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半馬」練習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路跑活動正風行全球,所到之處蔚為潮流、變成時尚。朋友J自初次的體驗後歸來,聽她興致勃勃的侃侃而談,才發現這不只是體能的考驗,更是心志的磨鍊,絕非泛泛之輩所能勝任……

源自二千多年前古希臘的馬拉松競賽,訴說的是一個勇氣、決心與毅力的故事。全程42.195公里的比賽,為吸引更多人參與,於是,「半馬」21公里的項目因應而生。雖然,只有全馬的二分之一,但是,對認真專注、全力以赴者來說,其衝擊和意義,絕無減半或短少。

J娓娓道來為這個活動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從數月前開始自我訓練,每天跑步增加肺活量、蓄積體力;利用假日爬山、登高,做為進階課程。活動中,身心幾度瀕臨「生不如死」的邊緣,差一點撐不住,想要放棄。抵達後,整個人像脫掉一層皮,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短短的幾分鐘時間,朋友說完其間的原委與曲折,我彷彿看到了──從起始到終點一幕幕咬緊牙關、堅忍不拔的精采畫面,並且能夠深深體會希望挑戰自我的心路歷程,那是一種勇敢的想要超越現狀的決心與毅力。值得欣慰的是在鍥而不捨、努力不懈之後,她辦到了!

接著,我回報J一則真人真事:一位63歲的婦人,從紐約市步行到佛羅里達的邁阿密。 經過長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目的地。記者採訪她,想知道是什麼力量支持她走完全程。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氣的,我所做的就是這樣。我先走了一步,接著走一步,然後再一步,就這樣,我到了這裡。」關於這樣的心情,J表示心領神會、感同身受。

告別前,J有一點掩不住興奮的說:她已報名參加年底的另一次「半馬」路跑,準備迎接第二回合的挑戰。看來,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凡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果然是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

責任編輯 :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錯過,可以捶胸頓足、懊悔沮喪;也可以積極規劃,等待下一次機會。
  • (shown)有了一個「慢靈魂」之後,時間拉長了、空間也擴大了,視野與心量自然大異其趣、不可同日而語。
  • 驀然見到父女倆的身影,這時,女兒已化為一隻手杖,拄著父親高大卻羸弱的身軀,在湖邊慢慢的遊賞、散步。春意盎然再加上天倫之愛,此情此景好美、好美……
  • 不設限,保持彈性,勇於接受各種挑戰,就有機會發揮無窮的潛力、創造無限的可能!
  • 當理性勝過感性時,比較容易解開纏擾、跳脫執著。
  • 例行社團活動中,A和B因故產生矛盾,他們看法不同、各持己見。一陣論述、辯解之後,還是沒有共識,A未告知,悻悻然離去;B也默不作聲,兀自繼續工作......
  • 曾聽過一則趣譚:老師教學生要「日行一善」,幾天後......
  • 回顧從前,當我們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總會發現:點燃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那些對當時被視為苦難遭遇或事件的覺察和努力。「盡人事,聽天命」,瞭解這個道理,即使時光無法倒流,那麼,對於得失、成敗,也能夠處之泰然、無所罣礙了。
  • 這兩位母親相擁而泣,認為這是上天安排的神蹟,提醒人們無私地幫助他人,總會有一天得到回報。
  • 或許,生生世世見識過了太多富貴榮華,也見識過了天才們星光熠熠,橫空一世。財富與天賦是上天賜給,或有或無,對妳來說如同虛空。最值得慶賀的,卻是人一生都能保有一顆善良純真的心。妳真正的天賦使命是返回本性家園。而妳全身心等待著的,可以用來實踐的方式——修煉法輪大法,很快即將出現在妳面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