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沉默

余杰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1月3日电】中国大陆一批青年作家对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公开表态,斥责官方的无耻。他们认为知识份子不能沉默,应勇敢地在一切象征情事件中发出声音。

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先生获得了两千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传出以后,大陆官方保持了整整一天的、令人难堪的沉默。然后,文化与外交部门,接二连三地发表毫不负责的言论,在没有阅读过高先生任何作品的前提下,对高先生以及瑞典诺贝尔奖评委会进行恶意的攻击。这一事件,再次显示了一个冷血而僵化的官僚机器,骨子里对于任何的外部信息,都杯弓蛇影般地感到恐惧和警惕。相反,在初步实现民主化的台湾,通过直选上任的领导人陈水扁先生,热情洋溢地给高行健先生发去贺电,称之为“华人之光”。相比之下,海峡另一岸的态度是何等的猥琐、何等的狭隘、何等的心虚!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以迫害作家为己任的“中国作家协会”再次登场,它的某位不敢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声称,诺贝尔文学奖被用于“政治目的”;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向以红卫兵口吻发言而在国际上贻笑大方的朱邦造,居然轻蔑地表示“诺贝尔文学奖不值一提”。他们不过是丧失了自由意志的、可怜的螺丝钉而已,却口口声声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发言,说什么“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伤害”。其实,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正是他们的这些荒谬绝顶的言论。
大陆媒体不得不痛苦地沉默

对于高行健的获奖,所有的大陆媒体在高压下,不得不保持痛苦的沉默。这是一种令人窒息、令人耻辱的沉默。这种沉默与我们身上仅存的良知和正义感格格不入。我们沉默太久了,对于身边发生的那些可怕的不公正,对于那些死于警察枪口下的冤魂,对于那些死于黑暗的矿井下的冤魂,我们给予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

因此,我个人认为,对于今天受到严重侮辱的高行健先生以及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华人文学最后的尊严,我们理应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力所能及的声援。我们不能继续沉默。如果我们继续沉默,我们将丧失良心最后的一层防线,我们将无声无息地、轻而易举地被黑暗所吞噬。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对于某位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而价值立场与官方有异的作家的获奖,采取何种态度,乃是透视其胸襟与气魄的标尺。一九九四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奖之后,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立即向他表示热情的祝贺。长期以来,大江反对天皇体制、反对政府的基本施政方针,其立场极其鲜明。同样,一九九八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萨拉马戈,也是激烈批判现政府的左翼作家。当他获奖之后,葡萄牙政府立刻放下分歧,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认为这是“葡萄牙语的胜利”。

某些权势力量对高行健获奖的不可理喻的反应,让我深深地感到耻辱和愤怒。当年的苏联,有萨哈罗夫、叶夫图申科等知识份子挺身而出,发出他们正义的声音,同时也让世人对那广袤的俄罗斯大地重新产生了真诚的敬意。今天,我们何为?“我”何为?

就在高行健先生获奖消息公布的当天晚上,我接受了英国BBC的访谈,在访谈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访谈结束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于是连夜写作了一篇题为《惊喜与悲哀》的短文,在香港发表,并贴在文化网站上。

权力集团根本不会提供一个与普通公民平等讨论、平等商榷的话语平台。在根深蒂固的“家天下”式的思维下,唯有强权对弱势群体单向度的压制。真正的宽容,只存在于对等的话语群体之间。它不是我们企求来的,而是我们争取来的。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所有象征性的事件中,都能够毫无畏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宽容”自然会降临。

中国大陆文学评论界的失职

高行健的获奖,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专制的摧残下艰难的生长和杰出的成就。而高行健的“不知名”,除了因为他流亡国外的现实处境外,同时还深刻地说明一个真理:在一个信息不是自由流通的社会里,最优秀的作家往往不是最有名气的作家。近年来,在大陆文化界最出风头的作家是王朔、余秋雨、贾平凹、王蒙、莫言、池莉等人,在我看来,他们的文学才华与思想水平,实际上跟他们的名气成反比。浮在喧嚣的水面的,是那些轻飘而浅薄的水草;沉在宁静的水底的,才是闪闪发光的珍珠。真正具备了大师的潜质、甚至大师的实力和成就的作家,一般都受到官方的压制、媒体的冷落和大众的疏远。我认为,说中国当代文学一无是处显然是不公允的,在大陆和海外的华人作家中,能够与高行健相提并论的,有李锐、史铁生、阿城等人。有了他们的存在,中国的当代文学才不至于愧对后世。他们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给一九四九年之后长达三十年的文化沙漠增添了一点让人欣慰的绿洲。

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当代文学评论界的失职,我认为,这种失职比起当代作家们的追名逐利来,同样是不可原谅的。像马悦然这样远在北欧的汉学家,居然能够关注到僻居山西的李锐,并对其作品有深入而中肯的阐释。相反,国内的批评家们很少有人论述李锐的小说。这究竟因为是他们困居象牙塔之内,消磨了起码的审美能力;还是因为他们过度贴近现实利益,全身心地注视那些所谓的“文化热点”;抑或是因为他们自觉地充当御用工具,单单赞美官方喜欢的作家?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海外的汉学家们,比大多数国内的文学评论家们更加洞悉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更明晰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

第二天,青年学者余世存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与朋友笑蜀起草了一封致中国作家协会的抗议书,问我是否愿意在上面签名。我本来就想起草一封这样的文件,听到这一信息,自然十分高兴。我迅速地在电脑中读完余世存先生发来的信件,心情沉痛而激动,立刻回复对方,表示愿意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这封由余世存、笑蜀、摩罗和我签名的抗议信,很快张贴在各大网站上,并受到诸多海外媒体的关注。全文如下:
致中国作家协会的抗议书

高行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感到由衷的高兴。高行健先生以自己的痛苦的经验熔铸了杰出的精神产品,其中表现出来的为人称道的普遍价值、直指人心的洞察力,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创造性服务,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高兴。尤其是,在中国社会面临如此深重危机的今天,在文明的演进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做戏虚无主义一类的病毒侵入我们的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每一角落的当代中国,汉语能有这样测度人性经验的作品是对一个苦难而沦落于苦难和罪恶的民族的有力的刺激,它无疑是对我们当代汉语写作的某种承认,荣耀并提升了我们的生存。我们为此骄傲,谨此向高先生祝贺并表达我们的敬意。

很多人说,高行健先生都能得奖,汉语作家还有很多人也应得奖,他们数出了国内很多在权力和市场里都得大名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等官方机构甚至发布公告,痛骂诺贝尔文学奖水平直线下滑。我们听到这样的消息,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我们呼吸于其中的是怎样的世间!

就精神意义而言,就文化意义而言,高先生无疑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高先生的荣誉不仅属于高先生,高先生的荣誉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荣誉,中华民族的荣誉,中国文化的荣誉。真正的爱国者必然珍视这份荣誉。中国作家协会对这份荣誉的侮辱,因此是不能容忍的,不能原谅的,我们强烈抗议中国作家协会的这一流氓行径!并强烈要求中国作家协会就此向全国人民道歉。

诚然,高先生的作品我们所知甚少。中华民族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作为中国人,我们竟然所知甚少。世界了解高先生,而高先生的十二亿同胞却因为人为的阻隔无法了解高先生,这是高先生的不幸,更是我们的不幸。这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已到了破除藩篱的时候了,高先生的作品,只要没有违反宪法和法律,应该在他自己的祖国流传。为此,我们呼吁政府批准出版机构出版高先生作品,同时呼吁政府尊重依法治国的庄严承诺,加快新闻立法、出版立法的进程。

高先生应该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高先生应该回到可以自由地回归他的祖国,妖魔化可以高先生的运动可以休矣。

我们期待。

余世存、笑蜀、摩罗、余杰

抗议信发表以后,我们又酝酿起草一封给高行健先生的贺信。我们不能容忍国内普遍的沉默。作为身处国内的几名写作者,我们有权利向身处国外的另一位写作者表示祝贺、表示敬意。在朋友们的建议下,由我起草了这封贺信,全文如下:

致高行健先生的贺信

高行健先生:

您好!听到您荣获二???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作为一群身处中国大陆的写作者,我们谨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您去国十多年后所创作的作品,极少能够为大陆读者所接触。我们也仅仅阅读到您少数零散的文字以及只言词组的相关报导,您获奖的巨著《灵山》至今仍然未能拜读。尽管如此,就目前我们掌握的部分资料中,我们能够清晰地辨析出您基本的价值立场。您对天赋的自由的渴求,您对所有外在的桎梏的痛恨,您对人类不可抑制的爱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都是我们所欣赏和认同的。您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价值和理想倾向,也正是当今中国大陆文化中最为匮乏的质素。您的作品以高度的艺术性,大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艺术视野;也以刻骨铭心的洞察力,让读者享受到智慧所带来的纯粹的快乐。同时,您使用法文和中文双语写作,以一名民间文化使者的身份,为中国与法国、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球民主化浪潮与和平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您致力于建构一个多元文化之间平等对话、相互融合的平台,以自身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增进人类对自由的认知、对他人的宽容以及对自我的内省。这一工作无疑是富于挑战性和建设性的。

您获奖的消息传出之后,短短的几天之内,我们耳闻目睹了大陆官方的尴尬和恐惧,也耳闻目睹了某些大陆作家的嫉妒和怨恨。那些被金钱和权力所毒化的心灵,是无法面对您获奖的现实的。大陆的媒体被迫保持让人难堪的沉默。如果说这一沉默代表着一种无能,那么中国作家协会恶毒的攻击和阴险的用心,在中文中就只能用“无耻”这个词语来形容了。我们已经发表了公开信,对中国作家协会和有关方面的卑劣行径表示愤怒和谴责。

高行健先生,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您选择了“天空”,而我们选择了“大地”。我们理解并尊重您的选择。同时,我们也相信,不同选择的写作者,只要遵从用心灵写作的准则,最终都会走向一个相同的朝圣地。诚然,写作是对自我的拯救,但正是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自我的拯救中,整个人类也就朝着真、善、美的方向迈进。就在您获奖消息传到中国大陆的第二天,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三角地贴出了“高行健的获奖,是良知和艺术双重的胜利”的标语,这也是我们的心声,更是中国大陆所有保存良知、热爱艺术的公民的心声。

最后,我们再一次向您的获奖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早日读到您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之中与您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撞击。

余杰、余世存、摩罗、笑蜀

二000年十月十六日

马悦然教授泪水盈眶

此后,这封贺信陆续有十多位年轻的作家、学者签名。十月十八日,我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的电话采访时,对着千百万听众的耳朵将这封信朗诵了一遍。通过迅捷的电子邮件的方式,这封贺信也很快为高行健先生本人以及瑞典诺贝尔委员会知悉。两天以后,我收到了马悦然先生辗转通过美国朋友转达的一封短信。这封寥寥数语的信,让我在电脑前面静静地坐了半天。我一直相信,声音是有重量的。此时此刻,它的重量再次得到了验证。马悦然先生的信件,全文如下:

来自北京部分青年学者的信,使我泪水盈眶。我高兴地获知高行健已经为人所知。能否告诉这些青年人,他们使我十分欣喜?能否告诉他们,我爱他们的祖国和这个国家的文化与文学?能否告诉他们,我不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今年五月,我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国际汉学会议上,曾经见到白发苍苍的马悦然先生。在料峭的春寒中,身材高大的他,拿着一个大烟斗,一个人沿着美丽的海岸散步。我理解他对中国那片遥远的土地诚挚的爱,也知道他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与瑞典、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尊敬的老人,去年本拟访问中国,却无端被拒绝签证。小人与君子之间是难以沟通的,小人总是以小人的心态揣度君子的用意。这究竟是马悦然先生的悲哀呢,还是中国那些顽固的权力集团的悲哀?

一九六六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使用德语写作的、瑞典籍犹太裔女作家萨克斯。萨克斯的多重身份:女性、犹太裔、瑞典籍、德语写作,使这次颁奖具有了复杂的内涵。文学评论家艾德菲尔特在为文学院撰写的研究报告中,这样评论萨克斯:“她使整个犹太民族的悲剧变成她个人的悲剧,且无比深切地感悟到人的漂泊情境。”而汉堡大学的教授伯连德松则指出,如果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萨克斯,“同时也表扬了可敬的犹太民族││这个民族的磨难是如此深;时至今日,他们的生存犹然遭到威胁。”

我更感动的是萨克斯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我彻底而绝对地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当一个人经历过如此多的恐惧之后,他就不可能视自己为某一特定国家的人了。当然,我是一个瑞典公民,不过,我使用的文字却是德文,而将我与别人联系起来的便是这种文字。”高行健先生的获奖,也具备了多重意义。国家、民族与个人的纠缠,文学与政治的联系,自由与束缚的冲突,黑暗与光明的较量,都在这一事件中份外地凸现出来,不管高行健本人是否认同这些复杂的含义,他已然无法拒绝这种种的解读。所有正面和负面的评价,所有的沉默与喧嚣,都将成为后人研读历史的第一手文本。我不知道高行健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将发表怎样的讲话,但我深知,他与萨克斯拥有相似的经历,是磨难让他们获奖,是磨难让他们获得了“地球公民”的身份。那些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无聊的鼓噪,将被他们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我们不能沉默,因为我们爱这个世界爱得如此深沉。

我们不能沉默,因为我们对明天还存在着一分美好的希望。


    相关文章
    

  • 高行健获颁法国荣誉勋章 (1/3/2001)    
  • 高行健访港 政府未表立场 (1/3/2001)    
  • 北京政府应为文革、六四致歉 (12/31/2000)    
  • 两岸风云录:台湾变天 大陆肃贪 (12/29/2000)    
  • 陆铿: 高行健得诺贝尔奖是件大事 (12/27/2000)    
  • 高行健《灵山》圣诞节期间将在美上市 (12/24/2000)    
  • 高行健明年初访问香港三天 (12/22/2000)    
  • 亚洲周刊: 高行健现象在神州发酵 (12/21/2000)    
  • 文学的理由压倒经济的理由 (12/21/2000)    
  • 高行健:我与宗教的因缘 (12/20/2000)    
  • 北大清大学生 庆高行健获诺贝尔奖 (12/19/2000)    
  • 北大清华酝酿游行庆高行健获奖 (12/18/2000)    
  • 【纪元专栏】胡平: 驳所谓“反政府” (12/14/2000)    
  • 【纪元专栏】凌锋: 高行健存在的理由 (12/12/2000)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高行健先生:坚决反对镇压法轮功 (12/12/2000)    
  • 江浙辈出国际级科学家 (12/11/2000)    
  • 中央日报:高行健与中共的距离 (12/11/2000)    
  • 台湾举行梁实秋文学奖颁典礼 (12/11/2000)    
  • 高行健:坚决反对镇压法轮功 (12/11/2000)    
  • 高行健受奖:国王陛下,这是真的还是童话? (12/11/2000)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