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史】魏晉時期(三)

雅慧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23日訊】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是由宋齊梁陳四國輪番登上歷史舞臺,在北方,則剛開始是拓跋族建立的北魏,後來分裂成北周和北齊。南北朝時期由於戰爭相對減少,經濟和社會有所復蘇,在城市和宮殿建築方面也逐漸恢復建設。

建康的宮殿到了南朝末年,已經發展成中國最富麗的宮殿建築。位於城北的宮殿區由三重宮牆所包圍,第一重宮牆內設置一般機構、駐軍及宿舍;第二重宮牆內則設置中央官署以及皇子居處;在第三重宮牆內才是皇宮,採取前朝後寢、中軸對稱的古制。為了與北朝競爭,南朝在都城建設方面,將原本二層宮樓建築增建為三層,大殿由12間的寬度擴大為13間,金碧輝煌。可惜在隋代陳而有天下後,將建康夷為平地,壯麗的宮殿不復可尋。

北朝的北魏原本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為了漢化與政策改革,將都城遷至洛陽。洛陽的規格和建康相仿,宮殿皆由三重宮牆所圍,於此不再復述。北魏後來分裂成東魏西魏,各自又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周定都長安,北齊定都鄴城。此時鄴城已經破舊,東魏時二度徵召民工七至十萬人營建宮殿及城市。北齊取代東魏後,又大興土木,使三十萬工匠重建曹魏時銅雀三台、宮殿和園林等。與此相反,北周在武帝時期生活儉樸,下令禁止營造宮室,全國勵精圖治,消滅了北齊,統一了北方。後來由外戚楊堅輔佐政事,楊堅逼迫皇帝讓位,北周亡。

楊堅立國號為“隋”,他在西元589年攻克南朝陳國,重新統一了中國。

佛教的興盛和佛教建築的發展

在這段長達三百六十九年的紛亂時期,是佛教開始興盛的時期。佛教在東漢時傳入,最初只在少數人中流傳,當社會動盪、戰亂不斷、人民不分貴賤都受顛沛流離之苦時,自然而然會問自己:人為何來到世上?為何受苦?有什麼方法可以解脫、逃離苦難?歷史安排此時的佛教給於人們合理的解答與脫離痛苦的希望,佛教開始在各個階層中興盛起來,上自帝王後妃、直至平民奴隸,在佛普度眾生的慈悲下,陸續皈依。

在神州各地,尤其是北方,佛寺開始被大量興建,佛塔這種外來形式的建築也因中國化而逐漸為人所接受。剛開始佛寺依循印度制度以塔為中心,塔里供奉著佛像。但塔的結構過於狹小,佛像無法居中而立,能進入參拜的人數也受到限制。於是就將佛像置於另建的佛殿裏,此外佛殿牆壁還繪上佛經上所述佛的修煉故事以及天國世界美好殊勝的景象,對廣傳佛教起到積極的作用。慢慢的佛殿的重要性便與佛塔並列,隨著佛教的不斷中國化,佛殿的重要性逐漸超過佛塔。

隨著佛教在社會上地位的不斷提高,佛殿建築的規格也開始等同於宮殿建築。光是洛陽一地,在西晉時期就有已有佛寺42間。北魏時期興建的永寧寺(西元516年)是當時洛陽最大的寺院,它有一間規模與皇宮正殿相同的佛殿、一座高達9層的木結構佛塔、以及千余間僧房和附屬建築。

除了官方和私人營建佛寺外,還有個人發願捐屋,以私宅改建而成的佛寺,例如梁武帝將其即帝位前的居處改建成光宅寺。這種私宅改建的佛寺無法規範其規模,如果原本的宅院帶有園林,改建成佛寺後,自然佛寺也帶有園林景觀。

南北朝的當政者多崇敬佛教,在其提倡下佛教發展極為迅速。據記載,北魏末年僅洛陽就有千三百餘座佛寺,而在北魏統治範圍共有一萬三千餘座。在南朝首都建康有佛寺近500所,其餘統治範圍內則有二千八百餘座佛寺,此時佛教十分興盛。但禍福相依,在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時期發生二次迫害佛教的運動,前者由於篤信道教,後者則什麼都不信,這二個皇帝下令禁止百姓信仰佛教,佛像佛經被毀、佛寺或收歸國有或盡行拆除、僧人被強迫還俗,這就是史稱“三武之禍”中的其中二個“武”之所指。另一個武帝是後來的唐武宗。三武之禍雖然對佛教的傳播起到某個程度的阻礙作用,但後繼的當政者通常在掌權後立即下令恢復佛教的地位,是以佛教仍能繼續弘揚下去,終究成為中國人信仰的主流之一。

兩晉南北朝的佛寺在歷史的諸多原因下幾乎全數消失,保存下來的只有一座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嶽寺塔,是北魏時期所建(523年),為混合印度和中國形式的15層磚塔建築 。

開鑿石窟

佛教石窟的開鑿,是這個時期另一項偉大的創建。幾大著名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都從這個時期開始開鑿。石窟的內部有仿佛殿形式、有仿佛塔形式,也有石窟的外觀刻成佛殿形式,使石窟宛如一座鑲嵌在岩石上的佛殿。石窟內部除了安置大小佛像外,牆壁還繪以彩畫,描述佛經故事、修煉傳奇、天國世界、凡間的善男信女和世俗生活等。這些文化遺產成為後世瞭解此時社會、思想以及建築結構的最佳資料,因為此時的建築物除了個別佛塔外,其餘皆已消失在歷史中。

建築的創新和特點

木結構的建築風格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起著變化。根據漢朝的畫像磚上所刻的建築式樣,漢朝的木結構的外觀比較平直,甚少有曲線出現,風格較為古樸端嚴。到南北朝時期,由於宮室大量建造、木結構技術進步,使屋簷兩端呈現輕微上翹的曲線,除了增加室內採光外,也使屋頂多了份輕盈感。傳統建築在漢朝時散發出來的古樸風格逐漸被技術改善所帶來的變化轉為優雅精緻,並在後世成為傳統建築的主流。

小結

城市發展的時代風格與當代的思想觀念、社會風氣是一致,在這段漫長的紛亂時期,政治社會的一片黑暗導致人們的消極出世、偏好清談玄學。在思想上消極避世,那麼在作為上也極少可能奮而起之。加上若人們在顛沛流離時,潛意識裏一直存著的客居心情的作用下,也無法期待城市會被妥善規劃建設。種種原因,使此時的城市除了當政者所居的都城外,多顯得殘破沒落。唯一在此時大放光芒的是佛教建築。佛寺和石窟的廣建使佛教修煉的內涵深植中國人的心中,修煉文化的形式在傳統的黃老之學和民間修煉外,又多了另一種形式。修煉的觀念逐漸成為中國文化重要的基石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馬的確不是一天造成的。本次西方文明的歷史在羅馬上演得太精彩,相應的,作為舞臺的羅馬城,其舞臺布景與道具也十分精緻豐富,而且保存得還相對的比較好。羅馬猶如女大十八變般的,在數千年裏的各個時期,變換著不同的風貌並具備不同的氣質。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 共產邪靈無孔不入,從消滅肉體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傳承數千年的傳統。(Fotolia)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 在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在其建築、服飾、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帶有自己的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