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西方古典音樂的重要時代

文|李珊Sarah Le 譯|文謙
font print 人氣: 12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雖然西方古典音樂據信源於中世紀,但西方古典音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地中海希臘和羅馬帝國,以及他們兼收並蓄的文化。

音樂(Music)源於古希臘智慧女神

音樂(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意為繆斯的藝術( art of the Muses)。在古希臘神話中繆斯是司掌文藝科學九位女神的總稱。

這九位女神是: 卡拉佩(Calliope)雄辯與敘事詩之神,克莉歐(Clio )歷史之神,烏拉妮亞(Urania)天文之神, 特普絲(Terpsichore )歌劇舞蹈之神,伊蕾托(Erato)愛情詩之神,波利海妮亞(Polyhymnia )頌歌之神,優忒碧(Euterpe)抒情詩之神,塔利雅(Thalia)喜劇之神,梅爾珀妮爾(Melpomene )悲劇之神。

古典「classic」 一詞則源於拉丁文「classicus」,意為上品、最優秀、最高等級。

音樂可影響人的性格氣質或品德

著名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認為音樂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氣質或品德,也反映出宇宙的和諧之道。一些音樂創作被認為源於太陽神阿波羅、酒神戴奧尼修斯(Dionysus)、希臘信使之神赫密士(Hermes),著名的豎琴手奧費斯(Orpheus)和其他天人。

九世紀 教堂頌神之樂

大多數早期西方音樂傳唱於中世紀的基督教堂、羅馬天主教堂。此時的音樂被稱為聖曲,或羅馬教宗格雷戈里(Gregorian chant)聖曲,是單一旋律,沒有多聲部和聲或伴奏。直到九世紀前,修道士憑記憶吟唱傳承聖歌,直到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要求創造規範標準的樂譜書,並將樂譜書傳播到歐洲的教堂和修道院。

同時期的世俗音樂家們則在民間遊走、彈唱鄉間曲調和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歌曲。在法國,技藝高超的音樂人被譽為吟遊詩人或敘事詩人,他們可以為隨著音樂賦詩一首,也可以為詩詞譜曲。

十、十一世紀 多旋律和聲樂曲

在十、十一世紀,作曲家開始不僅譜寫單旋律也譜寫多旋律。和聲也隨之發展,開始出現了四度或五度音程(intervals)的和聲樂曲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度音程和六度音程和聲音樂開始盛行,不同的節拍也出現了,如每一小節有兩拍、 或 三拍。

1400年 文藝復興音樂

文藝復興意為「重生、復興」( Renaissance),始於1400年,歐洲經歷了對傳統希臘和羅馬文化智慧探尋和學習興趣的高潮。
在文藝復興期間,大多數高水準的聲樂是天主教彌撒儀式中的四部合唱曲,通常包含垂憐經(Kyrie)、榮耀頌(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和羔羊頌(Agnus Dei),這幾個字也就是每個彌撒曲篇章的第一個字,被包含在每一彌撒儀式中。

彌撒曲中的聲樂分部隨而演變成我們現在所稱的高音(soprano),中音(alto),次中音(tenor),與低音(bass)。民間音樂也延用這些被稱為牧歌的樂曲,往往是愛情樂曲。在此時間,器樂舞蹈樂曲也逐漸普及。

巴洛克音樂時代

西方音樂的巴洛克時代約為1600到1750年。1669年,路易十四創建了音樂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e)。 路易十四的宮廷舞曲後來被英國的作曲家菩塞爾(Henry Purcell)及德國的巴哈(J.S. Bach)加以運用發展,開啟了巴洛克音樂的時代。各式各樣的音樂就此豐富。 隨著獨唱聲樂演唱,樂器演奏的樂曲更為突出。相比其他樂器,巴洛克音樂家偏愛鋼琴,因為鋼琴的音色音調別具一格,有展現音質的獨特效果。

安東尼奧•韋瓦第(Antonio Vivaldi)譜寫的《四季協奏曲》(Four Seasons),彰顯了小提琴多元而豐富的音質,成為膾炙人口的巴洛克時期的樂器演奏名曲。

歌劇是全由演唱和樂器伴奏構成的盛大舞臺演出,這種表演形式也在此時越來越盛行和臻於藝術成熟。歌劇中最優美的音樂要屬詠嘆調(Aria),其悠揚的歌曲傳達歌劇主人翁的情感和思緒。每首詠嘆調由交代劇情推進的宣敘調(Recitativo)──更快節奏、對白形式的歌唱──區分開來,再輔以各種重唱和音樂演奏演繹起伏與高潮。

被譽為西方音樂之父、偉大的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出生於德國真正的音樂世家,他以其音樂天賦一生奉獻給音樂和榮耀神。巴赫的作品浩如瀚海,以聲樂作品最多,有 300多首宗教大合唱、三部受難曲,還有獨奏、管風琴音樂和管弦樂作品。他的一些重要作品有「觸技曲與賦格D小調」(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和「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悦(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巴洛克音樂時期的另一顯著作品是大型神劇彌賽亞(Messiah),四部分組成的英語合唱傑作,含聲樂獨奏和器樂伴奏,由遷居英國的德國著名音樂家喬治.弗里德里希. 亨德爾,又譯為韓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所譜寫。1742年,《彌賽亞》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首演,多首合唱曲深入人心,完全來自聖經。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利路亞大合唱》(Hallelujah), 其中「哈利路亞」一詞被多次反覆吟唱,意味著「讚美神。」

1743年,《彌賽亞》在倫敦上演,據說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亦親臨劇院。 當聽到《哈利路亞大合唱》的第一部分時,喬治二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站立起來專注聆聽,並一直站立聽完全曲。現場聽眾依照傳統禮儀,也一同陪英王站立, 也成為一種傳統,現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當演奏《哈利路亞大合唱》時,聽眾也會站立聆聽。

18世紀 西方古典音樂的高峰

古典主義音樂時代,始於18世紀下半葉,通常被認為是西方音樂歷史的頂峰,在西方音樂史上是一個獨特的時期,亦稱「維也納古典樂派」,與「古典音樂」有不同的含義。

古典主義音樂時代,由於鋼琴表現音質的絕妙,盛行於世。而當巴洛克音樂變得極盡華麗與繁複時,作曲家們開始轉為創作更簡單和均衡的聲音。

著名古典樂派音樂家 貝多芬 莫扎特

此一時期歷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首推莫扎特,生於1756年,還是幼童之時,他就以音樂樂神童之姿巡演歐洲。後來他定居在奧地利維也納,使該地成為古典時期音樂的心臟。 莫扎特擅長很多音樂風格。他因譜寫大型歌劇而聞名,如《唐璜》(Don Giovanni),《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和魔笛(The Magic Flute);他的器樂樂曲也很著名,如交響樂第40號和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遺憾的是,他在35歲時即英年早逝。

在古典樂派的後期,出現了著名的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他的音樂非常富有表現力。聞名於世的有第五號和第九號交響曲,還有鋼琴獨奏曲《月光奏鳴曲》(Moonlight Sonata)和《給愛麗絲》(Fur Elise)。雖然貝多芬在30歲前就逐漸喪失聽力,他終其一生都持續不斷地與病苦掙扎, 堅持創作。 部分最著名的作品是在聽力完全喪失之後所成。他住在維也納直到去世,時年56。
直至今天,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始終是最流行的古典音樂。

19世紀初 浪漫主義音樂和美聲唱法

浪漫主義音樂時代,亦稱「浪漫樂派時期」,開始於19世紀初,作曲者們開始著重以音樂表達強烈的情感,而較少遵循古典音樂形式的結構規範。許多作曲家受到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形成了浪漫樂派音樂,如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詩篇《野玫瑰》,就被譜寫成深入人心、朗朗上口之經典名曲。

在意大利,歌劇主導樂壇。意大利歌手完善了美聲唱法的技巧。美聲唱法其特點是音調純正、音調連貫,呼吸控制程度高,也需要優秀的控場能力。著名歌劇如羅西尼(Rossini)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與威爾第(Verdi)的《茶花女》(La Traviata)都是將美聲唱法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精采代表。

此一時期俄羅斯最出眾的作曲家是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他的芭蕾舞劇如《天鵝湖》(Swan Lake)和《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仍然享譽至今。

1900年代時,現代樂派音樂創作逐漸遠離了傳統的旋律與和弦,而走向所謂的實驗性音樂。一些現代音樂聽起來已經不能賞心悅耳。

現在,多數人通過錄音、廣播、電視聽「流行音樂」。很多古典音樂家也開始製作電影音樂。

但是,世界各地仍然有許多人繼續在欣賞、並發展正統的西方古典音樂傳統。

(作者:李珊(Sarah),印第安納州戈申學院(Goshen College)音樂聲樂表演文學士)◇。

責任編輯: 古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秦川美國波士頓報導)10月21日(星期三)晚,神韻交響樂團巡迴至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廳(Boston Symphony Hall),為當地的主流民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交響樂演出。
  • 10月21日(星期三)晚,神韻交響樂團在波士頓交響樂廳(Boston Symphony Hall)以純正純善的音樂、東西方樂器合璧的恢宏演繹,為人們帶來聽覺饗宴的同時,也為心靈留下了深深的震撼。
  • 台灣客家委員會為推廣客家流行音樂,尋找客家流行音樂明日之星,今年首次舉辦「潮客音樂獎」,音樂獎決賽將於11月1日舉行,當天還特別邀請到歌手田馥甄(Hebe)現場獻唱。
  • 微笑與音樂一樣是國際共同的語言,宜蘭市舉辦蘭城國際音樂節,讓宜蘭有機會多接觸些外國團隊,增進彼此的了解,雖然言語溝通不甚容易,但每個人臉上的笑容和親切的問候,很快的就搭起友善的橋梁。10月23日俄羅斯鳳凰四重奏來到宜蘭國小,和宜蘭國小弦樂團的同學交流合奏台灣民謠「望春風」。
  • (大紀元記者楊傑費城報導)2015年秋季神韻交響樂團北美巡迴演出票房火爆。神韻交響樂團為北美觀眾呈現的盛大音樂饗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10月25日下午2點,神韻交響樂團在費城金梅爾中心威瑞森音樂廳(Verizon Hall At The Kimmel Center)將舉辦一場盛大演出,這是神韻交響樂團首次蒞臨費城。
  • (大紀元記者朱孝貞台灣報導)2015新唐人「亞太之星音樂會」由英國文化協會協辦,於10月25日於台北市松菸誠品表演廳完美演出。邀請了新唐人「亞太音樂大賽」10位優勝者;來自英國、西班牙與台灣的三位優秀音樂家為觀眾帶來精采演出。節目將於新唐人世界的展現平台露出。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