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唐诗】徐贤妃〈拟小山篇〉

图/心园 文/明珠
font print 人气: 94
【字号】    
   标签: tags:

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经)》,八岁自晓(无师自通)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论[#33879]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宫中女官,正五品。)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辞丰美),文无淹思(写文章无迟滞的思路;犹文思敏捷)。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九嫔之一,正二品。)(《新唐书.后妃上》)

今天我们赏读徐贤妃的这首诗〈小山篇〉,是徐贤妃十岁之前写的。《全唐诗》中记载的诗名是〈拟小山篇〉,内容相同。此诗写成时,徐贤妃的父亲徐孝德大吃一惊;笔者近期重读此诗亦吃惊不小。《全唐诗》共收录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其中传世名篇数以千计,能在正史的传记中被全文传载的,只此一首而已。因此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徐贤妃徐惠其人。

研究大唐历史的学者,可能会对徐贤妃的事迹感到惊异。如果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三部正史比喻成中国古代研究大唐历史的三本最权威的刊物,那么您可能会发现这三本刊物的主编都对徐贤妃青眼有加。

徐贤妃(公元627年—公元650年),名惠;女神童,大唐后宫中数一数二的才女。“贤妃”的封号是她去世后追封的。在唐朝众多后妃中,新旧《唐书》的后妃传记把她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唐太宗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及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大唐的历代后妃,正史中记载有名字的,好像也只是徐贤妃一位(我们熟悉的杨贵妃杨玉环的名字也只是出于野史中的记载)。唐朝历代大臣给皇帝的奏疏不可胜数,能被刘昫(《旧唐书》作者)、欧阳修(《新唐书》主编)、司马光(《资治通鉴》作者)这几位大文学家、历史学家选中并转载的奏疏那一定是写得好的;而徐贤妃写给唐太宗的奏疏均被这三部正史转载。由此可见徐贤妃的文学功底非同一般,她对政事的见解亦有独到之处。

下面笔者就讲解徐贤妃的这首诗〈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全唐诗.卷005_049〉)

有学者看了诗的题目,以为是咏小山的诗。其实不是,“小山”是一种文体名,它源自西汉时期。当时淮南王刘安(刘邦的孙子)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记载:“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刘安的八位门客)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

“幽岩”是指高山或郁郁葱葱的深山。这种用法出自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流盼”即“美目流盼”之意。常用来比喻美人美目横波,风情万种的样子。“桂枝”在古诗文中常见有两种意思。第一,因传说中月亮里有桂花树,所以用桂枝代表月亮。第二,“桂枝”是“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显然本诗中“桂枝”的意思是指月亮。那么,一个人如果能够手摸月亮凝思的话,此人一定是在天上。本诗的头两句不仅措辞优美,而且意境相当高。需要说明的是,各位读者不要看到诗中有山,就认为是写地上的事情;其实天上的世界也是有山有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用白话串讲起来大意是:仰望高山啊美目流盼,抚摸月儿啊凝思怀想。

“千龄”的意思是“千岁”、“千年”;比喻久远年代以前。这种用法见于西晋.陆机〈升天行〉:“暂游越万里,近别数千龄。”又见于南朝宋.鲍明远的〈芜城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荃”本来是指古代的一种香草;在古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君主。这个用法出自屈原《楚辞.离骚经》“荃不察余之忠情兮,反信谗而齐怒。”东汉.王逸注曰:“荃,香草也,以谕君也。人君被服芬香,故以香为谕。”我们在古文中亦常见“荃宰”一词,它的意思就是“君臣”。

徐贤妃是贞观元年出生的,写此诗时还不满十岁,她的父亲当时也只是个小官。诗中的“荃”就是指唐太宗。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白话大意是:“千万年前(在天上)跟您约定在此际相遇,圣王啊!您为何不带上我却独自前往?”

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孩子,写出这样的诗,说当今的太宗皇上在久远年代以前,在天上就跟她约定好了,转生于此世相会。也难怪她父亲看了后要大吃一惊了。可是,徐贤妃的父亲徐孝德也好;《新唐书》的主编欧阳修也好,他们只是看出了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这首诗所蕴藏的更深的内涵及天机,他们知道吗?

为什么唐太宗要跟徐贤妃约定到大唐来?为什么唐太宗要开创贞观盛世?而且,为什么是久远年代以前在天上就约定好的?也许,各位读者看了这首诗后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要问。如果各位读者有幸观赏到神韵艺术团的演出,请仔细看看《创世》这个节目,那么您就什么都明白了。

这首诗她像一块璞玉,又像是一株芬芳的香草;在《全唐诗》中、在《新唐书》中静静的散发着馨香;千百年来默默的等待着世人发现她,读懂她。并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缘,一起沐浴在佛光普照之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太宗所写的景物诗,艺术成就是相当高的,手法也有独到之处,可是历代却少有人注意到。笔者认为,想研究唐诗,写好唐诗,不可不认真的读一读唐太宗写的诗。
  • 唐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史称文德皇后或长孙皇后;因三国时魏文帝郭皇后亦称文德皇后,故后世著述中多称为长孙皇后以示区别。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包括笔者在内,至今都有很多人非常景仰长孙皇后。
  • 杨师道字景猷,山西华阴人。他是隋唐时期名将杨恭仁最小的弟弟,尚桂阳公主(因公主身份尊贵,古称“尚”而不说“娶”,桂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个女儿),封安德郡公。贞观七年,代魏徵为侍中。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