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對孩子說的100句話〈1〉

讓我聽聽你的想法
陳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青青平時很聽爸爸媽媽的話,只要是父母要求她去辦的事情,她都會老老實實地去完成,媽媽對此感到頗為安慰,經常對別人誇讚青青的懂事,乖巧。

不過,這段時間青青卻變得有點叛逆了,到底是為什麼呢?話還要從學英語開始說起:原來,媽媽覺得青青剛升入國中,打好英語基礎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媽媽就幫青青報名了一個英語補習班,上課的時間定在每週的週六、周日。媽媽認為青青一定也想把英語學好,所以,事先也沒和女兒商量一下。

這天,青青回到家中,媽媽就和她說了這件事情:「我給你報了英語補習班,週末兩天都要去上課了。」

青青聽了,有點不高興地說:「怎麼事先沒有和我商量一下呢?我不去!」

媽媽聽到女兒的爭辯,倒是有點驚訝了,在她的印象中青青可是一個絕對聽話的好孩子。媽媽詢問道:「沒有事先和你商量是我的疏忽了,英語補習班對你的英語學習很有幫助,要是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和媽媽聊聊嗎?讓我聽聽你的想法吧?」

青青這時才緩緩地開口:「媽媽,你忘了嗎?我每週六還要去學畫畫,我是多麼喜歡畫畫呀,再說,凡事不能半途而廢,不是嗎?」

媽媽這才記起女兒學畫的事情:「哦,抱歉,媽媽忘記了,那麼,我們好好商量一個既能學畫,而不耽誤學英語的方法,好嗎?」

青青感激地望著媽媽,說道:「謝謝媽媽,謝謝你的理解……」

生活中,家長們常常會自作主張地幫孩子們決定一些事情,而自己往往會以為這些事情也是孩子喜歡的,想要的。殊不知,孩子們有時候會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不接受家長的安排時,父母們不妨認真地詢問並傾聽孩子的理由,以藉機會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積極的傾聽不僅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徑,他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受父母的言談舉止的影響,孩子對他所處的環境也能以主動和自信的姿態出現,能夠從容和理智地去處理和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不僅要做到要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更要引導孩子去主動的傾聽他人的故事,在交往之中尊重他人。如果孩子感到我們從來就不傾聽他們的訴說,孩子心裡會怎麼想?當他們說「我不睏」,你偏說「上床睡覺」的時候;當他們說「去公園玩」,你偏說「別來煩我」的時候;當他們說「我不餓」,你偏說「把它吃了」的時候,你給孩子傳達的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資訊呢?只有父母在傾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想法的時候,他們才會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而在同時,父母也是在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

許多時候,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的指導和教訓,他們需要的是有人傾聽他們的訴說,有人理解他們的感受,所以,最好的溝通就是傾聽。

* * *

專家建議:

家長們應該怎樣傾聽孩子說話呢?

⊙第一步,停下來。當我們做一件事情之前是否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下來?你不可能一邊演算習題,一邊看電視,也不可能在與人聊天的同時寫一份文件。聽孩子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最好停下手頭會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全神貫注聽孩子說話,這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態度,同時也能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準備一個良好的環境。此外,要把心裡上的種種成見、偏見拋開。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說功課難,肯定是他不用心;抱怨老師一定是犯了錯……用成人的想法去評判孩子是一件愚蠢的事。

⊙第二步,自己來。有些時候為了解決問題,或者為了讓孩子總結經驗教訓,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而父母依然做一個傾聽者,並對孩子的分析和判斷作簡單的引導。父母說的再多,孩子未必聽得進去;而經過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則會成為他自己的經驗,父母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

◎直接詢問孩子,父母應該在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感的基礎上心平氣和的詢問。

◎讓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如「某老師沒瞭解全部事實就訓斥你,這的確是他不對,但老師可能對你期望很高,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說呢?」

轉載自:婦女與生活社《父母應該對孩子說的100句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