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談敬老的教養

老者安之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崇明老人記
清/ 陸隴其

崇明縣(屬江蘇省,在長江出口處)有吳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歲,其婦亦九十七歲矣。老人生四子,壯年家貧,四子盡為富家奴(都當富戶家的奴僕)。及四子長,咸(都)能自立,各自贖身(以金錢贖回自身的自由)娶婦,遂(於是)同居而共養父母焉。卜居(選擇居所)於縣治(一縣行政首長所在地)之西,列肆(並排著的店鋪)共五間:伯(長子)開花布店,仲(次子)開布莊,叔(三子)開醃臘(醃菜臘肉店),季(老四)開南北雜貨,四鋪並列。其中一間,為出入之所。

四子奉養父母,曲(細密周到)盡孝道。始擬(開始擬定)(伙食)每月一輪,週而復始。其媳曰:「翁姑(即俗稱公公及婆婆)老矣!若一月一輪,則必歷(經過)三月後,方得侍奉顏色(孝敬伺候於尊長的面前),太疏(不夠親近)。」擬每日一家,週而復始。媳又曰:「翁姑老矣!若一日一輪,則歷三日後,方得侍奉顏色,亦(也)疏。」乃以一餐為率(準則),如早餐伯,則午餐仲;晚餐叔,則明日早餐季;週而復始。若逢五及十,則四子共設於中堂(大廳),父母南向坐(即面向南方,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者之位),東則四子及諸孫輩,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分昭穆(尊卑長幼的次序)坐定,以次(按順序)稱觴(舉起酒杯)獻壽(敬酒祝福尊長健康長壽),率(依循)以為常(如此這般習以為常)

老人飲食之所,後置一櫥,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銅錢一枚叫做一文)。老人每餐畢,反手於櫥中,隨意取錢一串,即往市中嬉(逛街溜噠),買果餅啖(吃)之。櫥中錢缺,則其子潛補之(偷偷補上),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間(偶爾)往知交遊,或博弈(下棋),或摴蒲(古代一種賭博性的遊戲)。四子知其所往(知道他上哪家去了),隨遣人密持錢二三百文,安置所遊家,並囑其家佯輸錢於老人(馬上派人暗地裡拿著二三百文錢,放到那一家,並且叮嚀那家人,假裝輸錢給老人)。老人勝,輒踴躍持錢歸(就歡蹦亂跳的拿著錢回來了),老人亦不知也。亦率以為常(也就習以為常)。蓋(大約)數十年無異云(大概有數十年就這樣式兒的了)

老人夫婦,至今猶無恙(沒有病,仍然健在),其長子年七十七歲,餘子皆頒白(其餘三子也都頭髮斑白),孫與曾孫約共二十餘人。崇明總兵劉兆,以聯(門聯)(張貼)其門曰:「百齡夫婦齊眉(夫妻相敬如賓,和諧到老,稱為齊眉),五世兒孫繞膝(圍繞在膝下)。」洵不誣也(果真不是騙人的)。因援筆(因此提筆)記之,以告世之為人子者(告訴世間那些做子女的)

讀完此文,再對照現今社會上所發生的一切不良現象,相信您一定跟我一樣,心中感慨萬千:道德崩滑、世風日下已經到了無惡不作、無奇不有的狀態,更達到了荒謬而不可思議的地步。電視、報紙、雜誌成天報導的全都是些晚輩犯上、逆倫的行為,為了錢、為了享樂、為了一己之私,枉顧天倫。看看清朝時的人心、操守與言行,能不慚愧、汗顏嗎?這事兒的記述也不過距今三、四百年而已!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這是孔子心中的理想社會,將老者安之列在首要。幾千年來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向以「孝」「悌」為本,所以有二十四孝的流傳,有孝經的定本。從帝王將相、公侯貴胄到販夫走卒、市井小民,全都身體力行,蔚為風氣。所以「崇明老人記」一文,帶給我們的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切身的問題與嚴肅的思考。

現今社會型態丕變,導致養兒防老的觀念式微,長輩頤養天年的場所,也逐漸被養老機構、養護中心所取代,但單是身體的照料並不夠,親情的撫慰才是老人家最大的安慰。大筆的養老金並不是鐵的保障,大多數的老者心中的期盼是:兒孫們的承歡膝下。

在當前如此複雜的環境裡,您可以依眼下的條件,力所能及的用心、關心您的長輩。真正發自內心的噓寒問暖,儘量利用空檔領著孩子和他們閒話家常、互通有無。這精神上的慰藉比豐厚的物質享有來的效用大。這一點您得謹記在心,並持之以恆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因為您的身教就是最佳示範,您的所作所為就是子女最好的藍本。

宇宙萬事萬物都依循著週而復始、始卒若環的定律,所以您終有那麼一天會成為「老者」,於是您的子女,肯定依照您當初照顧長輩的方式和所演示的行為,依樣畫葫蘆的將您「安之」,因此您能不重視這個問題嗎?能漠視與忽略這件事情嗎?

誰都知道,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給自己做的,一切的後果全是回向給自身的,所以現在得好好考慮、得正確對待「老者安之」這個人生課題!@*

* * *
附註:陸隴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公元1630→1692年)清康熙九年進士,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平生孝友端方,不苟言笑,潔己奉公,以德化民。死後入祀「文廟」,乾隆元年特諡「清獻」。著有《三魚堂文集》等多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李漁,他特別講求藝術化、趣味化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安排,都能自出機抒,獨具巧思,充滿了別出心裁後的改變。下面看看節錄自他《閑情偶寄》卷十一「器玩部」中「貴活變」的一段文字所表達的一些構思與看法:
  • 現在的孩子活在物慾橫流的萬花筒裡,大手大腳,不知節儉為何物。不像我們老一輩的,小時穿補釘衣褲,生日有點預算才在飯裡給加個紅蛋,哪像現在,連蛋糕都吃膩了!如今開始品嚐浪費過度的結果了,那就是全球能源短缺的危機了。自古以來,有德之士莫不推崇「儉以養德」。其實古人早早就以身作則,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典範——司馬光敎子:
  • 當孩子常在您跟前抱怨老師偏心、不公、大小眼;甚至同學之間發生更大的糾紛而認為師長處置不當,造成自己的寶貝身心受創;或者您覺得某一項家庭作業家長無法配合而認為老師有意刁難……等等事件,您一定心血沸騰,立刻要找老師理論。賢明的家長,請稍安勿躁,想想這個故事的主旨何在。
  • 昨晚讀的鄭板橋全集中,<濰縣(山東省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作者的堂弟、鄭墨)第二書>這封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突然閃現: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用正確而適當的方法),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一定要老實忠厚、心胸悲憫),勿為刻急也(不可心浮氣躁、待人苛刻)。……
  • 鄭板橋的家書雖然僅留下十六通﹝封﹞,可是十六通展現出來的卻是真摯可感的情操,以天地萬物為心,抱著「民胞物與」的胸懷,關心民間痛癢,表現的是一份坦蕩無私的愛。傳說板橋裝糊塗,偏狂罵世;讀了家書,才知道他真是內行醇謹,老成而忠厚。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