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习惯冷漠

吴骏逸
font print 人气: 57
【字号】    
   标签: tags:

如果在大雪纷飞,异常寒冷的冬天,你遇到了一位乞丐,他被冻得面色青紫,全身发抖。这时您会怎么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给他点食物或者是钱过冬;第二种,带他回家过冬;第三种,置之不理。

大多数的朋友们或许会选择第一种或者是第三种,包括我自己也是很难接受第二种选择,因为接一个陌生人回家好像有点太不符合情理。在听到这个故事之前我甚至认为大家的想法和我一样。但是有一对夫妻却给了我们第二个答案。

这个故事里的夫妻分别叫做Matt和Ella,他们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天下班途中他们在地铁站里遇到了一位残疾乞丐,夫妻俩发现这个乞丐全身发抖,衣着单薄,于是夫妻俩将乞丐接回了家。

故事没有结束,恰恰相反,这才刚开始。

夫妻俩给了乞丐家里的钥匙,以便他可以随时过来。很快就有人发现有一个乞丐在这个小区里出没,他的出现引起了居民们的极大恐慌——他是不是坏人?会不会偷走我家的东西?他把我的孩子拐走了怎么办?后来,居民们发现这个乞丐竟然和这对夫妻有关,也非常惊讶为什么他们要把乞丐带进家门。居民们把这件事情反映到小区社团,要求出面禁止乞丐出入。可是夫妻俩对于居民们的反映很吃惊:穷人就一定是坏人?我的家让谁出入是我的自由。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居民们发挥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这事情告到了警察署,最后居民胜利了,夫妻俩迫于强大的压力,只好拿了些钱物给乞丐,收回了家里的钥匙。

看看上面的夫妻,现在的我似乎就显得格外“理智”。看见路边讨饭的女孩,原来小小的我会毫不吝啬的掏出身上仅有的五块钱递过去,而现在我只是淡淡的瞥一眼,心里叨咕着:又是一个诈骗集团。原来一听说要捐钱建学校给穷孩子读书了,赶紧回家缠着父母准备钱和衣物,现在我会想捐了钱说不定就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揭发几个贪官不知道可以建多少所学校,还用的着我们这种平民百姓捐钱?

话听起来好像很在理,那是因为我和很多现代人一样,都已经把冷漠当成了一种习惯。凡事都想着明哲保身,哪怕亲眼看见的事情,只要和自己无关,就会保持沉默。然而,这对夫妇的见义勇为却让我感到汗颜,他们随时随处他人伸出援手的精神,不就是我们从小所受教育告诉我们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实践法则吗?如果这个社会没有像他们一样给大家输送温情,我们就会仿佛置身于有人情味的人间炼狱。试想,当重大灾难如地震、洪灾发生时,人类集体力量尚且无法面对大自然庞大的摧毁,更何况是人和人之间没有了同理心和恻隐之心的那种冷酷无情,简直比肉体上受到的苦痛还要难过十倍。

也是为何我们看到救难人员在极度危险的情景下奋力救出每一个生命时会为之动容的原因。在那个当下,我们甚至也会希望自己身处灾难现场,为每一个等待救援的人尽自己的绵力……这种鼓动人心的画面不应该只出在重大灾难现场,而是如修行般,处处皆道场,人人都是我们发挥大爱精神的对象……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冷漠……或许,是时候改变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7月24日讯】自上世纪末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人民就无比兴奋地张开双臂,拥抱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中国的网民达1.3亿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 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都对人的善心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西方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西方哲学家卢梭说:“为人善良和正直才是最光荣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西方哲学家罗素则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 前不久,在报上见到一幅照片,一位患有精神病的中年女人,失态跳入河里,岸上大群人在围观,女人在水中挣扎,直至没顶,无一人伸出援手。一条生命就这样在众目睽暌之下结束了。照片的标题是:人们为何如此冷漠?
  • 我永远不会忘掉那一天晚上,在集中营的第一晚,把我的生命转向漫长的夜晚,七次的遭难、七次的印记。我永远不会忘掉那烟幕,我永远不会忘掉孩童们的小小脸蛋,他们的身躯转变成为一圈圈的烟飘向静寂的蓝天。我永远不会忘掉那夜晚的静默,使我丧失求生的欲望。我永远不会忘掉抛弃我的神与灵魂的那些片刻,使我的愿望化为尘土。我永远都不会忘掉这些事情。
  • 最近报章上报导过一个女人控诉婚姻不幸,她说:“她的丈夫没什么不好的,但一回家就像个木乃伊一样,好像这个家和他漠不相关。”
  • “若在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样?”广州1家大型网站近日针对市民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发起网路调查,结果广州因6成人选择“不会出手相助”,高居“中国10大冷漠城市”之首。
  • 现代的人很害怕独处,不会独处也不会自我省思,总是急急忙忙的追求繁华的生活,说自己是寂寞难耐,好想找个人说说话。
  • 北京电影学院的崔卫平教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公开讲出“六四”问题的学者之一。居然有人发问:是不是此人在“六四”中有什么挫折,受了什么刺激?崔卫平在她的一篇博文里写道:“啊,这是他们唯一的思路了,认为别人做任何事情,只是出于某种个人动机、个人利益,我后来见到许多朋友都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
  • 盖茨和巴菲特9月14日以亲笔信的形式表示,他们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和中国的成功事业人士和慈善家进行交流。以回应很多受邀的中国富豪在接到邀请后反应冷淡,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界内人士表示,这体现中国溃散的社会精神。因此,对于富翁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将于9月底来到中国,并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不抱希望。
  • 过去,我曾经到过中国东北许多发生矿难的现场采访,面对可怜的矿工和专横的官员,以及贪婪的矿主,我得出的结论是,矿工们不仅死于设备的落后和生活的贫困,而且,更重要的是死于权力的傲慢和民众的冷漠!如今,我在加拿大生活,有条件收看当地电视台关于智利矿难的连续报导,颇多感慨,正巧近期中国的河南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矿难,我把它们做了一个比较,深感悲哀!
评论