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五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力度与结构的完美结合
许平和
font print 人气: 178
【字号】    
   标签: tags: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陈随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丽(韩国)都曾派大使前来求书。欧阳询未曾因盛名而骄,书艺亦未被盛名所绊,反而老来笔健,其传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温彦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更有“楷书极则”之誉。

九成宫位于天台山,有一回唐太宗前往避暑,天台山虽林静山幽,可惜唐太宗住了多日,天总不下雨,难消暑气。李世民在林中正发闷之际,忽见远处一注泉水从岩石中涌出,李世民见泉水清冽,尝了一口,只觉水味甘醇,瞬时通体舒畅、暑气全无。李世民非常高兴,将此泉命名为“醴泉”,并命人为文记载,立碑歌颂皇恩。钦定撰文者魏徵,而担当书写此碑重任者即是欧阳询。

欧阳询此时已是七十六岁老叟,须眉皆白,然精神奕奕,眼不花,手不斗,只见二寸方楷字字稳健挺拔,令人难以想像如此笔力雄强的字是出自老人之手。“九成宫醴泉铭”的另一特色是险峻而又严密无懈的空间结构,整碑的位置轻重浑然天成,一字一画不能丝毫移动,完美地呈现他对书法结字的标准:“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衷”。

欧阳询的楷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书法艺术活动已经渐趋式微的当代,欧字仍是许多学习楷书的人优先选择的临摹范本,其“劲中有险”、 “险归平正”的书风魅力无穷,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十大书法家 赵冷月主编 世界文物出版社

历代书法欣赏 陈振濂着 蕙风堂印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钟繇从小就喜欢书法,十一、二岁年纪轻轻就随着老师到山东抱犊山临摹秦、汉摩崖石刻,长大后对书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痴”来形容.........
  • 卫夫人书法师承钟繇,善长隶书楷书。由于卫夫人并无留下任何书法作品让人参照,我们只能从两段唐人的书评中想像魏夫人的书法风貌:其一是韦续在《墨薮》中称赞魏夫人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
  • 王羲之热衷书法,总是废寝忘食苦练习字。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不辞辛劳寻找与拓印历代碑刻,因而累积大量的书法资料。他还在家中的书房、院子、大门边等各处,摆好桌椅,上面放着笔、纸、砚、墨,一有好的字体构想,随即下笔书写。由于不断的勤学苦练,他的书法造诣才能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 王羲之任性率真而不做作,喜欢即兴书写。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兰亭集序》就是他酒后的即兴书写佳作。还有有一次,他到学生家里,看见人家有一张棐木制的桌子,桌面光滑洁净。王羲之就在上面写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
  • 许多书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评价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贬,审美角度互异,品评内容自然不一。而能像《兰亭序》一样,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里都被奉为“神品”的情形,可谓少之又少。《兰亭序》通篇灵动活泼、畅快淋漓,但每一使转、提按,每一笔牵带,或连或断,都交待地清清楚楚,丝毫不失法度。变化多端的用笔化入结构章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体态与疏密合宜的空间,“大小、长短、匾狭,均各还其态,率其自然”。妍美中带有遒劲,飘逸中又显圆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