切。”这是事实。我有不少案主就像她女儿一样,有时甚至是我帮他们草拟那样的信,或鼓励他们与父母切断联系。这样的信会让人觉得已无转圜余地。我知道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一个心理治疗师若未就长远的影响深思熟虑,绝不能提供这样的建议。
  • 无论你如何努力或多么无辜,都必须先接受孩子的观点,就是你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多爱一些,多拉他一把,少忧虑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