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王導新亭勵志

歷史故事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過江諸人(1),每至暇日(2),輒(3)相要(4)出(5)新亭(6),藉卉(7)飲宴。周侯(8)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9),舉目有江河之異(10)!」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11)愀然(12)變色曰:「當共戮力(13)王室,克復神州(14);何至作楚囚相對泣(15)邪?」(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註釋】
(1)過江諸人:西晉末年,王室內亂,北方匈奴等族入侵,西晉滅亡。一些達官名士紛紛南渡長江避難,並與南方士族擁戴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王朝。此處所指過江諸人,系指南渡長江的達官名士。
(2)暇(音夏)日:假日。
(3)輒:總是。
(4)要(音邀):邀。
(5)出:出遊。
(6)新亭:即勞勞亭。在今南京市南。築於三國(吳)時,東晉時重修,是東晉名士常游宴的地方。
(7)藉卉:坐在草地上。
(8)周侯:即周顗(音矣),字伯仁,晉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曾任尚書左僕射(音葉),襲父爵為侯,故稱周侯。
(9)風景不殊:表示江南風景與北方中原一樣美好。殊:不同。
(10)江河之異:河山面貌不同。語氣間透露出痛失河山,懷念故國之情。
(11)王丞相:王導,字茂宏,晉琅邪國(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縣北十五里)人。年少時即有才識。歷經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將入相。晉之中興,王導功不可沒。
(12)愀(音巧)然:臉色嚴肅的樣子。
(13)戮(音路)力:努力。
(14)神州:古人稱中國大地為神州。此處是指中原國土。
(15)楚囚相對泣:形容處境窘迫,束手無策。另亦有楚囚相對、楚囚對泣之用語。楚囚:被俘虜的楚人,本指楚國音樂家鍾儀,出自《左傳·成公九年》;此處是指周顗等人只能悲傷憂國而束手無策。

【語譯參考】
晉室渡江南下的達官名士,每當到了假日,總是相約到新亭,坐在草地上,一同飲酒。有一次,周顗在座中歎息說:「這裡的風景依舊,但放眼望去,河山卻變色了。」大家聽了都相互對視,流下眼淚。只有丞相王導臉色變得很嚴肅說:「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報效國家,收復中原才是;怎麼可以束手無策,像楚囚一樣,只是相對流淚呢?」

【研析】

本則故事主要是敘述晉室南渡,偏安江南,那些渡江南下的達官名士想起故國,不禁悲從中來的情景。其中周顗觸景傷情,有感而發所說風景依舊,河山變色的一段話,引發其他人的情緒,導致彼此只能相視流淚。只有丞相王導積極以對,而不是懷憂喪志,並呼籲大家應該通力合作,報效國家,收復河山才是。

由此可見,王導是一位相當有氣魄的政治家。但不幸的是,東晉王朝因內部問題重重,國力不振,雖然王導有雄心壯志,也無法完成復國的大業。

【延伸思考】
1、遇到困難險阻時,你會如何面對它,會選擇積極或消極面對?請分享你的經驗。
2、做一件事情,往往必須同時具備天時、地利及人合等條件,才能成功,你認同這個看法嗎?請分享你曾經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1996年)
2、《【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3、《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放(1)於利而行,多怨(2)。」 (《論語·裡仁第四》) 孔子認為,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與失,更不會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否則,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

  • 叔孫武叔語(1)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貢。子貢曰:「譬(3)之宮牆(4),賜(5)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6),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7)。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論語•子張第十九》)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裡仁第四》)
  • 子曰:「鳳鳥(1)不至(2),河不出圖(3),吾(4)已矣(5)乎(6)!」(《論語·子罕篇第九》)
  • 范宣(1)年八歲,後園挑(2)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3)?」答曰:「非為痛也;但身體髮膚,不敢毀傷(4),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5)遺(6)絹百匹(7),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8),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褌(9)邪?」范笑而受之。(《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 越石父(1)賢,在縲紲(2)中。晏子出,遭之塗(3),解左驂(4)贖之,載歸。弗謝,入閨(5)。
  • 殷商史書上記載:成湯在位時,年久無雨大旱。太史占卜之後說:「應當殺一個人來向神祈雨。」成湯說:「我所要做的事正是為了救人才求雨。要是一定要用殺人的方式向神求雨,請允許由我自己來充當那個人。」
  • 于謙,字廷益,錢唐人。宣德元年,授(1)監察御史,長軀玉立(2),聲如洪鐘,每奏對,上為傾聽。……然謙才大機(3)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顧(4),人故以此忌之。九載秩(5)滿,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6)捆載香帕、蘑菇,以供交際,謙行,一無所持,作詩云:「手帕蘑菇與線香,不資民用(7)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8)話短長。」其律己如此。
  • 二十四年,鐘成,伶人(1)告和(2)。王謂伶州鳩曰:「鐘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3)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4),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5)好,鮮(6)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7)。』三年之中,而害金(8)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9)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國語·周語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