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1)

教養守則 :兩項就夠!別讓孩子參加過多課外活動!
理察.田普樂 譯/游綉雯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從事哪種行業?芭蕾舞家?科學家?職業棒球員?小提琴演奏家?還是演員?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難下定論,所以父母也許應該保持開通的想法,若手邊有餘錢,讓孩子學習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就不能埋怨說,他們之所以沒有成就,是因為父母沒有讓他們贏在起跑點。

這樣當然會造成忙碌的行程。星期一鋼琴課,星期二上戲劇課,星期三吹豎笛—之後再去游泳。星期四跳芭蕾舞,星期五學體操,週末下圍棋。而這還只是一個孩子的活動,如果你有兩、三個孩子,那就真的很精采了。

嘿,暫停一下。我們錯過了一件事。在院子裡快樂玩耍的時間跑哪兒去了?學習自我消遣的時間呢?在每週的行程中,孩子找得到時間,翻翻漫畫書,甚至只是閒散的看著空中浮雲,什麼事都不想嗎?這些也都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你認識那些生活中塞滿一長串課程、訓練、課外活動的孩子嗎?你知道,當你要他們自行安排幾天生活時,會如何呢?如果讓他們到些美麗恬靜的地方,例如山際、海濱、鄉野間渡幾天假,他們將會不知所措。就是這樣,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自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學習獨處,這會讓他們難以面對成年後的生活。他們無法放鬆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輕鬆度日。

你不要驚慌失措,我並非建議家長,禁止孩子參加任何課外活動。這樣做很蠢。但是,我要建議家長,限制孩子每週的課外活動,就說,一星期兩項好了。而且讓孩子自己選擇參加哪兩項活動。不要因為你自己小時候學小提琴,而且很喜歡拉小提琴,就強迫孩子學小提琴。也不要因為自己不曾學過小提琴,很渴望有學琴的機會,就強迫孩子學琴。如果孩子想要從事新的課外活動,那麼他們就得放棄一項現有的活動,把時間空出來(沒錯,如果他們很討厭跳芭蕾舞,那他們可以放棄,即使舞蹈老師認為他們很有天分)。

記得我們在教養守則第一條中提到,那些既快樂又輕鬆自在的父母嗎?你認識多少位很棒的父母,幾乎每天接送孩子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呢?他們沒有一個人是這個樣子的。他們讓孩子學習一兩項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活動,然後剩餘的時間,孩子自己玩辦家家酒、拚圖,玩得全身髒兮兮的,孩子用空紙盒做勞作,在院子裡抓蟲,替恐龍玩偶排排站,也讀起小時候看過的童書,做一些孩子們都會做的事。因為這些事對他們有益處,而且讓他們不會一天到晚黏著父母。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