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徐乾學建「傳是樓」留後代子孫

作者:秦如初

徐乾學認為給子孫們留下可以藉此增長知識、培養才能的精神食糧—書籍,這才是最聰明的舉措。(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22
【字號】    
   標籤: tags: ,

清人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一直做到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

從政治上看,徐乾學的一生,並無多少政績可言。有一次,戶部郎中色楞額等人,向朝廷建議:禁用明代舊錢,一律改鑄新錢使用。徐乾學力陳不可採取這種辦法,歷朝以來,都是新舊錢混合使用,以利於百姓,不然的話,就會造成社會混亂。他又考證從漢代到明代新舊錢兼用的史實,匯集起來上奏朝廷,終於被皇帝採納,沒有禁絕舊錢。這件事可以算作是他的政績之一。

而除此之外,作為一個文人,徐乾學曾主持修撰過《明史》(任總裁官)、《大清會典》、《大清一統志》(均任副總裁官)。又集唐、宋、元、明歷朝解經之書,編成《通志堂經解》;纂集歷代喪制,編成《讀禮通考》等,在文化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他一生中最值得稱道的,要算是作為一個藏書家的事蹟和貢獻。

據史料記載,徐乾學自幼就十分喜愛讀書、抄書、藏書。到清初時,正逢戰亂之後,徐乾學除自己精心搜求外,還托門生故吏於各地代為搜集,所以「南北大家之藏書,盡歸先生。」(黃宗羲語),藏書多達數萬卷。

他特意精心建造了一座樓房,專作藏書之用。他收藏的各種圖書,共裝了七十二書櫥。樓房建成以後,徐乾學把自己的兒子們全都叫到樓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許多做上輩的人,都給子孫們留下田地錢財,但子孫們,卻不見得能世世代代都富裕;也有的給子孫們留下金銀珠寶,也未必能夠世世代代保藏;還有的給子孫們留下亭台樓閣,後代卻不一定能夠世世代代保有。我並不想學這些人的榜樣,我給你們留下什麼樣的遺產呢?留給你們的,就是這滿屋子的圖書!」

看來,徐乾學認為給子孫們留下物質財富,並不是很明智的。給子孫們留下可以藉此增長知識、培養才能的精神食糧—書籍,這才是最聰明的舉措。

出於這樣的動機,徐乾學將自己的藏書樓,命名為「傳是樓」(「是」是這、這個的意思,語法上叫做指示代詞,即指書籍)。不僅如此,徐乾學還精心整理自己的藏書,編成《傳是樓宋元本書目》一卷、《傳是樓書目》八卷,以便他的子孫們,能更方便地利用他所留下的藏書,求得學問,增長知識才能。當時有很多士子、名流向他借書學習。

遺憾的是,徐乾學將藏書傳給子孫的夢想,並沒有能夠完全實現。後來他的藏書,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歸了別人。但是廣義而言,這也是助益於社會,濟惠於士子。並為社會傳留下許多書籍、珍典。其德博矣!

(《清史稿·徐乾學傳》、《清代野史大觀》卷九)@#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滅亡以後,他便「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隱居不出,自稱居士、道人。順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個案子牽連,被捕入獄,便開始絕食。一連九天,幾乎要死,被他的一個學生,用奇計救出。但傅山卻深以為憾,認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開博學鴻詞科,實是要以此招攬人才,傅 山拒絕別人的推薦,不肯入京城應試。去徵召他的官員強迫他,以至於將他連床抬著走。到離京城二十里時,他死也不肯入京。別人無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稱老病。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氣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表現了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傅山博通經史、諸子、佛道、醫藥等學問,也能詩文、書畫、金石,尤其以音韻學見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對後人很有影響。 傅山從小就是個神童,很小就開始讀十三經等經史典籍,後來其書法和繪畫又非常有名。傅山對待傅眉等幾個兒子,要求十分嚴格。他常常周遊四方,出遊時,總是叫兒子們,拉著他乘的車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點上燈,督促兒子讀經史等書籍。晚上誦讀過後,要求兒子們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夠背出來。如果傅眉等背不出來,傅山便用杖責打他們,絲毫也不姑息。
  • 陳寔,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許昌)人。他為官以寬厚待人著稱,時人說:「他有善,則歸於別人;有過,則歸於自己。」他少時作縣吏時,有次地方上殺了人,同縣有位吏員,懷疑是陳寔所殺,將他抓起來加以刑訊,陳寔吃了不少苦頭, 好不容易才獲釋放。後來陳寔當了督郵,卻並沒有報復這位當年抓他、拷問他的吏員 ,而是請縣令許某禮遇他。遠近之人,聽說此事,均極為欽佩他的雅量。史書記載: 「他代人受過之事,甚多。」可見其性格之寬厚。
  • 盧懷慎,唐代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他早年以進士及第,累官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禦史中丞等。在任時,見時政多弊,曾多次上書,請朝廷整頓吏治,任用人才,治理貪贓枉法等腐敗現象,惜多未被朝廷所採用。唐玄宗開元初年,他和姚崇同時為相。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盧懷慎自已覺得才能不如姚崇,於是事事推讓。當時人因他無甚政績,譏他為「伴食宰相」。不過他倒是很善於推薦人才,臨終之時,還上表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等人,後來他們均是當時廉政的傑出人物。
  • 費宏之所以能夠中狀元,並入朝為宰相,應該說與他父親費璠,對他極為嚴格的教育分不開。費璠對兒子要求之嚴格,從下面所敘的這件事情中,可以略見一斑。
  • 終其一生,宇文贇都算不上一個好皇帝。周武帝對兒子的一番苦心教育,可說是不但毫無成效,反而還養成了宇文贇文過飾非的惡劣品性。唉!教育子女,真是應該細緻週到一些為好,不可僅是威嚴責打而己。
  • 韓億,字宗魏,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他是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進士,歷任大理寺丞、參知政事等。韓億為官很有才能,剛開始任州縣官時,就以善於判決疑案而著名。他當永城縣令時,不僅將本縣案件審理得清清楚楚,而且太守皇甫選,還常請他代審別縣疑難案件。
  • 陸納,字祖言,東晉時的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繼承父教,嚴以律己。其父陸玩,在東晉朝為官多年,素有節操,清純雅量,不受時風薰染。
  • 趙匡胤急急忙忙從家裡逃出來,受姐姐劈頭一頓訓斥,慚愧之餘,也醒悟過來,懂得自己應該處變不驚、臨危不亂,鎮定勇毅。於是他立即鎮靜下來妥善地處理好了此事。後來他在士兵的擁立下,黃袍加身,遂建立了宋朝。
  • 劉贊,五代時的後唐大臣。魏州(今河北冀縣)人。劉贊由進士出身,入朝為官,歷任中書舍人、禦史中丞、刑部侍郎等職。劉贊為官,不徇私情,不阿權貴,以正直守法而著稱。
  • 庾袞(讀雨滾),字叔褒,西晉初年人。受家庭的影響,庾袞自小就勤儉而好學。他出身於顯貴世家,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的伯父、叔父等都個個顯貴,獨有庾袞的父親很有志節,甘守清貧,平時約束兒子,要庾袞下地耕作,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養活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