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箏應注意的音響部分(下)

廖進三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0日訊】(接前文)

三、音的長度:

音長,其物理意義為音波所持續的時間,體現在音樂上即形成了拍子與節奏。在這裡須特別注意的是,音長是構成拍子與節奏的必要因素,但卻不是唯一的要件。在拍子與節奏中,音的力度強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某些俱時值長短比例的聲音以固定而反覆相同的輕重連續出現時,它就可稱為某種類型的節拍。而結合多種這樣的節拍就形成了一種節奏型態。節奏型態中節拍的種類越多其複雜程度也越高,反之則越簡單。所以節奏也就成為音樂織體內最小的有機組合,由此發展出樂節、樂段、樂章,再由幾個樂章組成各類風格的樂曲。因此常有人會說,單單是節奏就可以形成音樂了,由此便不難看出音長與力度結合的重要性了。
拍子(音長)是驅動音樂進行的內在動力,它在整個箏樂的形成中可分為兩大系統;均分律動與非均分律動。下面將這兩大系統在練習時所應注意事項作仔細說明:

1均分律動

顧名思義,均分律動的拍子是按照顧定的比例來平均分配的(時間長短的比例分配),它由二拍子與三拍子兩種型態所組成。二拍子是所有拍子的基本形,它包括了二拍子、四拍子、八拍子、十二拍子等,而三拍子則有六拍子與九拍子。我們把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稱為單拍子,再把單拍子每拍均分為三就成了複拍子(即二拍子均分為六拍子,三拍子均分為九拍子,四拍子均分為十二拍子)。有時也出現二拍子與三拍子的混合,如五拍子、七拍子等,這些組合的型態就統稱為特殊拍子或混合拍子。

均分律動的重點即是比例的精確度,在均分律動的節拍中,一拍所佔的時值永遠是二拍的一半,而也是兩個二分之一拍的合,因此在意義上均分律動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只要你的拍子比例正確就符合上述的要求。但當拍子加上速度的標示後拍子的時值便形成了絕對,因為它不但各拍數之間的比例要求要正確,而各拍數的長短也要受到制約。初學者在練習時,往往容易忽略拍子比例的精準度,有時自認是正確的拍子,但實際上卻是不準確的。我們也常聽到很多人學習一段很長時間的古箏,但拍子不準或節奏不穩而不自知,這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初學者在做練習時應注意幾個重點:

A 絕對不可以用樂曲來練習節拍,因為再簡單的樂曲都具有旋律與情緒因素,尤其旋律所形成的情感會影響每個人的速度感知。初學者對速度的感覺較不敏銳,這時拍子的比例容易被旋律的色彩所干擾,因為在你彈奏時感情與注意力都集中在旋律與彈奏上,那拍子便很容易的出錯了。

B 最好用音階來練習節拍,並要使用節拍器。用音階練習的好處是它沒有干擾的因素,彈奏者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節拍上,但它會比較單調乏味,初學時應有耐心的作此基礎彈奏。練習時節拍器所定的速度可依自己適合程度來決定,一般不要太快或太慢,以一拍一個音,在固定的弦上作彈奏練習。最好每組音能反覆多次,不要急著去換弦。要注意的是,當你發覺你彈奏的速度與節拍器不吻合時(太快或太慢)就要馬上停下來,並重新改正你的拍子速度,使與節拍器相同才行。

C 拍子比例的均分是累進的,剛開始時最好是一拍一個音的練習,比例為1:1當你覺得你的拍子很穩定時,可以節拍器一音彈奏二音(即1:2),或節拍器二音彈奏一音做練習,不要一次就把很多不同比例的拍子混在一起,這樣會增加它的困難度與複雜性,使你在節拍的練習上較為辛苦。一定要在每一種比例的節拍型態都能隨心所欲的掌控後再去練習另一種拍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正確的要求。

D 當對拍子的種類有一定基礎的程度後,可自行組合兩種不同的拍子型態作應用練習,並使用不同的速度。在合理的要求中,即使速度改變了但彈奏者對節拍的精確度也應該不變。而至於是否在彈奏樂曲時使用節拍器呢?其實不一定是必要的。當節拍形成旋律後它便被賦予了生命,這時速度的體現,應是情感的產物,如果把它彈得如機械般的精準便會失去了人性,讓音樂顯得生硬冷酷而失去了演奏者想表達情感的本意。

2 非均分律動

乍聽之下會讓學習者覺得矛盾,在前面我們一直強調拍子精準的重要性,但卻在此處出現了非均分律動,那前面所作的練習豈不是顯得不需要而浪費時間?但實際上,非均分律動的先決條件是要建立在均分律動上的。

非均分律動是以音樂情緒的整體為依據,它完全以演奏者(有時也擴及到欣賞者)的情感為依歸。當音樂內容感性的成分佔大部分時,這時時間的感覺就會以生理的自然認知表現出來。它可說是人類真實情感的反射在一般散版或略自由的慢版中其拍子被允許也確定要有些微的比例不一(但比例的差異不是全無限制的,否則就變成亂彈了)。因為這時感性的一面主宰了節拍的進行,演奏者的情感與旋律結合表達出心裡所要述求精神境界。再這裡拍子感變得模糊了,人為規定的時間(即均分律動)也融化在音樂本身所營造出的時空之中,所以非均分律動並非完全不理會一般的節拍體系,而是在音樂情感的層面上允許其必須的自由度。在實際的經驗上,當我們為他人伴奏時(歌唱類型)常會覺得,讓節拍的速度隨著歌曲情緒的奔馳能使人有更淋漓盡致的暢快感覺,如果使用節拍器來打拍子時反而不自在拘束的情形,這時歌曲會變得索然無味而音樂的美感也消失了。

非均分律動的節拍型態可說是中國音樂或東方音樂的特徵,它幾乎常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在京劇裡的流水板。而中國的古琴音樂與傳統的民間音樂也大量使用這樣的節拍觀念,它形成了中國音樂特有而別於西方音樂的風格。音樂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份,它必定會受到當代社會思想所影響,當十六世紀西方開啟文藝復興的時代,理性主義就成為西方的主流思想,人們發覺用科學的方法與觀念來作為社會發展與大自然相對應的準則,使人類的文明獲得快速的進步,因此舉凡政治、經濟、藝術、文化,音樂等人文科學的領域,也充斥著理性主義與科學的精神,一切的基本元素都以量化並制訂出可辨識及在數理上可數的系統,這就是均分律動的基本精神。均分律動的拍子系統其優點是簡單明白,易於傳播教學,但其缺點是當節拍過份繁化後會令人感覺太過理性複雜,讓學習者對節拍或音樂心生恐懼。而機械性的單調反覆練習也會減低對行樂的興趣。反觀在中國的音樂傳播歷史中,音樂的學習一直採師徒制的口耳相傳,各種記譜的方式只記載音樂的骨幹音,而時值的長短就不是太注重了。中國或東方的音樂一直是以人為其基本精神,其感性的成分較濃,表現在音樂上及產生豐富的多樣性。同一個旋律可以由拍子的認知不同做出不同的色彩,它比較貼近情感的核心,但其缺點就是比較籠統,讓初學者感到混淆,無法很精確的把每一種節拍記錄或傳播。中國傳統的記譜系統很多種,常見的古琴譜、公尺譜、二四譜等。每一種都有自己的拍子系統,它不像西洋音樂記譜的統
一,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地方。

節拍在音樂的系統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出一種音樂風格的特徵。我們如果能真正的瞭解節拍的基本意義,那對你在拍子的學習與運用上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四 音色:

一個聲音被彈(吹)奏出時振幅最強的稱為基音。而伴隨基音的同時與基音頻率成各種比例產生的音波我們稱為分音或倍音。泛音的音波頻率與基音會產生整數的比例如1:2或3:5等。但分音也包含了其它不成整數倍比的音波。基音決定音的高度(音準),而其它分音則共同組成音的表情(即音色)。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音色是音波在定點時間縱切面的音波組合型態,所以每一個我們聽到的聲音都具有和聲的本質。而使音色產生差異的正是分音的組合型態,分音的性質受到空間、形狀組成的種類及操作的方式所影響,例如竹笛其材質由竹子加工所製造,而二胡則由蛇皮與木直的琴筒組成,一種是吹奏樂器一種是擦弦樂器,它們的音色就產生極大的不同。因此我們便能由這種特徵來分辨每一種樂器的種類,進而歸納出其相似或相異處,這也是樂團編制時的基本道理。

音色作為一種表情象徵其認定是比較主觀的,每一個人對音色好壞優劣的判斷往往受到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這點體現在箏樂上時即是彈奏時對聲音的要求及對古箏的選擇。每個人在心中都存在著一種他認為是優美而喜愛的音色,所以在實際的彈奏中他也希望他所彈出的聲音能達到這樣的水準,因此便產生對音色判斷的準則,例如聲音要有顆粒感,音質要淳厚,音響要乾淨,聲音必須有傳遠性與穿透性等。但這些判定往往因人異而眾說紛紜,這種情況會干擾彈奏時技巧的運用進而阻礙練習的成績,因此我們提供一些比較原則性的建議,使音色的掌握有較客觀與通用的方法:

1 先確定良好的音色,在開始學習古箏時先不要太計較特別的聲音色彩,但須先掌握住基本而正確的音色,因為唯有正確的技巧才能產生良好的音色,當你的音色感知已能判別音色的優劣時,再依這個基本音色為參考點與各種不同的音色作比較,在相同的條件下要產生不同的音色,唯有彈奏者改變其彈奏的方式,因此其對彈奏的技巧要非常的精確。反觀有些同學在學琴不久,技巧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就急於表現自認為優美的音色,這時就產生很多怪異、不太正確的指法。而本身對音色產生的原因也不太清楚,長久下來所彈奏的音樂就會使人覺得平淡無味。

2 要多聆聽各名家的音響色彩,除了上述的練習外,應多聽一些名家的演奏CD,剛開始時我們建議可以聽一些年紀稍大或彈琴超過三四十年的演奏家,因為在這麼久的時間磨練下,其音樂已深化精鍊成為藝術的結晶,它使人感覺自然和諧、意境深遠卻又平易近人,音樂在他們身上已轉化到精神層次,這就是所謂的弦外之音。至於其速度與技巧可能沒有年輕演奏家的炫麗,但其藝術性卻不容置疑的。要注意的是,一般CD的製作都加上音響效果,所產生的某些音色在現實的條件下很難彈奏出來,所以欣賞即可。如果想完全的達到那種效果不但不可能也是錯誤的。

3 應嘗試各不同流派的箏樂彈奏,當彈奏能力已達一定的程度時可試著瞭解不同流派的箏樂特色。因為音色在風格的因素中佔極重要的地位,但現今普遍使用的21弦纏弦箏其音色有一定的侷限,可在適當的時間彈一些鋼弦箏的樂曲,這樣對箏樂的認知才算完全。

以上的建議或許讓人覺得不著邊際或不明確,其實音色一詞很難用文字表達,它並不是一個定量化的可見物質,它在各人的心中只依本身的認定標準存在,所以我們只能作原則性的建議,只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仔細的去體會以上的建議,那或許能得到一些幫助。@

──文摘自《實用古箏教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並不是一昧的彈奏而已,應該對影響進步的各種問題找出其原因並給予解決
  • 常使初學者誤解的觀念是僵硬即是用力,其實正好相反。當你僵硬時,力量是聚積在身體裡並未傳達到箏弦上,因此它對音響的力度幫助有限。而放鬆時力量才有辦法藉由肌肉的傳達,讓力量由手指的觸弦轉換成音響的力度,因此在彈奏的過程中,不但是手的部分,連身體全身也應該是放鬆的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