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座跨越古典到浪漫的橋樑

永不屈服的音樂家:貝多芬

古文明
font print 人氣: 596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訊】他面相倔強而粗野,舉止行為自由而任性,內心深處卻隱藏著一顆堅定、真誠、熾熱的心,看起來傲慢卻有豐富的感情與幽默感,莫札特曾經對著公眾說:「這位青年將會掀起一場狂瀾」,他就是一代樂聖──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18世紀末1770年的冬天(12月16日),貝多芬出生在德國西邊一座充滿法蘭西式情調的優雅小城波昂,小城古典雅致,隨處綠草如茵、滿園花香,寧靜安祥的矗立在萊茵河畔。

遠在13世紀中期之後,德國科隆市民反抗大羅馬帝國的統治,限選帝侯(有資格選舉大羅馬帝國帝王的九位王侯或僧侶之一)在三天內離開科隆,因此宮廷被迫遷至鄰近的小城波昂,從此波昂成為大羅馬帝國日耳曼選帝侯區的首府。一直到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這座小城很快速的就成了廷臣官吏、商賈小販集散之地。

當時波昂的大主教權力很大,不僅德國北部甚至遠在荷蘭和比利時都擁有司法裁決權,在此音樂藝術活動頻繁,同時又是個政治核心之地的波昂,漸漸的吸引眾多的音樂家與藝術家的前往。貝多芬的祖父(1712-1773)就在此時(1732)來到了波昂,在宮廷當合唱團的歌手,閒暇之際也拉小提琴,後來又擔任合唱、樂隊的指揮。貝多芬的父親(Johann Van Beethoven1740-1792)亦承襲了祖父拉小提琴與歌唱,還彈一手出色的大鍵琴,因而1761年起教堂的樂隊指揮就換成了父親來擔任,父親為了賺錢也教聲樂與小提琴,1767年結婚。1770年小貝多芬出生,祖父把自己的名字給了小貝多芬,常常帶他上街玩或到親王的府邸去散步,三歲時祖父過世。後來對祖父的回憶都是由母親的敘述中得到,使得祖父成為小貝多芬心中幸福的象徵。

小貝多芬五歲時即顯出音樂才華,這讓工作不順利、又看到莫札特的父親領著小莫札特到處演奏的父親起了名利之心,他也要自己訓練小貝多芬成為神童,八歲就在科隆舉辦了一場演奏會。親王得知有這樣一位傑出的小音樂家,決定聘請名師栽培小貝多芬,一開始教授管風琴和小提琴。當小貝多芬第一次聽到管風琴聲響時,竟然在管風琴前駐足良久,非常著迷。在他後來的作品中只有一首是在1783年為管風琴而作的D大調賦格曲外,再也沒有管風琴作品,但我們也可以在他許多作品中聽到那如管風琴般的恢宏氣勢。

後來貝多芬的老師去世了,由一位當時頗有名的音樂家克里斯倩哥特洛柏倪富(Christian Gottlob Neefe 1748-1798)負起教育貝多芬的責任,這位新老師深受啟蒙運動的影響,思想敏銳開闊,無論文學音樂藝術政治無不涉獵,興趣廣泛,把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念都教給了貝多芬,無庸置疑的大大的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倪富以當代維也納樂派為主的作品作教材,除了海頓之外,當然少不了巴哈和巴哈的兒子的佳作,倪富曾經讚嘆12歲的貝多芬能夠一拿到譜就馬上可以彈出來,甚至於巴哈的「平均律鍵琴曲集」也難不倒他。所以小小年紀的貝多芬即在宮廷樂隊裡彈大鍵琴,大鍵琴是樂隊的靈魂,這樣豐富的經歷和體驗,使他在音樂上又打了一層基礎。

慢慢的他也開始寫曲子「德勒斯登進行曲主題與變奏」,隔年又寫了三首奏鳴曲。這時候貝多芬分也常常在老師告假時,替代老師的職務。貝多芬14歲已有固定收入,父親卻愈來愈不像樣,酗酒又性情暴戾,學生也一個個走掉了,年紀輕輕就必需負擔家計,心裡總會有不愉快,所以他常常為了逃開家中火藥氣氛,躲到朋友家住,最常去的是韋格勒(Wegeler)和布勞寧(Breuning)家。布勞寧夫人教他上流社會的禮儀,照顧他如同己出。貝多芬得到如家的溫暖和愛,這使得貝多芬成為日後音樂家中最具有高尚情操和教養的人。布勞寧家有兩個女兒,是貝多芬的學生,他曾經與其中一位有戀情,後來卻嫁給了好朋友韋格勒,這是他第一次戀愛。他鄭重的告訴韋格勒說:「年輕時的愛情和幸福對我是多麼彌足珍貴」。

1787年(17歲)選帝侯馬克亞米佛朗索瓦(Maximilien Francois)為了提昇宮廷音樂水準,派貝多芬到維也納再深造,準備拜師莫札特。當莫札特聽了貝多芬的彈奏之後,驚嘆不已,奈何因忙於寫歌劇唐.喬望尼而無法教他。兩個星期後家鄉傳來母親病危的消息,他就立刻趕回家了,不幸的,善良溫和而常被父親虐待的母親,終無法親睹他的成功就離開人間了。

他在回波昂的途中,這位由布勞寧夫人介紹的年輕伯爵華德斯坦(Ferdinand Von Waldstein)一路陪伴他,華德斯坦酷愛音樂,心折於貝多芬的音樂才華,他成為貝多芬一生的朋友,讓貝多芬受益良多。因為他的推薦使得貝多芬有機會在社交集會中彈奏鋼琴,慢慢名氣也傳開了。

另一方面家庭經濟日趨緊張,除父親外還有五個弟妹要負擔,他真的是肩頭千斤重。1789年波昂宮廷管弦樂團改組為國民歌劇院,因為當時的選帝侯希望波昂也能像維也納一樣,上演一流的歌劇作品,貝多芬在裡邊擔任提琴手。這個歌劇院常上演許多的名歌劇,特別是莫札特的歌劇如「費加洛婚禮」、「後宮誘逃」和「唐喬望尼」等,貝多芬藉這樣的大好機會,努力的研究歌劇音樂,不停的嘗試作曲,同時也勤於磨練鋼琴技巧。

1792年海頓(Joseph Haydn1732-1809)初次前往倫敦,路過波昂時看到貝多芬為約瑟夫二世駕崩而寫的合唱曲和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寫的曲子,海頓向選帝侯提議想教年輕的貝多芬,他鼓勵貝多芬到維也納去,當時的維也納音樂風氣鼎盛,隔年貝多芬又前往維也納跟海頓學作曲,可是貝多芬並不滿意海頓的教法,覺得缺乏獨創性,於是趁海頓再次去倫敦時貝多芬悄悄的與辛克(Johann Schenk1753-1836)學習,次年又與管風琴師阿爾布雷茲貝格(Albrechtsberg1736-1809)學習對位法,隨薩里耶利(Salieri1750-1825)學歌曲作曲法。當海頓得知此事時,心裡甚為不快,對貝多芬的新作品予以微言批評,貝多芬則認為他是妒嫉。海頓還去向選帝侯告狀,因此中斷了給貝多芬的資助,那時候法軍已入侵波昂,選帝侯也逃亡了,但是貝多芬並沒有陷入困境,他與維也納大出版商阿塔里亞(Ataria)簽約,出版新作品,出版後各地紛紛來訂購,加上親王的賞識與寵信,不但獲得許多弟子,並有許多發表作品的機會,反而聲譽更旺,特別在鋼琴的演奏上。他尤其精湛於即興演奏,常常讓在座的人震驚不已,從而心醉於他與眾不同的樂聲中。

1796年貝多芬在維也納公開發表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把當時和他一起發表的海頓的交響曲給比下去了,這已經意味著另一個新音樂的時代要開始了,有強烈個性、鼓舞人心的音樂,將會大受歡迎。爾後貝多芬先後到布拉格、紐倫堡、萊比錫、柏林等地旅行演奏獲得熱烈的喝采,貴族們紛紛提供資助,不但家裡經濟改善,在維也納演奏會頻頻,新的作品也接連著出版,如鋼琴協奏曲第一、第二號、悲愴奏鳴曲、交響曲第一號以及六首弦樂四重奏等等,這些作品更顯示出他不凡的音樂觀念、獨特的創作手法與內涵,人們已經稱他為大音樂家了。

籠罩在榮耀之下的貝多芬,卻隱藏著困擾他四年的耳鳴毛病,三十歲的他正面臨著可怕的命運,他已經很難聽到自己彈琴的聲音了,又不願意讓人知道,所以他害怕與人談話,讓人覺得他變得孤僻乖戾,慢慢的他退出社交圈,投以藥石亦無好轉現象,爾後遂搬到維也納鄉下的海里金史塔特療養。此時他的意志消沉,不但聽覺失靈又與社會疏離,曾經很沮喪的埋怨說:「造物主對自己的創造物掉以輕心,任其盛開的花朵凋零落地」,他期待耳疾能快好,心中甚為矛盾悲涼,覺得自己活得很慘,於是寫了一封遺書給兩個弟弟,幸好意志堅強、熾烈熱情、絕不妥協、充滿創作慾望的貝多芬,勇敢的站起來,克服困難,重新再一次的傾力於創作,從生活的痛苦中,加上汲取的豐富的藝術養份,不斷的發表新作,此時的貝多芬已經峰迴路轉大大的改變作曲的形態,徹底的顯示出他個性與內涵,如瀑布般的傾瀉出放肆、動感而不失法度、節奏分明,並強烈的表現出無限張力的聲響,足以讓人血脈振奮、精神煥發。

1800年後受到利契諾夫斯基親王的經濟支持,得以專心創作,
這時期的作品有:
1802 兩首小提琴浪漫曲、No.2交響曲。
1803 克羅小提琴奏鳴曲,獻給法國名小提琴家克羅采。
1804 華德斯坦鋼琴奏鳴曲、No.3交響曲「英雄」¬ 這一首是 給拿破崙的,附題寫拿破崙的名字「波納巴德」,他一直認為英勇善戰的拿破崙,將會把法國重建為一個更好的國家,把他當為心目中的英雄,而激發他寫交響曲的熱情,由於拿破崙屢戰屢勝,掌握了政權,逐漸有了野心,不久就聽到他稱帝的消息,一氣之下改寫為「英雄」,並註明「為紀念一位大英雄而作」。

1805 費黛里奧歌劇
1806 No.4交響曲、「熱情」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No.3雷奧諾拉序曲、拉蘇莫夫斯基四重奏

前兩首是在匈牙利布倫斯威克和伯爵的妹妹泰麗莎公主訂婚期間作的,故事是這樣的,泰麗莎與貝多芬學琴許多年,貝多芬早就愛上美麗的泰麗莎,兩人常在這樣綠意環繞的森林中散步,眺望著如藍絲帶的多瑙河,貝多芬想要把這充滿著愛情、幸福的心情譜寫成交響曲,泰麗莎說:「這是為我倆愛情而作」,「第四號交響曲」於是應此而生,不久伯爵同意他們訂婚,貝多芬感激至極,於是接著寫了有豐富詩意而壯麗的「熱情」鋼琴奏鳴曲來答謝伯爵。很可惜最後這對情人並沒有成為眷屬,原因成謎,兩人也終身均未曾結婚,晚年的泰麗莎在修道院工作。貝多芬去世後,發現未屬名受信者的信件中,字裡行間洋溢著熱情,被認為是給泰麗莎的信,對泰麗莎的愛情正如他的音樂一樣,永不熄滅。
1807 C大調彌撒曲、柯里蘭序曲
1808 No.5「命運」交響曲
No.6「田園」交響曲

「命運」的主題重重的敲響,但貝多芬並沒有被惡運擊垮,反而有如衝破重重黑暗,陽光燦爛現前,奏出了凱旋勝利之歌。再次來到海里金史塔特小住時,喜歡在恬靜鄉村小徑散步的他,把大自然純樸的景象,太陽的升起、小河的潺潺流水、小鳥的歌唱用管弦樂表現出這麼優美的旋律,雖然已經聽不到,卻用心靈的感受把大自然描繪的這麼深刻動人,從中有聽不盡的、悅耳的田園風光。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http://www.youmaker.com/

1809年法軍再度攻入維也納,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亂,物價突漲,經濟捉襟見肘,這時西巴伐利亞王傑遜姆波納巴德(拿破崙的弟弟),有意請他擔任他們的宮廷樂長,使得維也納的貴族們紛紛高聲疾呼,說如果貝多芬離開維也納是維也納的恥辱,老友魯道夫大公和貴族們請求貝多芬留在維也納,並決定給他終身俸,在這個炮火隆隆的狀況中還給他這般待遇,貝多芬深受感動而留了下來。為了答謝魯道夫大公,在炮火聲中他開始寫「告別奏鳴曲」和壯麗雄偉恢宏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被後世標題為「帝王」。另外他把之前寫的「大公鋼琴三重奏」、「三重奏協奏曲」以及「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全部獻給這位大恩人魯道夫大公。

1810年「艾格蒙序曲」與「第七號交響曲」,「艾格蒙序曲」是為文學家既詩人歌德的戲劇譜寫的場景音樂,他們邂逅在海里金史塔特,歌德說他早就欽慕這位音樂天才,而貝多芬說歌德的詩是他痛苦時的良藥,貝多芬尤其喜歡歌德詩中的一句話:「雖然摘不到天上的星星,但我沒有停止對他的仰望」。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我們不難聽到他那仰望廣大無際、繁星點點的星空中,無限寬廣遼闊的樂音。

1812年他回到維也納後發表第七號交響曲,獲得如雷的熱烈掌聲和歡呼,接著又完成第八號交響曲,這首是他作品中最小而輕巧的作品,他的每一首新作都注入了新的形式與技巧。當拿破崙進軍莫斯科遭到慘敗後,歐洲又開始建立新的局面,貴族再度匯集於維也納,此時貝多芬的藝術境界已達顛峰,可是不但要照顧九歲的侄子自己又體弱多病,仍然強忍痛苦不斷再創作,1815年後已達到無比絕頂的精湛,這時期的作品有:

1816-1822 最後的五首鋼琴奏鳴曲
1823 莊嚴彌撒曲
1824 No.9交響曲
1824-1826 最後六首弦樂四重奏

1824年3月在維也納宮廷劇院首演「第九號交響曲」,同時首演「莊嚴彌撒曲」,那簡直是盛況空前,由於他無法聽清楚而不能指揮,他坐在樂團前面,看著演奏情況,偶爾閉上眼睛想像音樂的進行,當曲畢之際,貝多芬還低頭看著譜,沒有聽到全場掌聲已如雷轟動,喝采聲有如山崩地裂,這時一位女歌手走過去,輕拉他的衣袖,示意他演奏已結束,貝多芬方才站起來面對觀眾,如雷掌聲再度響起,貝多芬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全場的人也都感動得眼淚直流。

1827年57歲的貝多芬病倒於床,3月26日的黃昏,春雨綿綿中突然雷電交加,狂風暴雨,這時他緊握拳頭,高舉右手凝視窗外數秒之久,然後雙手鬆下,嚥下最後一口氣,此時四周猝然靜寂,好像天上的神已悄悄的接走了這顆偉大的靈魂。貝多芬不只讓維也納人懷念,他的音樂之光如日星月移永遠照耀著全人類。@*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維也納二十九日美聯電)樂聖貝多芬是否死於他人之手?一位奧地利維也納的病理學家聲稱,他是死於治療不當,即醫生不慎讓他服下過量的鉛。
  • 〔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美聯社奧地利維也納28日電〕樂聖貝多芬是被人害死的嗎?奧地利維也納一名病理學家宣稱,這位偉大作曲家確實是死於其醫師之手,不過這名醫師是因為一時失察,才在配藥時給他過量的鉛,純粹是診療失誤所致。
  • 【大紀元9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八日專電)樂聖貝多芬一生創作無數,為世人留下珍貴的音樂資產,現在他的「身後物」再添一項。一顆以他頭髮粹煉出的碳所培育的藍鑽石,十九日將進行慈善拍賣,叫價五十萬英鎊(約新台幣三千四百萬元)。
  • 旅居柏林的台灣青年鋼琴家盧易之,昨天在羅馬尼亞西部的阿拉德舉行的第一屆貝多芬鋼琴大賽中,勇奪第二名和最佳觀眾獎。這也是他繼六月在日本仙台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後,今年第二度在國際大賽獲獎。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