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狂,教出好孩子(4)

教養守則 :獎勵勝於處罰,但不過度才不致讓孩子患得患失
理察.田普樂 譯/游綉雯
【字號】    
   標籤: tags:

你還記得自己的孩提時光嗎?回想過去的時光—你當然會記起來。假如老師告訴你,下次數學考試考得好,就記嘉獎,賞糖果吃,或是在公告板上表揚。好,另一種方式是,老師警告你,如果考試考不好,下課時間不准出去玩,或是放學後留校察看,體育競賽,禁賽一場(或者罰你連打兩場球—視你的運動細胞而定)。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比較可能讓你想把考試考好?

嗯,如果你和我很像的話,你就可能把數學考好。不過,為了獎賞,我當然會更努力以赴。如果沒有意外,你也會更努力。根據最近的研究以及兒童心理學家的說法,獎勵有助於鼓勵孩子配合。

這並不表示,每次孩子說聲「請」,父母就得獎勵他,或是孩子打掃房間,就發獎金。多數時候,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他們的努力,欣賞並感激他們的付出,孩子就會很開心。所以要讓孩子知道:「很不錯喔,謝謝你!」或是「嘿,不用我開口,你就把房間整理乾淨,你真是太棒了」、「謝謝你今天早上很安靜,讓我能在床上多躺一會兒」。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想再複製一次這種表現,好再次博得父母的讚賞。讓孩子知道父母注意到他們的努力很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記得告訴他們,否則就無效了(而且下個星期天,清晨六點,你準會被孩子爭吵的聲音吵醒)。

對那些必須事先和孩子討論的重大事件,使用獎勵而非處罰的原則,仍然很重要。告訴孩子,如果他們在公園的行為良好,晚上會煮他們最愛吃的餐點,或者,如果一整個月都能保持房間整齊,你可以答應提高他們每個月的零用金。

這不是說棍子就毫無用武之地(棍子顯然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但是在理想世界,處罰只是備而不用,永不須真正派上用場,除非是在行為嚴重脫序的情況下。不過即使如此,處罰還是應該與獎勵雙管齊下。所以你可以告訴青春期的兒女,如果他們繼續晚歸,週末會被禁足,然而如果他們這一整個月都能在規定時間前回家,則他們的晚歸時間可以延長十五分鐘。

不過在這裡我也要警告大家(不能讓你太輕鬆),要小心,不要因為過度獎勵,而讓孩子因此而患得患失,因而承受過多壓力。如果你告訴孩子,考試成績很好,就可以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或是可以開父母的車,這樣就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樣萬一孩子失敗了,他們會受到雙重懲罰,一則因為考試受挫,再則因為無車可開而患得患失。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