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般的女高音 潔西諾曼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攝影機不可以用仰角拍攝,相機的鏡頭高度要跟我的眼睛水平一致。」世紀女高音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抵達台灣多日,昨天傍晚終於跟台灣媒體碰面,不過相較於第一次來台的親切,潔西諾曼這次宛若女皇,回答部分問題不但簡短,好惡也全寫在臉上,但是談到音樂的嚴謹態度,潔西諾曼一點也不馬虎。

潔西‧諾曼是目前歌劇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所演唱的所有音樂都因她而有著強大的說服力和風格,但是她更代表一種黑人也可以演唱歌劇的跨時代典型,而且完全充滿說服力。潔西諾曼說,這麼多年來,沒有人會把她的演唱跟膚色畫上等號,「對我來說,毫無限制。」潔西諾曼更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特別是一些富有戲劇性或強烈人物性格的角色,例如理察史特勞斯的《莎樂美》、華格納《女武神》等等。

「對我來說,音樂只有兩種,好的音樂跟壞的音樂。」潔西諾曼說,她從小就對各類音樂充滿好奇,「不只是好奇音樂,我也對奧林匹克得獎選手相當崇拜。」潔西諾曼說,多方涉獵加上勇於嘗試,她的作品從歌劇、爵士、黑人靈歌到流行跨界音樂都有,也被比喻成聲樂界的歌曲寶庫,今年她也獲得葛萊美獎古典榜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還包括無數的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在內28所學院與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在樂壇上深受肯定。

潔西諾曼上週就已經抵達台灣,希望可以盡快適應台灣的氣候,昨天的採訪現場國家音樂廳練習室當中,空調全關,潔西諾曼則是猛喝礦泉水,「保養嗓子就就等同於保養身體,我每天盡量少講話,只要對聲音是好的,再加上健身與能量的培養,這些都可以讓我的音樂演唱更加純粹。」潔西諾曼表示,她喜歡用自然的聲音去面對她的樂迷,這樣更能感受到她對音樂的詮釋與理解。

二度來台,潔西諾曼特別為久違的台灣愛樂者帶來各國不同曲風的經典名曲,從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的《賽西裏亞》、《我背負我的愛情》等經典藝術歌曲;二十世紀德國作曲家荀伯格的《酒館之歌》、《加拉蒂亞》等。音樂會將於10月12日舉行,地點在臺北國家音樂廳,詳情可詢(07)7403466。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善念滿行囊 健康繞台灣』台鐵台北站希望樹活動在11月5日下午四時再度開駛了!在台鐵的售票大廳來聽一曲現場琵琶演奏可真是難得的文化風潮。專業音樂人沈珍妮演唱和琵琶演奏「萬世緣」與「千萬」、女高音黃嘉怡歌曲演唱「什麼樣的人生最絢麗」和「請坐在我身邊」。主持人告訴現場觀眾「請坐在我身邊」這首動人的曲子,是修煉人發自內心善念的創作,是這六年來在中國發生的殘暴對待下的和平訴說。歌聲嘹喨、動人心弦,一時之間活動場週遭充滿亮麗優美的音樂旋律。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 第一樂章,時而高潮迭起,時而如夢似幻,極具張力的色彩變化,猶如置身一場冒險,遊歷神祕與狂喜,盡覽沉鬱與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絢爛的終局。此曲充滿了布拉姆斯的創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風與別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為音樂長河中獨樹一幟的經典作品。
  • 這首完成於1877年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專門為大提琴和交響樂團所作。在當時的音樂界,音樂家們的品味早已從古典時期對精緻和規範的追求轉為浪漫時期對激情和戲劇性的渴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