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獨立的小孩(5)如何激發孩子的工作意願

張玲霞
font print 人氣: 197
【字號】    
   標籤: tags:

有一部分父母會失望的說:「我的孩子完全沒有工作意願,根本不想工作,該怎麼辦?」

不少的心理學家相信,一個人的個性,會影響他未來的格局。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有「不想工作」的傾向,除非受到極大的刺激,否則期待孩子「年紀大時會好轉」的機率並不大。

因此,父母除了要教孩子「釣魚」,還必須引導孩子願意垂下釣鉤去「釣魚」才行,否則將來孩子還是會是父母的沉重包袱。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工作,原因很多,包括信心不足、耐力不夠、拖延、不想面對現實問題及其他身心疾病等;理由也很多,像是「沒有時間」、「想過規律的生活」、「能力不夠」、「害怕失敗」、「還沒訂好計畫」、「精力不夠」、「不相信做了有什麼好處」等。但總括而論,除了身心疾病的原因以外,大致就是懶惰、依賴、不負責任。

身為父母的人,不應該一味的容忍孩子,讓這樣的壞習性成為定局。如果孩子真的是受心疾病所苦,應該早點找出原因,接受治療;如果不是,應該努力的激發孩子,讓孩子的工作意願萌芽,幫助孩子走向獨力自主的大道。

「但是,要如何激發孩子的工作意願呢?」

方法如下:

有效的開解與引導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所要從事的工作不滿意,認為沒有前途或不值得一做,便執意的反對孩子。如果面對這種狀況的,剛好是不想工作的孩子,正好樂得以「父母反對」為由,拒絕腳踏實地的去工作。

其實,做任何工作都有它的價值,無所謂貴或賤,只要孩子憑靠自己的勞力或心力做事,不違背道義,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值得嘉許的。父母如果不贊成孩子所從事的工作,應該與孩子充分討論,給予有效的開解與引導,才能突破親子衝突的難關,讓孩子願意走入工作行列。

下面有一段親子對話,父母不妨參考一下。國中畢業的文欣,有一天對她的母親說:

「媽,我想當一個職業壘球選手。」
母親:「嗯……妳的壘球是打得很不錯。」
文欣:「您看到我平日的表現了吧!」
母親:「是啊!表現得非常好。既然妳這麼喜歡壘球,不如暑假到體育用品店去打打工,這樣既吻合妳的興趣,又可以工作賺錢,妳看怎麼樣?」
文欣:「嗯……對了!媽!或許我可以當……體育教練……。」
母親:「不錯喔!妳可以教孩子打壘球,當壘球教練怎麼樣?」
文欣:「嗯……說不定以後可以舉辦兒童壘球夏令營……。」

這一位媽媽並沒有一開始就否定女兒的要求,而是順勢「點撥」女兒,讓女兒把考慮的方向,轉移到較為寬廣、可行的工作方向,而不是在自己反對的範疇內打轉。

這樣的引導,使女兒的眼界放寬、放遠,不會因為母親執意的反對而排斥母親,反而會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信心滿滿,樂於進入「想望」的工作行列。

如果不斷的引導,孩子還是一味的採取拖延戰術,不肯去工作。這時親子一定要坐下來,冷靜的討論現實的生活困境,讓孩子誠心面對問題,突破生活難關。例如:

f隉?直接處理孩子的藉口,孩子如果表示「語文能力不夠」,父母可以建議他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語文。

f?● 引導孩子跨出工作的第一步,從比較容易做的先著手。

f?● 設定完成工作的時限,安排在今日完成的事,盡量在今日完成,避免推托延宕的惡習出現。

f?● 遇到繁重的工作,引導孩子做工作計畫,把大事劃分成幾個小階段,每個小階段再分為更小的步驟,然後按部就班、依序完成,或是列出人脈清單,找出可以幫忙的人或方向。

f?● 學會使用必須的工具,例如操作電腦的某些套裝軟體,熟練電腦打字、電腦排版,學會如何收發電子郵件等。

f?● 每完成一項工作,就犒賞自己一番,像是和好友泡湯、與家人聚餐、送自己一份小禮物,或個放假、旅行休閒一下等。

f?● 平日應保持活力,時時上進學習,儲備好足夠的工作能量,蓄勢待發,才能隨時因應各種工作變化。

這樣逐一開導,引導孩子過關斬將,孩子就會越來越經得起工作上的考驗,不會一不如意,就興起放棄工作的想法,工作的信心與能力自然也會增強。

不過,社會中有不少人是以「是否賺錢」,作為去不去工作的唯一考量,有必要讓孩子了解,這樣單方面的考量,太過狹隘。

工作的地方不只是一個賺錢的地方,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取得專業知識、提升技術、學習危機處理等能力培養的最佳場所,這些資源能力的取得,都是比金錢更有價值與值得擁有的部分。只要多用一分用心,放寬自己的心胸與眼界,就可以在工作之中,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金錢以外的許多「無價」之寶,聰明的人是不會輕易捨棄的。

所以,當孩子在「工作與不工作」間抉擇難下的時候,不妨鼓勵孩子:「去工作吧!孩子!工作不單只是賺到錢而已,它也可以讓你得到一些額外的能力,為你帶來信心與幸福。」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培養獨立的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父母可以向孩子說明,起床、準備上學是自己的事,自己沒做好,就應該設法改進。
  • 孩子的臥房是他們睡覺、讀書或玩樂的主要場所,孩子如果能夠自己動手整理,養成整潔的好習慣,比較不會找不到東西,也比較不容易生病。整潔的環境,有次序的擺放,還可以把孩子處事的思考力,訓練得俐落、清楚,有益於培養好的為人處事態度。
  • 很多人誤以為學習理財就是學會生錢之道,就是投資賺錢。事實上,理財的真正意義是較寬大的,包括善用錢財、善於管理家庭經濟,使生活品質提高。如果孩子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不知道用錢與賺錢的道理;又只專注在讀書取得高分,普遍缺乏經濟觀念,當然就容易有花錢如流水,重複購買性質相同的玩具;玩過、用過的東西也不曾愛惜,壞了就丟,再買新的;用錢不眨眼等濫用金錢的壞習慣了。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