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一次,勝過死記十次

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只要研究一下所有傳統手工藝,以及許多家庭技藝的傳授過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非常複雜的工藝技術和非常微妙的工藝經驗,按道理是非常不利於傳授的,但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在他們孩子手中完美地得以傳承。

是什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對這些技藝感興趣?又是什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有效地學習,並熟練掌握這麼複雜的技藝呢? 運用,正是「運用」這個一方法,使興趣與實用、知識與目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認為,知識如果沒有自我發現的特點,是不會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樣的,知識如果不與運用(哪怕僅僅是出於訓練和教育目的的運用)結合,則是生硬的,既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利於知識的自我衍生。

運用,至少有三個必然的結果:一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識得以重複,進而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這些知識產生新的知識。還有什麼比這更讓父母和老師們高興的呢?

我培養小史賓塞學會運用,是從下面幾件事開始的。後來,我發現除了使小史賓塞感到樂趣無窮之外,效果也很驚人。 「寫」,一度是小史賓塞最不願意做,也感到最困難的事。可以想,可以說,但就是不願寫。怕寫、煩寫,一說起寫就愁眉苦臉,能拖則拖。怎麼辦呢?任何一個研究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寫是思想的訓練過程,寫是記憶的重複。 我想到了運用。正好有一段時間,我的嗓子有些沙啞,醫生建議我少說話,否則有失聲的可能。於是,我和小史賓塞玩起了字條遊戲。所有的日常交談,都只能透過寫來實現,否則就達不到目的。

這時,小史賓塞只有六歲多,能寫的單詞和句子有限。但為了生活,必須要寫。一開始,我們只寫簡單的意思,比如:「衣服該洗了」;「今天中午吃什麼」……等等。後來,我們的字條漸漸涉及到對一些事物的評價、看法。每次寫的句子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當他出現語法錯誤時,我就會在字條上糾正。 一個月後,當我的噪子已完全恢復時,小史賓塞的書面寫作能力已大有進步,而且不用去要求他,他也會習慣地把許多東西寫下來。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運用,就是花上半年的時間,他也不會有現在的書寫能力。再後來,我們經常在家裡通信。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大學畢業。

為了培養他的閱讀習慣,我提出了一個建議,每天,我們彼此為對方讀一段書。這是他最感榮幸的事情。這樣,我們雙方都可以用勞動來換取享受,既公平又快樂。他讀錯的地方,我會糾正,並要求他做個記號,避免下次讀錯。這樣,每天晚飯後,或睡覺前,我會愜意地躺著,充分享受這段美好時光。所讀的內容有報刊上的文章,也有書籍,特別是愛默生的一些隨筆,這對我們倆來說,都是美和智慧的享受。閱讀,使小史賓塞的理解力大大增強,也使他在快樂中獲取了知識。不過,我從不要求他讀那些言之無物、低俗淺薄的書籍。 沒有比這種運用,更讓雙方愉悅的事了。

許多時候,孩子們漫無目的地四處閒逛,是因為找不到更有趣的事做。其實,這時他們並不快樂。有時,不得已與一些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耍之後,心裡也是空虛的,只要引導他去做更有趣的事,他一定很高興。

小史賓塞八歲的時候,我正式聘用他做我的資料員,每週一便士。我交給他的工作是,幫我收集報刊和學校的所有與教育相關的資料、新聞報導、學術論文。方法很簡單,他先把資料找出來,然後按重要程度排列(他可以自己判斷重要程度)。這樣,他就必須閱讀。開始,他只是蒐集,後來,他逐漸會對一些事件發表看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出人意料,但我都一律鼓勵。允許討論,是認識真理的前提。每週一便士,歸他自己所有,自己支配。每當他拿到薪水時,自豪和興奮溢於言表。運用,已使小史賓塞在知識累積和用知識獲取新知識方面,獲得了很大的進展。除此之外,在品行、習慣方面也收到了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確幫我做了一些必要的事,減少了我的工作量。

其實,這種運用幾乎在每個家庭和學校都可以辦到,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教育觀念的改變。如果你在經商,可以讓孩子為你收集一些商業方面的資料。不管開始多幼稚,畢竟這是一個有益的求知過程。 「運用知識」,成了小史賓塞的座右銘,即使後來面對很多僅僅是理論和基礎的學科,小史賓塞仍然保持著「運用」的習慣,這使他總會去研究與某一學科相關的現實狀況及原因。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使用人為懲罰。 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 真正具有教育意義和有益健康的後果,並不是家長以自封為自然代理人方式所給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給予的,或以自然的方式給予的。
  • 在道德和意志、品行方面,孩子是極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壞的影響毀掉一個孩子,比好的影響成就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同樣的,文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粗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天生愛模仿,即使是開始他反對的事,但接觸多了以後,也會漸漸麻木,並染上惡習。 應該注意哪些壞的影響呢?

  • 父母的每一點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潔、勤勞、節儉的習慣,都會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些美好的德行和習慣,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像星光一樣,永遠留在孩子的記憶裡,不僅影響著父母自己的人生,也造就著孩子的人生。它既是現在,也是未來家庭中,最寶貴的財富。

  • 可以看出,緊張的學習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在一個模範公立學校,總有一些病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是常見的病。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覺得頭痛,有的幾個月來都是如此,還有一部分人是整個垮了,不得不休學。
  •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