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1〉

让我听听你的想法
陈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青青平时很听爸爸妈妈的话,只要是父母要求她去办的事情,她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完成,妈妈对此感到颇为安慰,经常对别人夸赞青青的懂事,乖巧。

不过,这段时间青青却变得有点叛逆了,到底是为什么呢?话还要从学英语开始说起:原来,妈妈觉得青青刚升入国中,打好英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妈妈就帮青青报名了一个英语补习班,上课的时间定在每周的周六、周日。妈妈认为青青一定也想把英语学好,所以,事先也没和女儿商量一下。

这天,青青回到家中,妈妈就和她说了这件事情:“我给你报了英语补习班,周末两天都要去上课了。”

青青听了,有点不高兴地说:“怎么事先没有和我商量一下呢?我不去!”

妈妈听到女儿的争辩,倒是有点惊讶了,在她的印象中青青可是一个绝对听话的好孩子。妈妈询问道:“没有事先和你商量是我的疏忽了,英语补习班对你的英语学习很有帮助,要是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和妈妈聊聊吗?让我听听你的想法吧?”

青青这时才缓缓地开口:“妈妈,你忘了吗?我每周六还要去学画画,我是多么喜欢画画呀,再说,凡事不能半途而废,不是吗?”

妈妈这才记起女儿学画的事情:“哦,抱歉,妈妈忘记了,那么,我们好好商量一个既能学画,而不耽误学英语的方法,好吗?”

青青感激地望着妈妈,说道:“谢谢妈妈,谢谢你的理解……”

生活中,家长们常常会自作主张地帮孩子们决定一些事情,而自己往往会以为这些事情也是孩子喜欢的,想要的。殊不知,孩子们有时候会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不接受家长的安排时,父母们不妨认真地询问并倾听孩子的理由,以借机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积极的倾听不仅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受父母的言谈举止的影响,孩子对他所处的环境也能以主动和自信的姿态出现,能够从容和理智地去处理和解决问题。

作为父母不仅要做到要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更要引导孩子去主动的倾听他人的故事,在交往之中尊重他人。如果孩子感到我们从来就不倾听他们的诉说,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当他们说“我不困”,你偏说“上床睡觉”的时候;当他们说“去公园玩”,你偏说“别来烦我”的时候;当他们说“我不饿”,你偏说“把它吃了”的时候,你给孩子传达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资讯呢?只有父母在倾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想法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而在同时,父母也是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

许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指导和教训,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们的诉说,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最好的沟通就是倾听。

* * *

专家建议:

家长们应该怎样倾听孩子说话呢?

⊙第一步,停下来。当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是否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文件。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最好停下手头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这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要把心里上的种种成见、偏见抛开。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说功课难,肯定是他不用心;抱怨老师一定是犯了错……用成人的想法去评判孩子是一件愚蠢的事。

⊙第二步,自己来。有些时候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为了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父母依然做一个倾听者,并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作简单的引导。父母说的再多,孩子未必听得进去;而经过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则会成为他自己的经验,父母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直接询问孩子,父母应该在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感的基础上心平气和的询问。

◎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如“某老师没了解全部事实就训斥你,这的确是他不对,但老师可能对你期望很高,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说呢?”

转载自:妇女与生活社《父母应该对孩子说的100句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