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冠冕堂皇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82
【字號】    
   標籤: tags:

「冠冕」一詞出自於《三國誌.蜀書.龐統》。龐統,字士元,三國蜀襄陽人,年輕時純樸魯鈍,沒有人知道他。潁川司馬徽為人清正高雅,有善於鑒識人品的才能。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當時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龐統就坐在樹下和他一起交談,從白天一直談到晚上。司馬徽對龐統感到非常驚異,就稱他為南州之士的「冠冕」,龐統也因此漸漸出名。後來,南州郡任命他為功曹。龐統生性重視倫理關係,盡心奉養父母。

「冠冕」原指古代帝王、官員的帽子,這裏的「南州士之冠冕」是引申為南州眾士之首的意思,比喻龐統是一位才識出眾的人。

「堂皇」一詞則源於《漢書.卷六七.胡建》,指古代官吏辦事的廳堂。胡建字子孟,河東人。漢武帝天漢年間,擔任軍正次官,因家貧沒有車馬,常步行與走卒生活在一起,用這種方式撫慰走卒,深得走卒之心。

當時監軍御史做奸邪犯法之事,他打通北軍營壘的矮牆,作為他從事買賣的地方。胡建想殺他,就與他的走卒相約,說:「我想為公家殺一個人,我說抓他,你們就抓;我說殺他,你們就殺。」
於是在挑選兵馬的那天,監御史和護軍諸校尉排坐在廳堂上,胡建率領走卒小跑到廳堂下拜見後,就趁機跑上廳堂,走卒也都跟上去。胡建指著監御史說:「抓他!」走卒上前就把監御史抓下廳堂。胡建說:「斬了他。」於是走卒就斬了監御史。

後來「冠冕」及「堂皇」二語,就被合用組成「冠冕堂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外表莊嚴高貴或正大光明的樣子。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