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仙跡探微:浮山—佛教祖庭

牟梅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北36公里的浮山鎮,海拔165米,景區面積為200平方公里。據《大明一統志》記載:「西南有獨峰,直上千仞,大江環繞,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巖和72奇洞。

浮山被道家視為36洞天之一,早期就有修煉之人在此修行。比如漢代的左慈,宋代的張同之,明朝的雷鯉等。唐代成為仙人的呂洞賓也曾雲遊浮山,並留詩於雪浪巖。張同之,曾任江西路轉運判官,後棄官在浮山修道,其修煉之處被命名為「張公巖」。

在其所居之處,有一深1米多的水井,井水清澈見底,甘冽異常,可裝6擔水。令人稱奇的是,井水被提走後,隨即就滿;天要下雨時,水會溢出;數月不下雨,6擔水如故,人稱「龍井神泉」。此外,這裡還有張公的「煉丹洞」、「洗澡池」、「濯足盆」、「鼎爐洞」和八卦圖形的「杵藥台」、「杵藥池」。

南朝梁、陳時,佛教傳入浮山。後創建佛教天台宗的智顗,曾久住浮山,並建有「浮山寺」。《神僧傳》記載,智顗的母親徐氏在懷孕的時候,常常夢見五彩香煙縈迴在懷,想要拂去,但總會聽到有人說:「這是前世的因緣,福德自至,為什麼要趕走呢?」他的母親還夢見吞下了白鼠,如此再三,深以為怪,就去占卜。占卜師說:「這是白龍的兆頭。」

等到智顗出生的那個晚上,屋子內亮如白晝。為了慶祝他的誕生,家人想燉肉給客人吃。但是肉一下鍋,火就滅了。眾人正在驚異時,忽然有兩個僧人敲門,並說:「善哉,你兒子有大德,將來一定出家。」說完兩個人就不見了。

智顗十八歲時出家,後在浮山修行。一日,智顗夢見一處巖崖萬重、雲日半垂,滄海無邊之地;在山上,一個僧人向他招手,還挽著自己上山。智顗將夢中所見告訴了弟子,弟子說,這是會稽的天台山。於是智顗決定帶弟子去天台山修煉,並由此創建了天台宗。後隋煬帝賜智顗為智者大師。

隋唐之後,皆奉浮山為「佛教祖庭」。 北宋,佛教曹洞第七代祖師圓鑒大師在此修行,世稱「遠祿公」。宋仁宗賜號遠祿圓鑒大師,又賜建寺,名為「大華嚴寺」。明代,山中佛教大興,寺庵林立,僧尼數以千計。清桐城學者方以智,晚年居於浮山出家修行,自號浮山愚者,卒後葬於浮山東麓。

如今的浮山還留有許多仙跡或聖跡。比如妙高、如來、文殊、玉女、丹霞、飛來等36峰,雙蛙、猴頭、天鵝、爛河等28怪石,金谷、選佛、滴珠、首楞、隱賢、摘星、張公、穿心、仙隱、招隱、普陀、會聖等36巖,定心、九曲、寶藏、連理、煉丹等72奇洞。從上述一些頗具佛家或道家氣息的稱謂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其中曾經蘊涵的神奇故事。

其中的飛來峰,緊依妙高峰,絕壁懸巖,如斧劈刀削。在石壁之上,有一奇石好像古人峨冠架在危石上,有騰空飛去之勢,故石名「飛來石」,峰名「飛來峰」。而位於石龍峰左的雷公洞是因為修者雷鯉而得名。會聖巖是圓鑒大師圓寂之處。

此外,浮山上還有遠祿祖師塔、古庭禪師衣缽塔、眾僧藏骨的三寶塔等。在距浮山10公里的白雲巖,上有四峰頂立,怪石嶙峋,因曾有白雲禪師在此修行,故得名。浮山20公里的青山石屋寺,相傳為晉代高僧清供所建。

清代文人施爾萃曾作《游浮山》一詩,詩曰:

獨愛浮山好,
幽懷幾度來。
空靈觀不厭,
一洞一蓬萊。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台山幽靜、奇特的自然環境,吸引著歷代眾多修煉者來此修行。此外,道教認為天台山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因此其赤城山洞為十大洞天之一,其靈墟洞和司馬悔山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天台山由此被視為神仙窟宅薈萃之所。
  • 王屋山,位於河南濟源縣城西北45公里處。它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是古代濟水的發源地。其山勢雄渾,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嶺,二十八個神洞名泉,主峰天壇峰,更是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就在王屋山。現在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間,確實斷開了一條很大的山口,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 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的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臨長江,東瀕鄱陽湖,其山勢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景色奇美。
  • 大滌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條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道教將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滌玄蓋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 崑崙山,又名崑崙丘、崑崙墟,藏語稱「阿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山峰挺拔,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的神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樂土。北魏史學家崔鴻在.............
  • 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蓊嶺蔥鬱的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郊,面積30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數十座,其主峰翠屏峰海拔為2123米,山下峽谷與河流交匯,形成虎踞龍蟠之勢,素有「西真奇觀」、「西來第一山」、「崆峒山色天下秀」的美譽。

  • 風景以「雄、秀、幽、奇、絕」著稱的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它東西長七公里,南北寬六公里,總面積達2822公頃。根據清末《雞足山指掌圖》一書中記載:「雞足山,山有四十七,峰有三,巖壁有三十四,洞有四十五,溪泉有一百餘」,其主峰天柱峰最高海拔為3248米。
    雞足山又名九曲巖。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
  •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 古木參天、花繁草茂、峰巒起伏的巍山,位於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城東南約十公里處。它綿延數十里,平均海拔1730米,主峰海拔2509米。巍山又名巍寶山,因為古人認為這座山中有寶氣,故名。
  • 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有一座兼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挺秀、廬山之飛瀑、峨眉山之煙雲的名山:雁蕩山。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雁蕩山系分為北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人們所指的雁蕩山為位於樂清東北部的北雁蕩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