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在皇家建築中的體現

作者:劉曉
清丁觀鵬等五人繪本《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局部。描繪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升御座於紫禁城午門。(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4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九五之尊」代指帝王之位或皇帝本身。根據中國的陰陽學說,古代的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陽數有一、三、五、七、九,陰數有二、四、六、八。陽數又被稱作「天數」,陰數則被稱作「地數」。數字「五」是會意字,有調和的意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因此,「五」和「九」分別是陽數、天數中最中間和最高的數字,而皇帝作為天帝在人間的代表,也處於最中間和最高的位置,因此皇帝被視為「九五之尊」。

另一種說法來自於周文王推演的《易經》。在《周易》中,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天,因此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此外,從下向上數,第五爻稱為「九五」,「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乃是帝王之相。這裡的「九」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判別數字陰陽屬性的符號。

是以,《易經‧乾卦》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唐朝孔子的後裔、經學家孔穎達的註解是:「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

有著如此寓意的「九五之尊」,自然在皇家建築和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在生活器具方面,如清朝皇帝穿的龍袍,上繡九條金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見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後都能看到),與九五之數正好吻合。而在現存的明清的皇家建築天安門、午門、故宮(紫禁城)、天壇、頤和園中,這樣的體現也可以找到。

天安門和午門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天安門,明朝時稱為「承天門」,最初只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覆蓋黃琉璃瓦,有五個門洞,通高33.7米的重檐歇山式城樓,「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充分體現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嚴。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在紫禁城中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當晚「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承天門再次被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城樓,並將其更名為「天安門」,依舊保持了「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樣式。

穿過天安門,走不多遠,就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和唐朝正門丹鳳門的形制基礎。午門在高大的磚石墩台上建樓五座,正中一座門樓,兩側分別各兩座門樓,共五座門樓,俗稱「五鳳樓」;而正中門樓「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亦體現了皇帝「九五之尊」的威嚴。

故宮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故宮是清朝滅亡後的稱謂,明清時稱為「紫禁城」。故宮中主要的建築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和殿,它是紫禁城的中心。

清乾隆《萬國來朝圖》局部,前為太和門,後為太和殿。(公有領域)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舉行大禮、結婚的所在,其長寬之比是9:5,有72根楠木柱子(72是9的倍數),三大殿共處的台基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30米,約分後比例是9:5,與天安門、午門一樣,亦體現了皇帝身為「九五之尊」的威嚴。

紫禁城寧壽宮九龍壁局部。(Richard Fisher/維基百科)

故宮中還能體現「九五之尊」之所的還有九龍壁、九龍椅、81個門釘以及故宮的房間數9999.5。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在寧壽宮皇極門外。九條龍中間那條叫正龍,黃色琉璃瓦建造,代表皇帝自己,也是「九五之尊」的象徵。兩側各色不同的龍叫「升龍」和「降龍」,代表著八旗子弟。

天壇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天壇位於北京的南郊,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為什麼選在南郊呢?因為根據陰陽五行,天為陽,南方為陽位,所以要在南郊。此外,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祭天之壇要建成圜形,而冬至是陰盡陽生之日,所以最重要的祭天儀式一定是在冬至。

從天壇南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圜丘壇,它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

圜丘形圓像天,三層壇制,每層四面設台階,各為九級。在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石,稱為「天心石」,是皇帝祭天時恭讀祝文的地方。站在上邊,即便小聲說話,傳出來的聲音也十分洪亮。可以想像,每當皇帝在這裡祭天,其洪亮聲音,就如同上天神諭一般,充滿了莊嚴的氣氛。

天壇圜丘的天心石。(大紀元資料室)

天心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並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即第二圈為18塊,第三圈為27塊。此外,各層漢白玉石欄板和望柱的數目,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這也是「九五之尊」的體現。

頤和園中寓意的「九五之尊」

頤和園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清朝乾隆時期始建。園子裡昆明湖中連接湖中小島的十七孔橋設計相當巧妙。從中間最大的橋洞往兩邊數,各為九個,正是「九五之尊」的體現。

為什麼要設計成十七孔橋,而不是九孔橋呢?橋梁專家孔慶普先生在《中國古橋結構考察》一書中推論道:「由於水面較寬,不可能設九孔,兩個九孔是十八孔,則成為偶數,不符合建橋規矩,也不夠美觀。」「建橋者於是想到十七這個數字,此種構思非常高明。建造一座十七孔橋,由中孔到兩個邊孔,均為九孔,如此既照顧到九這個吉祥數字,又照顧到橋的高度和適當的墩跨比,非常巧妙。」就這樣,看來沒有特別的「十七」裡,實際上藏著兩個「九」。

此外,萬壽山後山東部的山坡上的琉璃寶塔上亦有一處體現了「九五之尊」。琉璃寶塔是一組別致的建築群的一部分,該建築群包括花承閣、六兼齋、多寶琉璃塔、蓮座盤雲佛殿等,後來大多毀於1860年英法聯軍的縱火中。現存的除了琉璃寶塔外,還有高達7米、半徑30米的半月形高台,高台上有一座山石盆景。盆景的基座四面刻有海浪和數量不等的海獸。海獸數量為:東面3隻,南面4隻,西面2隻,北面5隻。按南北和東西數量相加正和「九五之尊」。

結語

古代黃帝、堯、舜、禹時期都被尊為「天子」,周朝正式將「天子」作為君主的名號。秦始皇時改稱「皇帝」,但意思與「天子」同。明清兩朝皇帝則使用「奉天承運皇帝」之說,意思就是皇帝的權力來自於上天。既然天子「受命於天」,那就要受到天命、天理的約束。如果違背天命、天理,倒行逆施,就會被上天拋棄。從這個意義上說,「九五之尊」在建築、生活器具方面的體現,或許也是在彰顯皇帝尊貴的同時,提醒皇帝要「知進退存亡」,莫忘背負的使命。@*#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牆黃瓦,雕樑畫棟,簷牙高啄,一景一獸……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器宇軒昂,肅穆莊嚴,這就是迄今中國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也最精美的木製結構的宮殿:北京故宮。
  • 位於北京南部的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求五穀豐登的地方。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而大約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祭天的活動,已知的祭天儀式開始於周朝。祭天,成為了國家最重大的典禮。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 共產邪靈無孔不入,從消滅肉體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傳承數千年的傳統。(Fotolia)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