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心靈故鄉

作者:方靜
心靈故鄉,有人定在某地、有人定在信仰或其他。有了定位,才不致於困惑、迷失於滾滾紅塵中。(詹亦菱/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65
【字號】    
   標籤: tags: ,

雲淡風輕、陽光和煦,偕同母親和妹妹們驅車前往客家山村。久違了!大家都毫無異議將這裡列為首選,彷彿歸鄉似的充滿期待。然而,「此心安處是吾鄉」,又何妨呢?

拜非假日之賜,除了整修路段擁塞外,全程暢行無阻,很快的,便進入小村的主幹道。沒有高樓大廈、百貨商場,只見山巒、田野、房舍和莊稼,仍吸引人們再三流連。此處素樸、尋常,卻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奇妙之地。

地方特色午餐過後,駐足灌溉、休閒兼具的湖畔。緩步走到湖心亭,西北背山、三面環田,湖光山色、景色秀麗,沿岸有步道及自行車道,在這裡輕騎、散步、賞鳥或垂釣都很愜意。同事說,每次返鄉總要過來轉轉、看看,會感到輕鬆、自在。

徐行至湖的另一側,鏽蝕斑斑的鐵版上,鐫刻著溫潤細膩的詩文——「我一直靜聽著隔河傳來的山歌,把整個上午的時間,花在廊廡下的引目遠眺。在山坡下,人物、田野、村莊、雲煙、竹樹和山川,展開了它們那悠悠千古的面目;風景依稀似舊。從前,我曾和它們一起歌唱過、脈搏過和感覺過。」

重複默唸這一段:「從前,我曾和它們一起歌唱過、脈搏過和感覺過。」終於有些明白遊子、詩人與旅客,為何總是屢次三番、反反覆覆的回來,可能是在這裡找到心靈故鄉吧。在異地的華燈璀璨、車水馬龍中打拼、漂泊;夜深人靜時,依然惦記那一片遼闊的大地與無垠的天空,就是默默的的包容與接納。

心靈故鄉,有人定在某地、有人定在信仰或其他。有了定位,才不致於困惑、迷失於滾滾紅塵中,能勇往直前天涯海角去追尋、探索。還有,得意之際,懂得謙卑,因為瞭解生命的根源;失意之時,知道奮發,因為明白人生的方向。

回程,腦海裡不斷迴旋著妹妹輕哼的《原鄉人》曲子:「我張開一雙翅膀,背馱著一個希望,飛過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嚮往的地方。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從泥土裡,我攝取營養,為了吐絲蠶兒要吃桑葉,為了播種花兒要開放。我走過叢林山崗,也走過白雪茫茫,看到了山川的風貌,也聽到大地在成長……」

或許,有些旅人,也將心靈故鄉定位在這個樸實、寧靜的小山村。@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旅行者躍躍欲試的季節,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在地圖上畫下心儀已久的目的地,走一趟台灣山海,滿足那份渴慕自由的慾望。有時選擇單車環島;有時選擇火車懷舊;或是深入高山縱走;或是溫泉賞花;也可來一趟歷史老街隨意走,看盡人世滄桑。除了這些常見的旅遊方式外,有沒有一種可能--帶著一顆單純細膩的心,揹起簡單的行囊:一枝筆、一本詩集、一台老相機--循著文學家的足跡,走一趟屬於心靈對話的文學之旅?
  • 斯來哥(Sligo)是愛爾蘭西部重要大城市,詩人葉慈的母親便是於此地成長,葉慈在都柏林出生,一生當中,以居住在英國與法國居多。小時候學校放假,葉慈便到斯來哥與他的奶奶團聚,聽奶奶說起愛爾蘭的軼事與傳奇,在這個充滿草原、湖泊、深山的地方,成就了一篇篇絕佳詩作。
  • 李白應是深具仙根的,據《李太白全集》裡記載,他與東巖子在山中養了一千多隻珍禽,並能召喚牠們;這段時光想必也奠定了李白詩文中具有的「神仙氣息」。
  •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在為萬古雲氣封閉的西蜀,在岷峨雪浪匯入長江的大雷之音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議者按其生辰解說「十二月為辛丑,十九日為癸亥,水向東流,故而才汗漫而澄清。」正所謂人各有命,命中注定這個嬰兒將帶著天授的稟賦與才華,做出一番不朽於人間的事業,他就是蘇軾,蘇子瞻,蘇東坡。
  • 往事與故夢如逝水滔滔,如蘆絮飛白,遺留在大地的那前世的腳步仿佛還在趕路,難遣的悲懷令我心酸。
  • 神韻國際藝術團2018年3月2日晚上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以創作石雕藝術茶盤聞名的獲獎石雕工藝師鄭文裕的個展正好在隔壁展廳舉行,結下了鄭文裕首次觀賞神韻的緣分。
  • 思鄉之情,人皆有之。久在異鄉的遊子每當與故人重逢時,往往會熱淚盈眶,激動不已,然而唐代大詩人王維只是「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家鄉窗前的那一株梅花開了嗎?
  • 遊子思鄉,怎一個「鄉愁」了得。床前的明月光,城中的玉笛聲,鄰船的同鄉人,都能觸動他們的情感。他們還會想像,故鄉的梅花或許如期綻放,重陽的登高之行恐怕又少了自己一人,這就是遊子特有的鄉情。
  • 燧人氏統治天下的末期,在遙遠的「華胥國」,另一位秉承天命下世的聖人——伏羲氏,應世而生。
  • 從古至今一千多年來,持續得到讀者愛讀的唐詩作品中,高居排行榜首的是哪一首呢?這首詩的作者不是詩仙也非詩聖,不過倒是得到詩仙高度的推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