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六神無主,心神不定

善東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漢語中有若幹成語特指人的情緒不安定。有趣的是它們中的很多都帶有個「神」字,例如:

六神無主:形容心慌意亂,拿不定主意。

心神不定,心神不寧:精神狀態不安定。

六神不安:形容被干擾得不得安寧。

神魂顛倒:形容極為嚮往、入迷或失去常態。

神魂蕩颺:神魂飄蕩:形容精神飄忽

三屍神暴跳:形容大發脾氣

這些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道家學說認為人的身體相對於天地大宇宙而言,是一個複雜而奇妙的微觀小宇宙。《淮南子》說人的身體上所有的部位和器官,包括五臟六府,以及其人的道德秉性、喜怒哀樂,都和天地間萬物有對應的關係,大到陰陽五行、日月星辰、四時氣節,風雨雲雷,小到音律和顏色。「五臟肝仁、肺義、心禮、腎智、脾信也。」

人的身體除了元神以外還有很多的生命體和各種信息。他們各有所處各有所司,而且他們之間還有聯代關係,哪一個不在位或者是大家不和諧了,那麼這個人的整體機能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生病甚至死亡。《抱朴子》說:「人有賢愚者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故分去則術家有拘錄之法、盡去則禮典有招呼之義。」

扁鵲在《難經》中提到:「五臟有七神。個何所藏耶。然藏者人之神氣所捨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唐末五代時著名的道士杜光庭(850~933年)著有《墉城集仙錄》,他說:

木神為肝,火神為心,土神為脾,金神為肺,水神為腎,風神為膽,六家共成人身,故有五臟六腑,九宮十二室,四肢五體,三膲九竅,百八十關機,三百六十骨節,各隨而居之,故能動作、視息、飲食、語言,別好惡,知是非也。一家不和,即為病矣。人生各有歲月日時,隨其所屬星宿,以定其貧富貴賤,生命長短焉。然六家之物,有合則有散,有生則有死,有成則有敗,有盛則有衰,此物之常數也。身有應敗之患,神有應散之期,命有必盡之勢,甚可畏也。

「肺神名皓華、字虛成、肺之狀為虎、主藏魄。脾神名常在、字魂庭、脾之狀如神鳳、主藏魂。心神名丹元、字守靈、心之狀如朱雀、主藏神。腎神名玄冥、字育嬰、腎之狀玄鹿兩頭、主藏志。膽神名龍耀、字危明、膽之狀如龜蛇混形。肝神名龍煙、字含明、肝之狀為龍、主藏魂。」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說:「身神及諸神名異者。腦神曰覺元、發神曰玄華、目神曰虛監、鼻神曰沖龍王、舌神曰始梁。」

據《廣異記》記載,唐朝人鄭齊嬰在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擔任吏部侍郎兼河南省黜陟使。在回來的路上途經華州,突然見到五個穿著五方色(紅黃藍白黑)衣服的人來拜見他。鄭齊嬰問他們來幹什麼,回答說是大使五臟神。鄭問到:「神應該在身體裡面居住,你們來見我是為什麼?」眾神回答說:「神是守著氣的,氣竭我們也就散了。」「那我是要死了嗎?」「是的。」鄭齊嬰懇請眾神延緩一日,讓他寫完表章,再安排好後事。「可以,做完之後請回到衙門後面就可以了。」鄭設下酒祀,眾神都下拜接受了。鄭寫完表章,穿上新衣服,然後躺在衙門西面牆下,在眾神預先指定的時間安然去世。

參考資料
J.J.M.DeGroot,PhD.「TheReligiousSystemofChina.」VolumeIV,BookII.1901.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